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018-11-06丁岩松王晓丽薛海鹰
丁岩松,王晓丽,薛海鹰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 100072)
1 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以下简称“数电”)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数电”的前继课程为模拟电子电路,后续课程是微型计算机原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经验来谈,学生在经过《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的学习后,往往将“数电”的学习理解为物理电路的学习,其思维方式也还局限在连续、模拟概念上,没有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概念,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总结。而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也正是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引导[1]。因此,要教好和学好“数电”这门课,思维方式转变必然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将思维方式的转变归纳为以下几点,即:“模拟”到“数字”的思维转变;“数学”到“逻辑”的思维转变;“分立”到“集成”的思维转变;“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转变。
2 思维方式的转变
2.1 “模拟”到“数字”的思维转变
由于一般院校的课时安排都是先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几周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再开课,学生容易搞不清楚这两门课差别究竟在何处。因此,在“绪论”部分,应该重点介绍“模拟”和“数字”的区别,使同学们有一个从“模拟”到“数字”的思维转变。
运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将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要想建立数字概念,必须通过已经掌握的“连续”概念来建立[2]。(表 1)
模拟电路的重点是物理电路,而数字电路更多地强调逻辑分析的应用。因此,课程学习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基本单元电路的学习;其二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建立。其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逻辑思维,不仅对解决学生数学电路难学、难理解问题产生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也意义重大。因此,在分清“模拟”与“数字”两种信号及电路的区别基础上,讨论关于从“数学”到“逻辑”的思维转变。
表1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2.2 “数学”到“逻辑”的思维转变
数字电子分为数字逻辑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前者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后者是研究数字逻辑的电路实现方法。“逻辑代数”只是分析数字电路的一个工具,“0”和“1”仅代表因果关系,而并非具有大小含义[3]。可以借助具体的实例来适应从数学思维到逻辑思维方式的转变。
用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来解释“逻辑”的概念。
图1所示为一路灯,三地各有独立控制开关,用A、B、C来表示。任意闭合一个开关,灯亮;任意闭合两个开关,灯灭;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灯亮。
图1 三地控制路灯
因为灯只有两种状态(“亮”和“灭”);三个开关也各有两种状态(“打开”和“闭合”),建立逻辑关系时,就可以用“1”和“0”来表示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当把一个工程问题描述为数字逻辑系统时,就意味着不再关心数量的大小及相互影响,只关心各个事件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加深了对“逻辑”一词的理解,抓住了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特点,与数值大小无关。
2.3 从“分立”到“集成”的思维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重大进展,数字逻辑器件已在短时间内从分立元件发展到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直到目前常用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在前续的“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中对电子分立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内在特性做了详细介绍。在“数电”的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实现从“分立”到“集成”的思维转变,将学习重点放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上,用时引入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包括PALGALFPGACPLD等)和简单VHDL语言的内容以体现“新”。
图2 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2.4 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转变
“数电”这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纯粹的理论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单纯的应用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可取。因此,在确保理论完整性的前提下,要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仿真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了解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改变传统的仅获取课本的理论知识就达到学习目的这一想法,尽可能多地接受与“数电”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建立工程思维观念,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用近似的和等效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开启创造性思维方式。
3 结语
在“数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基本思想,从而为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数字—逻辑—集成—实践”思维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