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研究
2018-11-06邱耿彪
邱耿彪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因而,目前地下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逐渐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先对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以及项目类别进行探讨,并结合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引言
现阶段,在进行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时,主要是依据我国环境保护部所发布实施的地下水环境导则进行。但是,由于导则的针对性较为宽泛,因而不同行业在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经常存在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电力行业工程中的应用,经常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这样一来,就给电力工程地下水环境的勘测与评价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不便。在进行实际的调查与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状况,合理进行地下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研究工作。
1.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等级和项目类别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时,主要的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要进行调查的准备工作;之后,在进行现场的现状调查和评价;随后,就是地下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地下水环境的等级判定将会对评价范围的界定以及评价报告的编写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外业工作的深度等方面。在进行调查与评价工作时,要根据建设项目类别以及对于环境敏感程度的不同,进行综合性的判定、评价,表1为评价工作的等级分集表。我国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环境导则附录A中对于建设项目的类别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对于火电项目而言,其涵盖了火力发电以及综合利用发电两种类型。一般来说,火电项目将会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因此,火力发电项目类别是灰场Ⅱ类,厂址Ⅲ类,对于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来说,其类别都属于Ⅲ类。
2.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1)工程概况。该项目的厂址区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北面约4.5km龙塘边村的北侧,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32′45″,北纬24°56′19″,东面紧靠S246公路,到韶关市区边缘直线距离约15.0km。茶山灰场位于韶关市犁市镇新村南面直线距离约2km处的山谷,东侧紧邻曲仁铁路,距离犁市镇最近直线距离约8km。西面约1.5km处为S246公路,到韶关市区边缘直线距离约19km。犁市镇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的北郊,东临仁化县,北接乐昌市,西连乳源县。境内有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京珠高速、106国道、246省道、248省道,交通极为便利。
(2)地下水监测。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本次勘查地下水监测部分仅进行水位监测,水质的监测由委托方委托环评单位负责。厂址区及其周边布设监测点14个,监测点编号为D1-D14,其中D1-D7同时作为水位、水质监测点,D8-D14作为水位监测点。其中6个为机井(编号为D2-D4、D8、D13、D14),D1、D5、D6、D7点为上升泉,D9-D12为民井,以上各监测点主要监测碳酸盐岩裂隙水。灰场区布设监测点10个,编号为D15-D24,其中D15-D19同時作为水位、水质监测点,D20-D24作为水位监测点。除D21为民井外,其余监测点均为机井,以上各监测点主要监测碎屑岩类裂隙水。监测项目为硫酸盐(SO42-)、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氨氮(NH4+-N)、六价铬(Cr6+)、氟化物(F-)、铁(Fe)、锰(Mn)、镉(Cd)、砷(As)、汞(Hg)、挥发性酚(phen)、石油类、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TDS)、高锰酸盐指数(COD)、pH值等17项。地下水样品采集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执行,分析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6-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
(3)现场水质检测结果。野外调查期间,主要采用德国WTW公司生产的“野外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现场检测。对于测试项目来说,主要包括水温、pH值以及电导率、HCO3-、Ca2+等内容。同时,检测过程中配以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现场测试盒,对水中的重碳酸氢钙离子(HCO3-)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半定量地判别地下水是否受到金属离子污染起到很直接的判别效果,现场水质检测结果详见表6.1-3。从现场检测结果看,地下水总体质量是好的,但局部地段水质较差,如犁市镇城背村北东向约1.2km下降泉,枯水期的pH值为4.57,偏酸性;又如犁市镇乌龟、碰村南东约400m下降泉和犁市镇茶山火车站河溪中的水,枯水期其电导率分别为1003、950μs/cm,说明这些地段地下水可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表2为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丰、平、枯水期)。
3.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的评价分析
3.1评价方法
本项目中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数学模式:
pH水质指数计算模式为:
3.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详见表1.2.1,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石油类的限值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氟化物的限值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3评价结果
厂址区及灰场区地下水水质均较好,除局部铁(Fe)、总硬度(以CaCO3计)轻微超标以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据分析,铁(Fe)、总硬度(以CaC03计)轻微超标为原生地质背景所致。丰、平、枯三期水位中占标率超过40%的离子主要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汞(Hg)、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根、锰(Mn)、铁(Fe)、亚硝酸根(NO2-),其占标率最高分别为49%、50%、88%、107%、71%、70%、85%、90%。
3.4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本次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面积约57.34km2,野外调查所用底图比例尺为1:50000,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踏勘、现场检测和访问相结合。勘查区地处丘陵地貌,地势总体较平缓,地表植被极发育,乔木以桉树为主,无其他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除灰场区内因人工开挖煤矸石引起的局部小型崩塌外,未曾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勘查区东侧灰场区及其附近未见地表溪流,溪流在枯水期均已干涸,仅见一些小型的鱼塘。勘查区东侧仅有一条花坪河自北向南流经勘查区边上,流量为20.00Us。勘查区西侧地表溪流——东渠呈南北向展布,流经白芒林水库,下游流至厂址区西侧拐向西,流入黄陂水库,其中游地段汇集了泉水,丰水期流量达341.945L/s,枯季流量约30L/s。内水源为一般山间溪沟,由裂隙水汇集而成,枯水期流量为0.375L/s~0.412L/s,丰水期流量一般为3.520L/s。勘查区南侧为宽阔的冲洪积平原,未见地表溪流,仅见零星分布的小鱼塘。
结束语
在本次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未见有地下水水位下降诱发的塌陷、崩塌、滑坡、突泥突水等不良现象,稳定性较好,勘查区植被发育良好,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勘查区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的村庄主要有开采的机井、民井,未发现与地下水开采活动有关的厂矿分布和规划情况,也未发现古文物和重点化石群的分布。以武江为水源地的水厂有十里亭水厂(现已停产)、五里亭水厂、西河一水厂、西河二水厂和帽子峰水厂。其中武江水源龟头石取水口作为五里亭水厂、西河二水厂两个水厂的水源地,供给五里亭水厂20×104m3/d的原水,供给西河二水厂10×104m3/d的原水;帽子峰水厂取水口位于市区五里亭桥东侧下游200m处,取水规模为6×104m3/d;西河一水厂取水口位于市区西河桥西侧上游300m处,取水规模为4×104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