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8-11-06周芳

乡村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特色

周芳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出现了产业融合理论。当前,随着消费者需求向传统化、自然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产业融合除了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外,旅游和农业的融合也成为一种新型业态——休闲农业旅游。

1 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条件

1.1 优越的地理条件

陕西省西安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经107°24′~109°29′24″,北纬33°25′12″~34°27′,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作为特大城市,西安市交通便利,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航空等构成的。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承担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责任,其地理位置将有利于吸引客源、资源开发、加强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等[1-2]。

1.2 丰富的农业资源条件

西安市自然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西安市具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区,即蔬菜、优质葡萄、猕猴桃、核桃和生猪,而且还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类丰富,且水果种类多样,这些都构成了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优势。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都为发展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政策条件

不管是陕西省政府,还是西安市政府,都看重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都指定了相应的规划,确定了三大休闲农业旅游板块,即陕北黄土风情、关中民俗文化和陕南山水风光,预期经过3~5年的培育和发展,将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陕西省农学会联合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开办多届有关休闲农业发展的会议,研讨增强省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规律和实施路径,提升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这为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3-4]。

1.4 客源条件

西安市管辖区域包括9个区、4个县及沣东新城,人口总数为806.93万人(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其中常住人口有858.81万人(城市人口580.6万人)。随着西安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市民越来越向往农家乐和自然景色,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去周边地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西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而是典型的旅游城市[5]。

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2.1 产业关联

农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过程就是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延伸的过程。从图1可知,从资源方面来看,西安市乡村景观、特色产品、农村村落运用资源整合的方式,向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田园风光、特色美食、开心农场及创业基地;从文化方面来看,通过文化融合、农产品加工经营为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提供各种文化气息,如农耕文化、民俗体验及乡土文化等。西安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向旅游业提供资源要素,旅游业反过来又向农业提供无形的服务和有形的产品,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符合旅游者对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要求,进而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6]。

2.2 创新整合

进一步推动资源和产业协调同步发展,深刻发掘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丰富的资源和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不仅能使农业景观、农业民俗、古村落得到有效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奠定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图2可知,西安市农业旅游产业创新融合的路径为:基于花卉、果树、蔬菜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建立农产品品种的一系列流程,包含研制、育种、展览及物流等,实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在将花卉、果树及蔬菜进行内外部联合行动后,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延伸发展的全产业链新格局。

图1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关联图

图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3 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利用不充分

西安市历史文化深厚,因此,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的优点尤其突出,然而目前对于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率低,几乎没有形成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民俗乡土文化为主线的新的艺术格局。

3.2 参与型的休闲农业项目较少

西安市农业体验类的活动较多,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和果蔬的栽种和租养,也涉及部分农产品的初加工,其中,城市白领和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其组织参与的这类活动也比较多。但旅游者参与的休闲农业项目比较少,休闲农业旅游融合项目也少,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观光和休闲活动,如垂钓、采摘等。

3.3 公共服务不够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在现有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如秦岭北麓、渭河沿岸、白鹿塬、杜陵塬和荆山塬等,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有些路段还未通行公共交通,有些景区内的公共卫生间数量少,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供水电环保通讯未到位、饮食住宿卫生未达标、安全保障水平低下。

3.4 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整体水平较低

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较低,高水平、多功能、知识型的大型休闲农业旅游园区的数量也较少,虽然内容形式丰富,但大多模式还没有运行成熟。另外,休闲农业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平时很少接触这方面的教育培训,从而导致整体素质低,服务和管理水平也较差。总之,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相关从业者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低下,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4 西安市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4.1 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入挖掘休闲农业文化内涵

深入发掘西安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不同地域应围绕不同特色农业产业或传统特色农产品积极规划,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深入推行“一村一品”的政策蓝图,不断提升当地特色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与当地乡土风情、民俗等多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如电视剧、戏剧等,深入挖掘其文化涵养,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丰富旅游融合项目,加强参与型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休闲农业旅游融合新模式,尤其要增强双方的互动性,可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旅游融合项目,积极开展参与型的农事活动体验类、农产品加工类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

4.3 加强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西安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应加强必要的配套设施投入力度,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餐饮、住宿等的建设,以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

4.4 提高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首先,从市、区、乡(镇)这三个行政层面全局考虑,参照当地的特色农业和文化,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主动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运输等完整产业链经营新思路,积极开拓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局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其次,利用不同的农业景观资源、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创新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并尽可能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和体验等休闲功能,使游客真实体验到休闲之乐。

猜你喜欢

西安市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