APP下载

做发射架下的“乌兰牧骑”
——火箭军砺剑文艺轻骑队积极探索为兵服务新模式

2018-11-07李松林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官兵文艺

文/张 蕾 李松林 丰 杰

初秋时节,火箭军砺剑文艺轻骑队23名队员组成文艺演出和书画创作两支队伍,分赴东南和西北开展为兵服务活动。他们活跃在演训一线、洞库阵地、班排哨所,为基层送欢乐送文化送温暖,有效缓解了官兵备战打仗压力,激发了砺剑强军血性胆气,受到部队上下一致好评,被誉为发射架下的“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现寓意红色文化工作队)。

面向基层,精准对接需求

“背了一天歌词,上台没捞上唱,我要求返场再唱一首,找回歌手的‘尊严’。”歌手王玮玮说,在某导弹旅演唱《带你去旅行》时,上台献花的4名战士“抢”了她的话筒,她只好打着节拍唱完整首歌。

王玮玮介绍,以前下部队演出时,递话筒给战士们都不一定有人唱。现在这些战士多为“95后”甚至“00后”,个性张扬,热情活跃,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敢想敢为,极有自己的主张。

这次演出,轻骑队组织了一支年轻队伍,平均年龄27岁,大部分队员与官兵是同龄人,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相似,听着一样的歌,用着一样的APP。当年轻队员报上《悟空》《小幸运》《我们不一样》等歌时,最初并不被领导看好,结果音乐响起,引发全场大合唱,两个小时的演出嗨爆全场。文工团团长周炜感慨:“演出队伍气质和以前不一样了,而且台下火箭军官兵嗷嗷叫的状态,像冲击波一样,让人无法抗拒。”

在书画服务现场,官兵们多样的甚至 “古怪”的需求颠覆了轻骑队员的印象,一名女兵跑向青年画家曹天龙,“我想请你帮我画个小猪佩奇”,还有把自己微信微博的个性签名亮出来让书法家撰写的。尽管如此,队员们还是有求必应,“既然是服务嘛,就得有服务的姿态,”文艺创作室创作员陈芳桂老师说,“与青年官兵互动,也是一种学习。”

人员年轻化、曲目时尚化、书画创作订单化拉近了与基层官兵的距离。驻训场上,临时舞台两边就是巨大的导弹发射车,歌唱演员金波站在发射车上唱起《有咱就有发言权》,豪情万丈;当地文化广场上,轻骑队队员、基层官兵与村民一起联欢,热情的群众燃起篝火拉着他们跳起彝族舞步,久久不愿散场。

2017年3月,火箭军组建“砺剑文艺轻骑队”,来自全火箭军的文艺骨干们活跃在驻训场,受到官兵热烈欢迎。这支队伍里,除了文工团和文艺创作室的文艺名家,还有来自基层的美术书法和文艺创演骨干。许多文艺骨干,都是战士评选出来的“文艺之星”,其中有营连职干部,也有士官,他们战斗、生活在一线,对部队非常熟悉。不同背景的队员互融互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基层美术骨干苑鸣鑫、陈思瑜、汤婷婷等同志第一次参加“轻骑队”,便满怀热情开展书画服务,积极向基层官兵学习,一起切磋技艺、交流提高,美术骨干刘丽娅说:“之前觉得美术在军营无用武之地,现在看到我们在基层这么受欢迎,就特别有成就感。”

轻骑队以为兵服务为宗旨,首先就要了解基层官兵真实需求,为此特意设计《为兵服务调查问卷》在文艺演出现场发放,开场即宣布观众是主人、是评委,表演结束后回收问卷。问卷有11个问题,包括本场演出最喜欢的节目、最喜欢的演员、对轻骑队演出的评价和建议等。

“90后”舞蹈演员李繁,在第一场演出后以2/3的票数成为最受欢迎演员。得知结果的她当场落泪,又惊喜又意外,没想到一个女舞蹈演员能让那么多战士记住名字。有一名战士喜欢“90后”舞蹈演员牛牧源,在问卷的每一栏都写上了他的名字。李繁和牛牧源等5名男舞共同参演的即兴舞蹈《5+1》,获评最受欢迎节目。

问卷显示,基层官兵想看具有较高专业性、有一定规模的演出;喜爱歌曲、舞蹈等具有创新形式的综艺类节目,还有人想看脱口秀;喜欢流行时尚、轻松热烈的节目风格;希望一年看到轻骑队两次以上。

这就是官兵的心声,是基层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好为兵服务工作,就要精准对接需求。

勇于创新,优化服务模式

“这场节目单全换,不能让官兵看一样的节目。”当轻骑队领队周炜了解到部队不久前驻训时看过文工团的演出,立即提出更换节目单。

现在,火箭军部队演训任务多,拉动频繁,部队在外驻训时文工团常到现场演出。只有保持大量节目储备,才能保证常演常新。他们一路排练新节目,一个节目单只演一场,及时进行自我更新。书画美术创作也是,过去写得顺手的几幅字几张画就能对付,现在不行了,官兵开出的“订单”花样繁多,必须做好“功课”才能应对,这也倒逼他们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一路放歌,一路创作,一路调研,一路帮带。轻骑队变单纯慰问演出为多种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既有联欢演出,也有书画创作,还有座谈交流,兼顾文化设施保障维护。在“战友面对面”活动中,他们以战友的身份,约上技术骨干、大学生士兵、一线带兵人、即将退伍的老兵,说说心里话。这样的面对面活动,和官兵一起畅谈人生感悟,聊从军岁月的小纠结、小困惑,探讨社会热点话题,不仅是文艺工作调研,也是心理疏导。

除了到基层演出,机关还探索“伴随式保障,嵌入式服务”模式,将文艺轻骑队纳入重大任务政工组文化要素,跟进重大演训任务,实施灵活机动的创演服务,活跃了阵地文化生活,缓解了官兵备战打仗压力,提振了军心士气。女队员参加野战帐篷搭设训练,时间从刚开始的40分钟缩短到25分钟以内;男队员与基层官兵一带一站岗执勤,每班岗哨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导弹部队一线,队员们随营连参加夜间装备转载、火力突击等训练课目,全流程感受部队练兵备战的紧张氛围,训练归来往往都是一身汗一身泥。一些队员深有体会地说,身上沾满了战味和硝烟味,肩上就多了砺剑报国的使命担当。

王玮玮和徐成瑶曾在某重大演习任务中和部队一起生活、训练一个月,在训练场的帐篷里给官兵演出、创作节目,不仅鼓舞了士气,也锻炼了自己。王玮玮经历一系列互动,更加清晰掌握了官兵的审美需求,在演唱风格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徐成瑶把导弹发射过程中的一些动作加入舞蹈语汇,让舞蹈节目兵味更足了。

轻骑队将他们的经验总结为“四字真经”:轻、准、活、融。轻,装备轻,人员少;准,精准服务,知道官兵需求;活,鲜活,即兴互动;融,融入官兵的情感和生活。每到一地,先了解部队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并将其融入节目。每场演出,都提前搜集所到部队素材,有针对性修改报幕词和曲艺节目,真实反映官兵身边事、赞颂身边人。一次为驻训官兵演出时,文艺骨干现场采访,连夜创作相声《战地之最》,广受欢迎。

引领风尚,打磨精品力作

“《导弹女兵》伴随我5年军营生活,现在即将退伍,想和芳芳姐再唱一次,为军旅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听说节目单上没有 《导弹女兵》,1994年出生的女兵丁黄蓉强烈要求加上。《导弹女兵》是民歌演员郭芳芳的代表作品,几乎每场都唱,这次为了有新鲜感,轻骑队编排节目时将其排除。没想到有6名女兵主动要求和郭芳芳合唱,其中丁黄蓉、王伟琪曾参与MV的拍摄,她们希望把歌曲的情感传递给舞台下的女兵们,鼓励她们继续坚守岗位。

经典歌曲记录个人成长,总是百听不厌。金波的代表歌曲《班长的红玫瑰》和《有咱就有发言权》,在战士点歌时总会被点到,每场必唱,因为这样的歌曲贴近基层生活,接地气走兵心。

军队文艺创作,还要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用官兵喜欢的表达方式传递强军兴军理念。郭芳芳入团时和基层战士年龄差不多,8年过去,她成了战士眼中的大姐姐,也在不断思考下一步的创作问题:“相对板正的民族唱法,在审美上离官兵越来越远,必须做一些改变。”在某施工工区,画家马未定在培训骨干同时,还按照每名官兵的意愿创作赠送书画,300多名官兵人人拿到心仪之作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迎合官兵审美,把握时代特色,只是跟上了脚步。在表达和传递感情的同时,还应引领风尚。轻骑队瞄准基层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创作更多军旅文艺精品,弘扬主旋律、放大正能量、提振部队备战打仗的精神状态。

砺剑文艺轻骑队赴基层服务经受了历练、转改了作风,队员们深切感到:只有突出“轻”的特征,做到人员一专多能,节目短小精悍,服务机动灵活,才能适应当下军队练兵备战的火热状态和紧张作风。只有具备“兵”的样子,才能真正接地气、知兵心、讲兵语,走入官兵心灵世界,创作出有温度、有筋骨的优秀作品。只有锤炼“战”的作风,才能发挥催征战鼓、冲锋号角作用,不断提高军事文艺对强军事业的贡献率。★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官兵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新时代乌兰牧骑表演形式研究与探索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巡礼
新时代乌兰牧骑表演形式研究与探索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