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喂,谁能帮我寄封信?

2018-11-06西山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张籍信鸽陆机

西山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級上册)

“谁能帮我寄封信?”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儿“傻”?寄信到邮局啊!或者发微信、短信不就行了?

对于现代人,发个消息很容易,但如果我们将时光回溯到诗人张籍所处的日寸代,就会发现,寄信还真不是一桩小事。

官方寄信有“专递”

古人寄信这件事,要话分两头说。

在咱们中国,最晚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相对完备的邮政体系,称为“邮驿”。简单点儿说,“邮”指邮差,负责送信;“驿”指驿站,是邮差中途休息的场所。

邮差拿到信件出发后,或步行或骑马,中途累了可以在驿站休息,补充体力,然后继续前进,直到到达目的地为止。

如果是特别紧急的信件,比如前线的军事情报等,还有专门的“特快专递”。邮差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目的地;到达驿站后,立刻“换人换马”,就像接力赛一样,将信件不停歇地传递下去。为了防止重要信息泄露,有时甚至是“换马不换人”,邮差吃喝休息全在马背上!为了及时把信件送到,人或马因为超负荷赶路而牺牲的事情,也有发生。

这套邮驿系统在咱们中国施行了近3000年,直到清朝中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它们是为官方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也用邮驿?想都不要想!

阅读拓展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时,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官方邮驿系统马不停蹄,将南方的荔枝运往长安。诗人正是在批评这种荒唐的行为。

平民寄信靠“运气”

邮驿系统不寄民间书信,那民间该如何通信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看运气!

如果你像诗人张籍一样,也想寄信回家,那么,你首先需要足够幸运地遇到一个顺路的人。

在古代,户籍管理相当严格,老百姓一般是不允许四处走动的,除非有正当的理由,比如办公务、做生意、考科举等。有了理由,还要获得官府的许可,并开具官方证明。否则,私自出行就是犯罪。

由此可见,古人要出趟门儿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儿,更不用说遇到恰好顺路的人了。

最可惜的是,好不容易遇到顺邴各又愿意带信的人,可时机不对——你的信还没有准备好呢,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离开……

阅读拓展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流泪的样子

在西域任职的诗人偶遇了要回京城的使者,正好可以托他带信给京城的家人!然而,马上相逢,诗人根本就来不及写信,只能让使者帮忙带回几句口信了。唉……

好了,信算是完好地交到信使手上,但你也完全不能放松。

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和良好的治安,路上出现意外的概率可不低。看看《水浒传》吧,“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李逵斗李鬼”这些经典故事,都是在旅途中发生的“意外”。因此,路途越遥远,信被弄丢的概率就越高。而且,你根本无法知道信究竟送到没有,除非对方也托人带来回信。这一来一去,短则数月,长达数年也是常事啊。

动物寄信显“奇趣”

为了解决寄信难的问题,除了托人带信,古人还想到了请动物朋友来帮忙。

飞鸽传书

为了缓解思乡之情,古人常常将情感寄托到大雁等候鸟身上,幻想它们能充当信使,带来家乡的消息,因此也就有了“鸿雁传书”的说法。

当然,用候鸟传送信件,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真正能够被用于送信的鸟类,只有信鸽。

信鸽拥有很强的归巢性,而且善于识别回家的路。人们驯养信鸽后,出远门时就将它们带上,需要寄信时再放飞。信鸽携带书信,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不过,信鸽能力很有限,只能飞往事先训练好的目的地。

黄耳送信

还有一种动物也曾被用来送信,至少史书上这样介绍过,那就是狗。

据记录晋朝历史的《晋书》记载,在西晋灭掉东吴后,东吴人陆机被征调到京城洛阳当官,自此远离家乡。一天,思乡心切的陆机对着自己的爱犬“黄耳”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家里的消息了,你能代我回家一趟,问问消息吗?”本来陆机只是一句戏言,但没想到“黄耳”不但答应了,还真的翻越万水千山,在京城和陆机的老家吴郡(今苏州)之间跑了个来回(共2000多千米),充当了一回信使。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现在已无法考证。如果“黄耳”真的存在,那真可以称得上是“古今送信第一犬”了。

猜你喜欢

张籍信鸽陆机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黄耳传书
秋思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
信鸽的冬管养殖技术
信鸽是这样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