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研究

2018-11-06赵东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旅游业农业

赵东喜

摘 要: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与互动机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2015年以来出现了小幅回调。福建农业与旅游业在融合中,产生了相互拉动作用,而且这种效应均具有持久性。相比较而言,农业对旅游业的融合拉动效应程度稍大于旅游业对农业的拉动效应。

关键词:农业;旅游业;融合态势;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51-04

Abstract:In this paper, state space model an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are used to study the Convergence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fujian province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but there has been a slight correction since 2015. With the convergence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hey mutually pull, and this kind of effect has permanence. In comparison, the degree of effect of agriculture on tourism is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ourism.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griculture;Tourism industry;Industry Convergence;Interactive mechanism

1 引言

推進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拓展福建省农业多种功能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福建省加快推进农业融合发展,2017年福建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农业创新融合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旅游”业态创新。生态农业资源是福建省重要的特色优势,是旅游业融合的重要依托型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盛是传统农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

“农业+旅游业”是一个动态创新发展的过程,准确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理清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与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创新驱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融合旅游业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那么,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特征是什么,其演变态势与互动机制如何?成为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首要回答的问题。本文拟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出发,分析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整体格局和发展演变态势特征,探明其融合机制与互动关系,提出立足创新驱动,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借鉴。这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已有的研究

产业融合思想可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分工理论。此后,随着技术革命与经济服务业发展,产业融合现象日趋突显,促使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产生了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国内外相关文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融合

2.1.1 产业融合思想及其存在性 马歇尔(1890)等的产业集群理论、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等从不同侧面论述了产业融合思想及其存在性。1963年罗森伯格首次提出“技术融合”概念。美国产业经济学家Collins(1995)认为产业融合会使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全新的竞争协同关系,增加复合经济收益。我国著名学者厉无畏、王振等(2003)指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延伸或者同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相互重组的动态演变过程。

2.1.2 产业融合的机制 研究者一般认为管制的放松技术创新和扩散波特、商业模式创新等是融合产生的动因(Hacklin,2008)。产业融合是以市场融合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知识扩散、科学技术交叉渗透(Stieglitz,2003;Curran,2010)等为主线形成的3条路径,沿着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的方向演进。产业融合程度可用专利系数分析法、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测量(单元媛、赵玉林,2012;贺正楚、吴艳、蒋佳林等,2013)。

2.2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国外研究相关成果少,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内不多的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工作多集中于产业融合的存在性、路径和动力,以及旅游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关联度等方面(石培华,2011;王琪延、徐玲,2013;刘松涛、王毅鹏、王林萍,2018)。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1)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会产生新业态,是一种创新与生产力,是农业升级转型,提供农业服务产品的重要途径。(2)农业6次产业化理论,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3)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与坚实的基础。(4)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空间状态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基于投入产出表等是研究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和融合程度的重要方法。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思想源泉与方法借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者们对产业融合的一般规律探索多,而对经济结构转型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特殊性挖掘少。第二,对“农业+旅游”融合态势研究探索不深入,对特定区域福建农业旅游互动融合机制研究少。第三,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可以反映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和融合程度,但其政策含义不明显,且投入产出表间隔5年不连续编制,资料少。因此,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空间状态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福建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态势与互动机制问题。

3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内涵

农业是以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为基础,通过人工培育而获取产品的产业,一般分为广义农业与狭义农业。前者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5种形式;后者指仅指种植业。本文所指农业即广义农业概念。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主要是通过延长产业链与培育农业新业态2条途径实现的。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即通过创造新供给,增加农业的产出进而提高收益,打造具有在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实现农业增值。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业新业态实现融合,即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机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建设历史、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旅游村镇,开发特色鲜明的农家乐、休闲农业园等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人家,培育生态旅游、水利旅游、养生休闲、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文化节庆等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新业态是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实证研究

4.1 融合互动态势测量 由于区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以来,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甚至出现结构变化,一般的回归估计反映不出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演变趋势,而可变参数模型表示的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 model,SSM)则可以把不可观测的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趋势变量并入可观测模型进行估计。可变参数模型表示的SSM形式如下:

量测方程:[yt=xtβt+ut] (1)

状态方程:[βt=ωβt-1+εt] (2)

其中,y是因变量即福建省农业发展变量序列,x是解释变量即旅游业发展变量序列,β是随时间变化的待估计参数,t表示时间,u和ε是误差项。可变参数β是不可观测的变量,要用可观测的旅游业发展变量x与福建省农业发展变量y来估计,这样可变参数β就可以体现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影响效应的变化,进而反映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態势。

4.1.1 数据准备 本文选择2005—2017年期间福建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旅游总收入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福建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以NY(亿元)、LY(亿元)表示,相关数据均来自福建省统计年鉴。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避免“伪回归”,对2个变量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并分别记为lnNY、lnLY。平稳性的单位根ADF检验表明lnNY、lnLY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具体见表1。协整理论表明,lnNY、lnL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种协整关系可以反映序列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适合进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计量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态势的状态空间模型的一般式可写成:

量测方程:[lnNYt=c1+Bt×lnLYt+ut] (3)

状态方程:[Bt=c2×Bt-1+εt] (4)

利用卡尔曼滤波形式对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态势状态空间一般模型量测方程(3)与状态方程(4),用eview9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图1。模型残差在1%显著性水平上平稳,说明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是可靠的,且模型拟合好,利用该结果进一步分析有意义。

4.1.2 融合互动态势估计结果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态势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2015年以来,出现小幅回调现象。2006年融合程度出现短期下降,此后,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度一直持续上升到2015年的最高值0.59。这反映了福建农业在十一、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实情况,此期间,福建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供给能力,增加产业增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持续增强。2015年以来,融合程度小幅缓慢回调。这与福建省十三五以来,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有关。福建省通过引导农业产业扩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农业融合发展。农业在保持与旅游业在相对高的水平上深度融合的同时,也扩大了与工业、其它服务业的融合。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福建省近年来,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对农业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中存在旅游产品供给 “结构性”短缺,如农业旅游产品种类不多,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创新不够等问题。这也正是十三五后半期,特别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2 融合互动机制 由于福建农业与旅游业发展变量的时间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讨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机制。建立福建农业与旅游业互动的滞后期数为1的融合向量自回归模型VAR(1),其估计结果见式(5)。

[lnNYtlnLYt=0.71-0.57+0.810.080.310.80lnNYt-1lnLYt-1+ε1tε2t] (5)

经检验模型VAR(1)的所有单位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则其是稳定的,相关估计数据有效。为了明晰地显示融合互动机制,采用脉冲响应曲线图显示VAR(1)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对2004—2017年期间,福建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旅游总收入数据样本,用eview9估计结果见图2、3。

由图2可知,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农业的发展。福建旅游业1个标准差新息短期内即对福建农业产生较强的正向拉动效应,拉动效应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接着缓慢减弱。说明,福建旅游业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下,加快推进“旅游+农业”,加快了与农业深度融合步伐,给农业发展产生带来了正向影响效应,且影响较长,最终提高了农业增加值。这也表明,福建旅游业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实施旅游景区创新提升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百镇千村”工程,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快速发展,“清新福建”日益亮丽,旅游业在已发展成为福建三大新兴主导产业之一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旅游业的拉动和融合能力,促进了农业融合发展。此外,福建农业对自身的1个标准差新息在当期即产生正向响应,且大于其对旅游业的响应,其后,该响应快速衰减,到第6期后缓慢减弱。说明福建农业发展有强的自身稳定性,自身的随机冲击,会对农业产生短期冲击效应,之后这种冲击效应虽然减弱,但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这也说明农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这也是政府对农业持续实施支持政策,增强其发展的稳定性的原因。

由图3可知,福建农业的发展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其拉动作用大于旅游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福建农业1个标准差新息短即期就对旅游业产生正向拉动效应,并且急剧增强到第8的最大值(0.04),此后,小幅度缓慢在高位趋势稳定。这一方面说明,福建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拓展农业旅游服务功能,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休闲产品,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体验休闲农庄,拉动了旅游业发展,且影响持续强劲,表明福建农业生态资源是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另一方面表明,福建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农业服务化、农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在加快,成效日益显现。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04—2017年的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发展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2015年以来,出现小幅回调。福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相互产生了拉动作用。1个标准差新息短期内即对福建农业产生较强拉动效应,福建农业1个标准差新息短即期就对旅游业产生正向影响效应,农业与旅游业在融合中,均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均有持久性。相比较而言,农业对旅游业的融合拉动效应程度稍大于旅游业对农业的拉动效应,说明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程度仍有大的拓展空间。因此,基于以上结论,着眼于促进福建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水平与融合效率,提出如下对策:

5.1 深入挖掘农业文化旅游价值,形成福建生态农业旅游竞争新优势 充分发掘农业文化旅游内涵,通过加快推进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发展,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创意农产品品质和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增加农业旅游产品附加值。加快生态农业资源的旅游服务应用,建设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与金牌农家乐,以永泰嵩口古镇建设为示范,扩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规模,将福建生态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休闲、体验旅游业态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把农业生态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5.2 丰富“清新福建”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清新福建”品牌体系建设,充实“清新生态”“清新品味”等品牌要素,加大“清新福建·清新农业旅游体验与生活”等推广力度,增强各区域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与“清新福建”品牌的协调性。继续实施“清新福建”品牌整体营销战略,深入研究“清新福建”投射形象向市场感知形象传递的作用机制与转化规律,提升“清新福建”投射形象向市场感知形象的传递效率,实现品牌内涵的延展升级。

5.3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农业与旅游融合新模式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智慧园,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生产消费的在线化水平,增加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产品供给,鼓励农业旅游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体验农业旅游新模式。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支持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品质与水平。引导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加快发展,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农业科普、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设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以及田园综合体等,提升融合效率。

参考文献

[1]F.Hacklin,C.Marxt,F.Fahrni.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Convergence: Inducing a Stage Model of Inter-industry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49(1-3):220-249.

[2]Curran,C.S.,S.Broring,J.Leker.Anticipating Converging Industries Using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77(3):385-395.

[3]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3-209.

[4]贺正楚,吴艳,蒋佳林,等.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关系的推演、评价及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3,28(5):129-143.

[5]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5):152-160.

[6]石培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1(5):9-10.

[7]王琪延,徐玲.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J].旅游学刊,2013(08):102-110.

[8]刘松涛,王毅鹏,王林萍.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对破解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困境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8(04):3-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旅游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