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光独好看龙塘
——革命老区金钗镇龙塘村改革发展纪实

2018-11-06蒙再辉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山县金钗塘村

□蒙再辉

放眼金钗山连山

金钗就在红河边

如果您到金钗看

龙塘真是不一般

——金钗民歌

在广西马山县东北部,地处红水河边的金钗镇属革命老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山县启动贫困大石山区开发建设,金钗镇龙塘老区村被划定为贫困村。

龙塘村把贫困的帽子戴了许多年;龙塘人也在脱贫的道路上奋斗了许多年。直到2018年2月,从金钗镇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经马山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估验收,龙塘村全面完成了2017年度脱贫攻坚的各项指标,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此之前的2017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2017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名单,广西有12个村入选,龙塘村的名字也赫然列在其中。

龙塘村的喜讯接连不断。人们在赞美龙塘村的时候,有关龙塘村改革发展的故事,也随之在红水河畔传扬开来。

巴更公司闯富路

龙塘村与金钗镇政府所在地的乐江村毗邻。全村共有22个自然屯,1233户4642人,辖51个村民小组。全村土贫石瘦,人多地少,穷得出名。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像红水河的波涛接连不断地奔涌而来的时候,不甘守穷的龙塘人走上了创业之路。

现任龙塘村党总支书记蓝海飞,是龙塘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12年,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蓝海飞在龙塘村带头创办了广西巴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兼营生猪屠宰、葡萄种植、鳄鱼龟养殖、日本红蚯蚓养殖、种桑养蚕等,以多元、生态、立体循环的种养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公司所在地的巴更屯,现有村民38户171人,其中贫困户14户52人。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取得了145亩土地经营权。公司创建了“全屯户户是股东,贫困群众当员工”的良好机制,拥有巴更屯原始股东43人,覆盖全屯38户,安置就业岗位33个,安置贫困村民就业9户19人,贫困人口就业率36.5%。公司从2012年成立至2017年,平均年出栏生猪15000多头,平均年产值两千多万元。通过不懈努力,原始入股巴更公司的农户,在公司领得的分红逐年增多。2017年,这些农户平均每户分红已达到两万元。有了入股巴更公司的收入,加上其他收入,巴更屯村民年人均收入已提升到6800元。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也因此而越过了贫困线。

前不久,巴更公司从龙塘村其他自然屯吸收249户贫困户入股。龙塘村计划依托巴更公司,力争在三五年内,把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展至整个龙塘村,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让全村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让往昔贫困的龙塘村变成“小康龙塘”。

金钗石林浑然天成。

敞开村门纳“东龙”

巴更公司在龙塘村创办成功了,龙塘人不因此而固步自封。他们更加敞开村门欢迎经济能人进龙塘。

家在金钗镇东屏村的蓝莉芬,是个女能人。她有个姐姐在宜州缫丝厂工作。当得知龙塘村种桑养蚕,蓝莉芬的姐姐回乡创办缫丝厂,并委托蓝莉芬负责打理。蓝莉芬经过实地考察,决定租用原龙塘初中闲置的校舍来兴办蚕桑企业。

蓝莉芬进驻龙塘,企业的名称叫什么为好?她是从东屏村到龙塘村创办企业的,名称就叫“东龙”吧!2013年11月8日,广西南宁市马山东龙蚕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东龙公司成立以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为农户做到 “培养小蚕+回收蚕茧+蚕丝加工+统一销售”。公司兴建了1800多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基地,由合作社负责经营。根据农户需求,每年负责为蚕农培育三龄小蚕20多万张,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解决了蚕种来源。以合作社名义投资100万元,引进优良桑苗80多万枝,建立优良桑树种植示范基地300多亩,以此带动周边蚕农扩大种植优良品种共计13200多亩(其中带动龙塘村种植优良桑树1600亩)。

蚕种有了,桑树也有了,以龙塘村为基地的种桑养蚕,在金钗镇蓬勃兴起。为了保护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东龙公司在龙塘村和乐江村设立了蚕茧收购点,保价回收蚕农生产的蚕茧。接着,东龙公司经过综合加工,打造了“东龙”牌白厂丝和蚕丝被等系列产品。

在东龙公司和合作社的带领下,桑、蚕、茧、丝生产初具规模,形成育小蚕、养大蚕、收蚕茧、加工蚕丝的农业产业链。东龙公司落户龙塘村,带动金钗镇发展种桑养蚕,使之逐步形成金钗镇的支柱产业;除此之外,还带动金钗镇周边乡镇发展了桑蚕生产。

开发石林兴旅游

近年来,金钗镇推出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这个景点的名字叫金钗石林。

也许是上苍对龙塘村特别钟爱与眷顾,金钗石林就坐落在龙塘境内。

金钗石林是神秘又美丽的,却“长在深山人未识”。直到有一年,一位小伙子掀起了她的盖头。

这位小伙子叫苏俊逸,今年三十岁。他老家就在金钗石林边上的龙塘村天府屯。他从小在石林里放牧,对石林了如指掌。中学毕业后,他外出打工,在南宁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他个人的温饱已经解决,但是,龙塘村的贫困让他难以释怀。为了回报家乡,苏俊逸动了宣传金钗石林的念头。他想:如果我把金钗石林推介出去,让投资者到这个景点进行投资开发,以旅游业推动家乡经济发展,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苏俊逸说干就干。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都利用节假日回到石林踩点,搜集景区素材,然后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地把家乡的石林向外推介。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人们在网络上对金钗石林的了解越来越多,游客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金钗石林。2016年,金钗镇举办首届石林观赏文化节,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金钗石林景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外界露出了她美丽的容颜。

龙塘村文艺队。

为了打造好金钗石林品牌,马山县人民政府从县级旅游发展基金拨出专款,帮扶金钗石林景区完善了登山步道、观光亭、护栏、景区公厕和停车场等设施。在政府指导下,目前,龙塘村天府屯的群众正筹划成立旅游合作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位,让金钗石林真正成为龙塘村、金钗镇乃至马山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多业发展促和谐

除了发展种、养、加、旅等产业,劳务输出是龙塘村发展经济的重头戏。全村4600多人,每年外出打工就有1500多人。这支劳务大军分赴各地,有的打工、有的开办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塘村的文教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至2017年,全村30多人考上大学,下茶屯的唐秀莹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村里建起了卫生室,98%的村民参加新农合。村部建起了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的龙塘村业余文艺队,已经为村民义务演出30多场文艺节目。由于加强法制教育,村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成为了人们自觉的行动。2017年龙塘村有10户被评为马山县“最美家庭”,有3户被评为南宁市“最美家庭”。文明和谐在龙塘村形成了风气。龙塘村这几年来未发生过任何案件,被称为“平安龙塘”“和谐龙塘”。

龙塘村通过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村民积极参加“美丽马山•宜居乡村”建设。在政府的扶持下,加上自力更生,龙塘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7年,龙塘村塘覃屯被评为广西“美丽乡村示范屯”。全村其余21个自然屯,屯屯修通水泥路,户户建了砖混房,家家用上安全电,人人饮上洁净水。随着沼气、煤气、电气大力推广,做饭不用烧柴火。整个龙塘村完成了石漠化整治,千峰凝翠,万岭披绿。村里建立了河长制,加强了对河流管理的力度,龙塘河两岸绿树成荫,青波荡漾,流水潺潺。人们到了龙塘村,就像到了世外桃源。因此,龙塘村又被称为“生态龙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塘村“两委”领导班子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他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7年,龙塘村党总支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

龙塘村脱贫了,龙塘村发展了,龙塘村变美了。然而,龙塘人没有就此止步。龙塘村“两委”利用脱贫后上级拨给的村级经济发展资金,在金钗石林景区外兴建“龙塘村特种养殖观赏园”。观赏园于2017年国庆节期间开放。

游客们游览完石林景区,再到观赏园观赏鸵鸟、梅花鹿、水律蛇、香猪、七彩山鸡……观赏之余,游客还可以就地品尝龙塘村的美食,领略龙塘村的风情。这个观赏园和红水河景区、金钗石林景区融为一体,成为马山县环弄拉旅游带上的一颗明珠。它不但给龙塘人带来福祉,而且也给多彩的马山再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面对美丽龙塘,有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吟唱了这样的诗句:

风光独好看龙塘

遍岭葱茏满垌桑

两委勤耕村业旺

脱贫摘帽共奔康

猜你喜欢

马山县金钗塘村
教师夫妇带儿子跨省支教
在灯塘村(外一首)
金钗石斛中生物碱与多糖含量的测定
基层人民调解制度实施现状与问题的探究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推进义教均衡应有马山精神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那些采金钗的药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