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法,阅读&作文两手抓
2018-11-06陈思祺
我语文成绩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做读书笔记。长久地坚持阅读、摘抄、评论,在拓展阅读量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摘抄并不是干瘪地记录,也要注意方法。只有对所选文段有感触,才能写出更深刻的评论,这样的读书笔记才有意义。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高2017级学生 陈思祺
武林中的高手们过招,既比拼招式,又考验内力。高考议论文写作同样要求招式与内力并举。招式,即议论文写作基本规范,如概念界定、让步说理、泛化延展等;内力,即根植于长期阅读而产生的语言感。写作内力的培养因其时间周期长,常常为学生所放弃。殊不知缺乏内力之招,即使形态舒展,潇洒飘逸,却终究难以直撞块垒,叩响心灵。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语文青年教师 王坚
独白:从小,阅读便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年的考试经验告诉我,好的语文成绩与广泛的阅读是分不开的。与其死记硬背不如与书为友,在书中寻找几分学习之外的雅趣。
爱好:看书、旅行、绘画
目标高校&专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在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数理化如大山占据着我大多数学习时间,留给阅读的时间被层层压榨。阅读成为我们迫于压力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了积满灰尘的角落,成了“快餐式阅读”。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在作文这座大山前踌躇,文字量越来越大的阅读题,也成了语文拿高分的绊脚石。这些接踵而来的压力累积为语文学习的负面情绪。
一次语文考试前,我无意中翻看了几页读书笔记,正巧用在了那次的作文里,最后分数还不低。我便想,为什么不把阅读和作文合二为一呢?留给阅读的时间多一点,留给“作文宝典”的时间少一点,用心铸就一件事,而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两头辛苦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合二为一的基础便是将阅读内化成写作素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既是素材选择能力的锻炼,又是议论写作功力的升华。
选择打动人心的文段
面对茫茫书海,如何选择所抄素材?这个问题曾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解決方案在少得可怜的时间内蔫在地里。当时为了追求效率,我随意挑了书架上的名家散文,一目十行,将那些华丽的或是深奥的文字兴冲冲地摘录下来。当提笔写感想的时候,我出现了更长久的沉默。那样的评论是我与时间较量后一点一点憋出来的——我的内心并不欣赏这些无关痛痒、令人“不忍直视”的评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蒋勋的《孤独六讲>,恰逢国庆假期,时间稍显充足,我便投入书海。那一次,我仿佛看到了高中语文真正为我敞开大门,感受到思想深度的提升,感受到一股强烈地想要说点什么的欲望。打开笔记本,文字从脑中蹦出,一个个跃然纸上。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这是我爱看的,这是我需要的,这是我欣赏的,这便是我该选择的。
选择真正能够打动自己的文字,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认真评论,才会在不经意间雕琢自己的文笔,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走向更有思想深度的书,走向写作的更高峰。我们所选择的素材应该是与自己共同进步的,它能给予我们思考,帮助我们提升语文能力。就像买衣服,那些高深美丽的文字正如那些时髦的款式,好看却未必适合自己。选择素材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们视为写作锻炼的起点。
评论须动用“三头六臂”
面对摘抄的文字,只有评论才能将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刚开始写评论我也手足无措,是该将它的中心意思详细展开,还是谈谈自己的相关经历?经过一番摸索之后,我逐渐摸清了门道。
迅速抓住文段的中心意思。在脑海中概括这段文字,然后体悟作者的观点——我对此是支持还是反对?问完自己这个问题,便有了评论的大致方向。
平时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举个例子,文段中谈到孔子的观点“巧言令色,鲜矣仁”。那我们便可以这样思考一一为什么巧言令色一定是不仁呢?这个观点是否以偏概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言论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评论就是一个为自己答疑解惑的平台。如此,我们既拓展了阅读量,又锻炼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联系生活,谈谈现实。透过这段文字,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动用自身经验并结合当下热点,更加透彻地论述这个问题,把这段摘录当成自己的论证武器,培养自己对这段摘录的熟悉度,无形中也积累了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评论必须精简有力。千万不要洋洋洒洒地写下好几页纸的评论,这容易让我们的文字泛滥掉价。要试着概述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对中心意思的总结能力,不写没有意义的空透的文字。将字数尽可能控制到最短,培养自己言简意赅的表达技巧。
坚持就是胜利
你也许会烦恼读书笔记所占用的时间,慢慢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心理很容易让读书笔记丧失它原本的作用。若我们能坚持下去,随着欣赏与评论能力的提高,速度自然就快起来了。这是一个习惯的养成,一开始也许需要较多的时间,但随时间推移,它会为我们的写作能力带来良性循环。我们可以在周末抽出一两个小时,用心读点书,体悟、思考和记录,不要将它视作压力,把它变成碎片化完成的任务。它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要长久。
通过读书笔记,我们锻炼出概括、评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不光能运用于写作,对阅读理解更是大有裨益。结合老师的方法,久而久之,我们定能积累不少文学因子,语文水平亦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