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行政思想
2018-11-06赵童心
赵童心
摘 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的旗手,李鸿章曾“独立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其行政思想涵盖政府职能、选官任人、财政工商、外交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他试图通过系统的改革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愿望,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古今行政改革皆有很大指导作用。
关键词:李鸿章;行政思想;理论价值
一、引言
行政思想是有关行政体系和行政活动的思想逻辑体系,是涉及对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政府人事和外交等系统性见解的行政哲学。文章总结李鸿章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行政思想,分析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和对当今行政管理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时代土壤:李鸿章行政思想的产生背景
清政府统治后期,国势衰微。与此同时,殖民主义正在西方兴起。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外交活动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一时期清王朝国力衰败,外交上 “闭关锁国”,中国陷入了与世隔绝的局面。加上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各项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名存实亡,资产阶级革命也以失败告终。李鸿章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肩负着救国图存的重担,主持了一系列涵盖内政外交的行政事务。
三、思想体系:李鸿章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道器兼备
“中体西用,道器兼备”的思想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中体西用”则成为洋务派改革的主导思想。洋务派坚持儒家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技术,兼收并蓄。李鸿章试图从“道器”的角度阐释中西学之间的关系:“中国所尚者道为重,而西方所精者器为多……”,提倡将中学的精神价值和西学的物质价值相整合。
李鸿章曾洋枪队借师助剿太平军,这让他尝到了拥有先进军事装备的甜头。“中体西用”思想是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先进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洋务派人士曲线救国,反复阐述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引进西学非但不会导致亡国,反而能促进国富民安。事实上,李鸿章并非为了比较中西学的高低优劣,而是为了说服统治阶级守旧派,为改革的实施减少阻力。
(二) 政府职能机构思想
李鸿章的政府职能思想主要体现在李鸿章幕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李鸿章幕府在当时起到:置备顾问、参与决策、军事后勤等作用,其中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由于公务繁杂,李鸿章大量外聘人员,设立了各种临时机构。这些临时机构的任事者同幕府人员相同,虽未正式列入政府编制,但他们合法收入来自政府发放,尽管无“俸”之名,却有属“公”之实。
李鸿章政府机构设置中强调专业化。他根据军务、政务、洋务、外交等方面的需要设立了政府部门机构,同时根据幕府人员各持所长对他们进行调配分工,安置在各个机构中。正是由于他组建的这支完备的组织系统,网罗了一批专攻人才,他才得以具备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形成了晚清最具实力的淮系集团。
(三) 人才教育思想
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使科举制度能够兼容西学;变“八股取士”为“八科取士”,改变人才考核录用的标准,为洋务事业奠定人才基础。八科”则指格致、测算、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这是李鸿章对“专设一科取士”思想的进一步充实与具体化。然而顽固派对此极力反对,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同意举荐洋务人才入仕,而“八科取士”就此搁置。
由于科举制改革阻力重重,可堪重任的洋务人才寥寥无几,李鸿章便从改革旧制转向兴办新式学堂,打开改革的突破口。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诞生,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所新式学堂,用以培养外交翻译人才;随后,李鸿章在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操炮学堂,创设天津武备学堂等,培养军备人才。随着洋务运动由“自强”转向“求富”,李鸿章又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等,培养实业技术人才,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过渡。
此外,他还积极派遣学童出洋“学习军政、船政、步算,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1872年,李鸿章甄选了三十名学童赴美留学,是我国最早一批官派留学生。此后,李鸿章继续派遣学生远赴德、英、法学习水陆军械技术。这些学生回国后各施所长,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 财政工商思想:官督商办
在创办民用企业时,李鸿章提出“赖商为承办,赖官为维持”的官督商办思想。所谓“官督”,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官方保护、扶持企业;二是官方委派代表监督、稽查企业。所谓“商办”:一是商人经理商务,官不过问;二是商人自负盈亏,与官无关。
首先,规定“官督商办”作为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的经营权归属商人,政府在经济上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其次,征召精于商情的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起用了一些极具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模式,引用西方先进科技,并借鉴西方的企业精神及竞争机制,推动了官督商办企业飞速发展。此外,严禁洋人再行设厂或入股,积极维护官督商办企业的民族独立性。最后,李鸿章竭力排除顽固派的阻力,维护企业利益。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起步时期,官督商办的思想加强了企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 外交行政思想:“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完整概括。“内须变法”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外须和戎”则是变法以自强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李鸿章“和局——自强——御侮”三位一体的外交思想。 “外须和戎”是指清政府要认真履行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来维持和平稳定,尽力避免与列强发生战争冲突。在李鸿章看来,清政府若想延续统治,必须争取到国际力量的干涉与配合;同时政府需要灵活应对冲突,利用并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为我国自强求富赢得时间。
纵观晚清国内外的形势,李鸿章“以夷制夷”、“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戰略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的。对李鸿章个人的评价不应仅依据失败的结果给予批判,而要结合导致失误的主客观因素客观评判。
四、理论缺陷:李鸿章行政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李鸿章的行政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的一员,李鸿章终究不敢挑战君主专制的的统治地位,甚至在变法中极力维护清王朝统治;对于儒家伦理纲常的信奉,也使得李鸿章不敢亲易“犯上作乱”。
其次,李鸿章的教育思想具有片面性。李鸿章几乎将全部精力花在了军事教育上,派遣学童出国学习军事理论和技术,创办为军事服务的学堂和企业等,认为军事强大是扭转局面的关键点,并未产生过教育民用的思想。
最后,他的外交思想具有保守性。李鸿章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仍对资本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战争结果做了失败的预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一味妥协求和,寻求稳定,具有投降主义倾向。
五、理论价值:李鸿章行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冲破思想束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自幼接受正统儒学的熏陶促使李鸿章在改革中维护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行政思想继承“儒术之常规”,又学习借鉴西方近代行政管理思想,作为“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李鸿章积极推动了近代中国行政思想的发展。
“中体西用”理论,构建了近现代中国行政改革理论的基本原则。中体体现的是行政改革的价值理性,西用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运行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的地位,保存中华文化的独立性,避免其遭到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同化,使“变法”不“变道”成为近代行政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 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行政队伍建设
在开展洋务运动时,李鸿章意识到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深得“为政得人”的重要性。他通过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培养了一代具有新文化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一批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成为推进中国行政改革的表率,推动了中国政治行政制度的转变,也对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三) 加强行政改革的综合配套改革
行政改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优化,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纵观李鸿章的行政思想和行政改革,涵盖了经济、军事、教育、人事、外交等多个方位,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行政改革体系,今天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首先,把行政改革与其他改革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财政工商改革能为行政改革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教育改革能为行政改革提供了智力准备,人事改革能够保证行政改革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其次,行政改革要融入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政治改革中,确定政府各个机构的职能、结构、人员和工作制度能够自成一体。可见,行政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是全方位、具有协调性的改革,涵盖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六、结语
李鸿章肩负着匡济天下的重任主持内政外交,不愧为晚清的社稷之臣。但由于外交的失误和失败,沦落为被口诛笔伐的境地。文章对其行政思想的研究旨在根据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客观做出评判,探求李鸿章行政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当今社会主义公共行政提供积极的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梁启超.李鸿章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3][美]K·E·福尔索姆.朋友·客人·同事——晚清幕府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4]王承仁,刘铁君.李鸿章思想体系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5]周军,杨雨润.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6]郑洁,刘文鹏.李鸿章外交之道[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王尔敏:淮军志[M].中华书局,1987年.
[8] 牛秋实,范展,高顺艳.李鸿章幕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9]李宗侗,刘凤翰.清李文正公鸿藻年谱[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
(作者單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