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例胸膜疾病患者的病情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进行诊断的报告

2018-11-06黄汉钊霍敏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7期
关键词:胸膜胸腔镜胸腔

黄汉钊,霍敏琴

(顺德区新容奇医院,广东 顺德 528303)

胸膜疾病是呼吸科的常见病。近年来,胸膜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胸腔积液的患者有160万例。按照人口比例推算,我国每年发生胸腔积液的患者可达693万例[1]。准确地诊断胸膜疾病患者的病情是对其进行治疗的前提。使用传统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诊断胸膜疾病时,采集组织的范围有限,采集组织的过程具有盲目性,容易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无法观察到患者胸腔内病变的情况,部分患者需要多次进行穿刺采集组织。使用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时,临床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腔内病变的情况,快速准确地采集组织,从而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但使用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需要做多个切口,且诊断的费用高[2-5]。此外,内科胸腔镜本身的价格较高,部门基层医院并没有内科胸腔镜设备[3-4]。我院近几年尝试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1.1 病例1

患者女,31岁,因“咳嗽伴低热1周”于2016年3月28日入院。该患者无肺结核病史、无吸烟史。该患者的体温为37.3℃,其呼吸频率为22次/min,其气管向左偏,右胸廓活动度减弱,其右肺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低,其双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干啰音或湿啰音。对该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右胸腔有大量的包裹性积液。对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白细胞计数为5.40×109/L,其中性粒细胞的水平为76%,其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为该患者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其病情(具体的诊断方法见表1)。膀胱镜下可见患者的壁层胸膜存在分散的黄色粟粒样改变,其右胸腔积液。对该病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有结核性胸膜炎。该患者在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其病情后未发生与内镜检查相关的并发症。对该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其胸水消失。

1.2 病例2

患者男,64岁,因“气促1天”于2015年7月22日入院。该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左肺纵膈旁多发肺大疱病史、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尿毒症期,已进行右肾移植术治疗),患有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极高危),患有2型糖尿病。该患者长期服用抗排斥药进行治疗。该患者有40年吸烟史,每天约吸烟20支,已戒烟3个月。该患者的呼吸频率为22次/min,其血氧饱和度为 96%。该患者体型消瘦,说话时语句连续,未发生口唇发绀的症状,其气管轻度右移,存在桶状胸。该患者左肺语音震颤减弱,叩之有鼓音,其双肺呼吸音低(左肺尤甚),其双肺未闻及干啰音或湿啰音。对该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左肺组织压缩80%~90%,其左胸腔有少量积液。对该患者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管规格为20 Fr),让其吸氧。治疗1 d后,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该患者左上肺复张,左肺压缩70%~80%,其左胸腔积液稍微增多,其穿刺口周围开始出现皮下气肿。3 d后,该患者皮下气肿的症状加重。4 d后,使用36 Fr引流管重新对该患者的左胸腔穿刺处留置引流管。6 d后,该患者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其左肺压缩80%~90%,其左胸腔积液未增加,其左胸壁皮下气肿的症状加重。诊断该病患者的病情为难治性气胸。为寻找该病患者发生气胸的原因,为其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其病情(具体的诊断方法见表1)。膀胱镜下可见该患者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不存在粘连带、巨大破口等,其置管口局部明显红肿并伴有少量的黄白色分泌物。确定导致该患者发生气胸的原因为置管口局部感染、引流管固定不牢。该患者在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其病情后未发生与内镜检查相关的并发症。对该患者进行清创、更换引流管及缝针固定引流管的治理后,其病情痊愈。

表1 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的方法

图1 膀胱镜器械

图2 组合后的膀胱镜

2 讨论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价格较高的医疗设备,基层医院未能普及使用该设备。因此,临床上常用气管镜和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使用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时,镜体在患者的胸腔内呈游离状态,定位、定向功能较差,很难观察到其肺尖部的情况,且照明情况差、采集到的组织小。近几年,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成功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的优点有:1)膀胱镜价格低,几乎所有医院均配备该设备。2)膀胱镜的直径和长度均与内科胸腔镜相近。3)膀胱镜的光源明亮,视野清晰。4)可单孔操作,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6]。5)可采集足够的组织进行活检[7-10]。

综上所述,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使用膀胱镜代替内科胸腔镜诊断胸膜疾病时仍存在一定的盲区。临床医生应灵活选择不同角度的目镜,从多个方位观察患者胸腔内的情况,避免发生漏诊、误诊[11]。

猜你喜欢

胸膜胸腔镜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