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与建议
2018-11-06刘云林刘海敬
刘云林 刘海敬
摘要:本文通过實例,对高层建筑基础岩土勘察进行了分析,并对建筑基础支护和开挖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基础;岩土勘察分析;基础支护和开挖;建议
前言
建筑基础岩土勘察涉及的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场地地质情况,以及地面承载力等的勘探和测量,它是各项建筑工程开展的先决条件,能够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笔者曾参与某高层建筑的地基岩土勘察工作,该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楼和商铺,共为30层,地下室设置为3层,地上部分商铺有4层。地面设计标高为3.00m(±0.00),地下室底板深度15m,标高为-12.0m。本工程拟采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车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下面就对该工程岩土勘察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工程基础支护和开挖的一些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岩土层特征。该工程钻探揭露的地基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素填土①厚度0.90m~3.30m,顶界标高1.17m~2.13m。以素填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由灰褐色砂土和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砖块,稍压实;2)第四系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Qmc)淤泥质土②局部分布,厚度0.60m~7.00m,顶界标高-1.76m~0.75m,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层,钻探施工中具缩孔现象;粉质黏土③厚度1.50m~11.10m,顶界标高-6.80m~0.43m;粉砂、细砂④分布广泛,是场地内第四系中主要的砂土层,厚度5.6m~18.9m,顶界标高-11.84m~-4.16m;中砂、粗砂⑤层位不稳定,呈透镜状,横向上可迅速尖灭。厚度1.3m~9.6m,顶界标高-23.03m~-14.76m。褐黄色、灰黄色、浅灰色,密实,饱和,分选性差;3)第四系残积土层(Qel);残积土⑥场地内该层不发育,仅部分钻孔揭露到该层,厚度0.8m~4.3m,顶界标高-26.37m~-21.49m;4)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布心组(E1-2b)、白垩系上统大塱山组(K2d);强风化基岩(W3)⑦分布全区,风化带结构变化复杂。厚0.80m~15.90m,顶界标高-41.75m~-22.15m;中风化基岩(W2)⑧大部分钻孔揭露到该层,岩层结构变化复杂,厚度变化大,约0.5m~22.8m,顶界标高-39.79m~-24.18m。微风化带基岩(W1)⑨场地西部大部分钻孔揭露到该层,场地东部部分钻孔揭露深度达50m尚未见该层。厚度1.1m~11.74m,顶界标高-47.17m~-24.68m。岩石或多或少都含钙质,滴酸微弱起泡,岩芯柱状、短柱状,局部碎块状,取芯率较高,其上部偶夹中风化或强风化岩层,确定钻(冲)孔灌注桩持力层时,做超前钻为宜(见表1)。
(2)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期间,正逢夏季,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其稳定水位深度在地面下0.00m~0.90m。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人工填土层中之潜水、第四系砂土层中之微承压孔隙水和基岩中之微承压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和附近沟渠水渗透补给;排泄方式为旱季蒸发及向下渗透。地下水环境类型属Ⅱ类。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分析:结合其水样测试结果,地下水pH=6.90~8.03,呈中性,SO42-和侵蚀CO2均不超标,判定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基础形式的分析及评价
本工程钻探为雨季施工,连降大暴雨,地面大面积积水,填土层中潜水与地面积水相通,建议基坑抗浮的地下水位可按现地面以下0.5m设计,并采用有效的抗拔桩。场地内设3层地下车库,地下室底板埋深15m,即标高-12.0m,属深基坑,其长度225m,宽35.4m~44.9m,基坑规模较大,建议采用φ1.0m钻孔桩做基坑围护挡土桩,桩长应穿透第四系土层,桩端进入基岩约0.5m~1.0m为宜;在挡土桩的外围采用2层~3层旋喷桩作为截水桩,桩长必须穿透砂土层,桩端进入残积土层或基岩一定的深度;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内撑式支护。基坑内外采用井点式降水,基坑内按10m~15m距离布井,基坑外围应适当布设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尽量减小基坑内外的水头压力差。基坑外围边缘附近禁止载重车辆通行,禁止堆放砂土及建筑材料,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周边公路动载荷的影响。基坑外围设置监测点,监视观测地面路面的变形、开裂情况,以便及时采用有效的应急措施。
4.基坑开挖与支护
场地内地面设计±0.00标高为3.00m,设地下三层,底板深度15m,底板标高为-12.0m,属深基坑。基坑长225m,宽35.4m~44.9m,基坑规模较大。综合上述岩土层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规模和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复杂程度,场地内基坑划分为复杂等级,安全等级为一级。
(1)采用(φ1.0m钻孔桩作为挡土桩,桩长必须穿过第四系土层,桩端进入基岩0.5m~1.0m深度。
(2)在挡土桩的外围采用2层~3层旋喷桩作为截水桩,桩长必须穿透砂层,桩端进入残积层或基岩一定的深度,旋喷桩必须搭接良好,截水严密,力求基坑降水、开挖时不漏水,不漏砂。
(3)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内撑式支护。
(4)基坑内采用井点式降水,按10m~15m距离布井,基坑外围应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尽量减小基坑内外的水头压力差。
(5)选择具有资质和施工经验的单位承担本项目建设任务,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6)场地周边公路交通繁忙,超重超流量的汽车行驶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场地周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密切监视观测地面的变形,开裂情况,及时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7)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本地基坑施工经验,综合列出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如表2;也可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但经济成本较高。
5.结论及建议
(1)场地内第四系土层类型稍多,主要由三角洲海陆交互相冲淤积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细砂及中粗砂组成,土层横向变化比较稳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2)场地内拟建30层高楼,设3层地下车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场地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3)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经抽水试验,第4层粉细砂渗透性中等,单孔降深可达18.5m~19.5m,影响半径达124m~150m,只要基坑围闭严密,施工经验丰富,操作合理,能够达到场地内基坑设计降水的要求。(4)化学分析结果,该场地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5)经砂土液化判别分析,场地内第4层粉细砂呈中密状,强震时大部分砂土不易产生液化,仅局部呈稍密的粉砂易产生液化,液化等级为轻微。(6)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