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英标题差异分析书籍目录词汇的英译
2018-11-06何文玉于燕华
何文玉 于燕华
摘要: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各类文化借助书籍得到传播与发扬,对其翻译研究由来已久。众所周知,一本书的主体部分为篇章内容,但除此之外,作为书籍开篇部分的目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录就如同各个章节的标题,具有概括性和总结性。通过浏览目录,读者便可以快速掌握章节核心内容。可见,书籍目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标题与目录类似,国内外学者对标题翻译研究较多,主要见于论文、期刊、专著等,但对目录翻译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从中英标题翻译差异入手分析目录英译,对其语言特点,特别是词汇使用进行探讨,进一步掌握英译文本特点,以英文书籍目录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在词汇层面上的语言特点,最后针对书籍目录的语言特点并结合自身翻译实践书目涉及的目录,总结了适用于政治文本书籍目录翻译的一些翻译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作为资料更好地为论文服务。
关键词:中英标题差异;词汇特点;中文书籍目录;英译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5.083
1中英文标题翻译的差异性
忠实、通顺被广泛认可为翻译的一般标准。在翻译标题时,除了忠实、通顺还应考虑中西方语言使用差别、词汇选用、逻辑关系等。英语重视词汇使用的多样化,常选择不同词汇表达同一个意思。汉语则强调意义表达的重要性,侧重将内容真实展示出来。汉语标题则通过逻辑事理把握语意,以意合统形合。在英文表达中,对于文本标题性词语常选用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短语,有时多个名词之间需要添加介词起到连接作用,一般不采用句子。在汉语标题中,常出现动宾结构或动词短语。在对标题进行汉英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习惯和差异,灵活进行翻译。总体上说,英文标题较为具体明确,中文标题则抽象概括。无论标题、书名还是目录,都应切合读者群体需求,符合语言思维习惯。对于中国人而言,无论在传统上还是审美上都倾向于使用四字汉语或成语典故来设置书名和标题。使用四字词语或引用成语的标题,在引用恰当的前提下,会增加吸引力,更富文采和美感。
标题翻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翻译,需要译者扎实的双语能力和灵活的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更要精益求精。而对于书籍翻译中的目录翻译绝不可掉以轻心,应提起高度重视。好的目录翻译应重视形合和意合的有机统一,用短短几个词就能将意义表达清楚,富于美感和艺术性。译者应充分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的区别,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翻译经验,选择合适恰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翻译,以求译文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艺术性。
2书籍目录翻译现状及概述
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和加强,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其传播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书籍内容中重要的目录部分却经常被忽视,这就影响了目录翻译的准确性。大部分读者在阅读之前会先浏览目录,借助目录进行检索和查询。目前国内外对书籍目录的翻译研究比较少,类似的标题翻译研究出现情况也不多。由于翻译文本的多样性特征,因此不同文本目录的翻译也需结合不同文本自身语言特征进行翻译,做到语言文体风格整齐划一。任何文本翻译都需遵循自身特点,找出适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书籍目录翻译也不例外。
任何一本书都有目录,它是书籍重要的组成元素,对一本书内容主题的编排,有着自身特定的结构和格式。目录样式呈现多样性,但所有书的目录都呈现一定共性,即主要组成部分和层级结构大体相同。目录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特征和结构。相比而言,中英文目录差异不大,基本结构相似,主要分为前言、篇、章、节、結语、附录、参考文献、索引以及词汇表这几部分。但需明确的是,目录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和结构形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结合各个部分自己的特点进行翻译,不可随意发挥。有的目录涉及的部分较为全面,这时需将目录所有构成部分写清并标明。对于一些内容不需详细概括的书籍而言,只需将主要部分写出即可,确保详略得当。
3英文书籍目录词汇特征
英文标题和目录用词特点相似,多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和结构,追求语言的精炼和简洁。通过简练的用词来概括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并起到连贯紧密的效果。词汇特点主要体现在名词和介词的使用,以及短语多为名词性结构和介词短语作定语,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名词化。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很常见,处理的方式一般采用动词ing形式,后面添加名词作为宾语,从而达到一种静态效果。还有一种方式常见于标题翻译,即介词的使用。常用介词如of、in、on、with等多用于表示词与词间的所属、方面、特性和连带等关系,通过介词的使用,掌握了这些介词的用法和使用场合就能够快速掌握词与词间的关系,更好地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有时同一标题中需要使用多个名词,还需借助连词and、or等。还有借助符号来表达语意特征,如问号和叹号等。下面主要探讨英文书籍目录中名词和介词的使用现象。由于目录作为书籍内容大纲,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因此多使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名词化结构。因此,汉译英时通常通过改变词性顺应英语目录的表达习惯。如:
例1地热资源评估
译文:Assessing a Geothermal
例2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比较
译文:Comparing learning models and approaches
例3项目收益和成本的测量
译文:Measuring a Projects Benefits and Costs
上述例子中的动词短语在汉译英时都变为名词性短语,原句中所表示的动宾关系转换成为汉语常见的偏正短语,将动词名词化处理,突出中心词,强调了中心意义,让读者更清楚和明了地看到文章大致结构和主要思想内容。使用动名词结构,既避免了结构的复杂,又满足了精炼简洁的要求,更加符合英文语言特点。
英文书籍目录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使用介词,并且多为名词性短语结构,词与词之间多使用介词进行连接,以突显其结构上和逻辑上的关系。因此,介词在汉译英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在翻译过程中要提起足够重视。介词“of”、“in”、“from”、“by”、“on”等等都经常出现在目录用语中,并且多个同时出现在一条目录中。因此,翻译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英文目录中多采用短语结构,并使用连词和介词这类虚词进行连接,需要译者牢固掌握此类词的用法和使用场合。通过观察和实践,英文目录中介词多数情况下都不译或转换词性形成汉语词汇。由于英语重形合,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之间使用介词连接,这是一种常用且方便的手段。汉语重意合,需要将意义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因此不需要过多连接词,词与词以并列形式出现,也就不多考虑语言文符号的使用。因此,可以看到很多中文目录没有或很少出现介词,英文目录中则较多出现,如:
例1地心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译文:Heat from Formation of the Core
例2金融学的变化和挑战
译文:Changes and Challenges in Finance
例3资本预算指南
译文:Guidelines for Capital Budgeting
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介词替代汉语中的词语,这时介词的语法功能大于其意义功能。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注意介词的使用和选择,通过介词的语法功能更好地连接句子和词汇。另一方面,介词不仅起到结构上的搭建作用,在功能上还具有动词性。在英译汉的时候,可以将介词明确地翻译成动词,使句子更符合汉语逻辑思维习惯。如:
例1对翻译理论的潜在启示
译文: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Theory
例2向研究型创新转变
译文:Toward Research-based Innovation
例3翻译对真实性有着独特要求
译文:Interpretation with a unique claim of authenticity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使用介词来代替汉语的动词,明确了语意关系。英语中多通过介词连接词与词,构成名词性结构,强调静态特征。相比较而言,汉语则使用动宾短语,而很少出现介词,展现其动态变化。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者常采用ing形式构成动名词代替汉语中的动词,或使用介词替代汉语中的动词。这一特征在标题或目录翻译中很是常见。除此之外,应考虑到汉英语言的差异,在翻译完成后反复品读修改,这样的译文才是经得起推敲的好译文。总之,熟练运用中英两种语言并灵活进行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
4结论
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中英文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翻译方法等来综合分析和考虑。这点在翻译句子篇章上尤为明显,但标题和目录翻译不同于句子篇章翻译,因此更需译者仔细锤炼用词。标题和目录一般用词较短,英文中多名词结构,中文多动宾结构。由于其用词考究凝练,翻译难度有所增加,所以需要译者的反复揣摩。可以说,翻译好了一本书的目录,就成功了一半。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才能贴近作者本意。同时需要注意中英文语言思维习惯,不可凭个人观点进行翻译。从某种程度来说,标题的翻译对译者自身翻译要求更高,尤其是中英文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能力。平时需要我们多读书并加强词汇积累。只有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找到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
本文讨论了英文书籍目录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中英文标题的差异性,着重分析了英文标题及目录翻译的特点及技巧。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于标题及目录翻译的现状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于中英文目录翻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以后的翻译实践有了更深刻的分析。由于针对书籍目录翻译的研究较其他翻译较少,因此可参考的文献也很少,理论依据有所欠缺。本文尝试寻找书籍目录有效的翻译方法,但不够全面详细,理论基础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杜玉生.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0124.
[2]何振宇.英语名词化的结构特征语用功能及形成理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7):128129.
[3]周永模.忠实通顺、简洁地道:标题翻译之准绳[J].中国科技翻译,2002,(8).
[4]李芳.从原型观视角看经典文学目录翻译的“古调今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4136.
[5]李明.汉语目录的语类特征及英译研究——以《广东发展之路以改革幵放年为视角》目录的英译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833.
[6]宋红波.如何英译学术期刊目录[J].中国科技翻译,2001,(8):4952.
[7]夏萌.名词化与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J].前沿,2012,(3):167169.
[8]曾敏,肖文艳.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看《红楼梦》章回目录的两种翻译[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9092.
[9]郑红.《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之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09,(7):7981.
[10]杨超,王文玷.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和摘要写作应注意的问题[J].火工品,2000,(2).
[11]邱巍,王丽君.电力科技论文英文标题的翻译[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12]胡密密.从思维差异看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8).
[13]李明.文章标题翻译中破折号的处理[J].上海科技翻译,2000,(3).
[14]马丽,陈传汉.学术期刊标题翻译中的文化思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2).
[15]文靈玲,秦傲松.科技英语翻译审美标准初探[J].上海科技翻译,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