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辅助术前谈话在舌鳞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8-11-06刘畅边聪叶钦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舌癌医患谈话

刘畅 边聪 叶钦

作者单位:350014 福建福州,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鳞状细胞癌超过90%,以舌癌最多见[1~3]。目前舌癌以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因舌癌术后常造成口腔内软、硬组织的缺损,影响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术后常以游离或带蒂组织瓣修复。舌癌外科治疗的手术创伤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术后功能恢复时间长,术前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对增进患者对疾病本身、治疗手段及预后的理解,降低医疗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将舌癌诊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及图形化,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术前谈话,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科舌鳞癌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 41~72岁,平均(55.1±8.4)岁,病程 1~13个月,平均(4.5±3.1)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书面方式进行术前谈话;观察组则在多媒体视频辅助下进行术前谈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2 排除标准 ①曾行术前放化疗;②舌癌复发;③既往其他口腔肿瘤治疗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由护理人员常规进行住院知识普及,包括住院注意事项、疾病概况、检查内容、目的等。待检查完善,经综合治疗小组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后,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书面同意书的方式进行术前谈话,主管医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目前病情、拟行治疗方式、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术后康复训练、需行的补充治疗等内容,充分沟通并在患者理解且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观察组则通过视、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视频,形象直观地向患者展示疾病概况、所需的手术范围、并发症诱因及康复指导等内容,辅以现场讲解,及时反馈患者有疑问的内容并予以详细阐释,且在患者充分理解且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同意书。

1.3 观察指标 术后以书面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掌握程度,以评估术前谈话效果;同时以问卷形式让患者对术前医患沟通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内容见表2、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舌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表3 医患沟通满意度评价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24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问卷得分分布见表4。在舌癌术前谈话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中,观察组平均得分(84.52±6.87)分,高于对照组[平均(79.19±7.86)分](t=2.837,P=0.006);观察组患者对术前医患沟通的满意度[(7.77±1.18)分]亦高于对照组[(6.45±1.63)分](t=3.665,P=0.00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问卷得分分布(例)

3 讨论

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1,2]。鳞状细胞癌是舌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淋巴转移率高,术中需彻底切除原发灶及引流区域淋巴结以达到根治效果,降低复发及死亡率[3,4],对于原发灶切除后局部缺损较大的患者需以皮瓣修复重建,以减少对口腔生理功能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头颈部肿瘤,舌癌患者所行手术范围广,常造成舌、口底、下颌骨等口腔软、硬组织缺损,对正常生理功能影响大,并发症多,术后康复时间长,影响生存质量[5]。能够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升高,医患沟通不佳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等及信任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6~8]。舌癌手术所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损和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外观、发音、进食等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术后循环障碍、感染、出血所导致的皮瓣危象则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甚至危及生命。面对手术风险以及机体、生活上的巨大差异,许多患者常难以接受,转而回避问题或消极应对,甚至拒绝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进程,使得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风险增高。

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受疾病分期、治疗手段、恢复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9~11],我科既往对口腔癌患者的调查发现,术前患者多关注手术的范围、效果、风险及对日后生活的影响;而术后则多担忧不良反应、康复速度、后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传统的术前谈话方式虽经由口头及书面同意书的形式将疾病诊治的重点一一列出,并通过回馈式教育提升谈话的效果[12],但对于缺乏医学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常常难以理解口腔颌面颈部复杂的解剖和手术操作这些抽象概念,一味灌输只会增加术前恐惧和焦虑,甚至认为医师过度夸大手术风险,产生不信任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存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我科通过图形化口腔颌面部的基本解剖、手术切除范围和操作过程,辅以谈话医师现场解说并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进行重点答复,使得无医学常识或不识字的患者也能直观地“看到”手术操作示意,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和并发症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等所致的理解偏差,以及因流于形式的术前谈话所造成的谈话内容和术后结果的落差;而康复指导和并发症处理视频演示也让患者提前了解复健进程,做好心理准备,树立恢复的信心,在出现问题时不慌乱,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标准化的多媒体内容也有效降低了因不同年资、不同经验医师所造成谈话的效果差异。与此同时,在多媒体辅助术前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将晦涩的专业医学词汇通俗化,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谈话方式,便于患者理解,达到最佳谈话效果;多媒体视频演示中也考虑到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以示意图形式展现内容,避免直接出现真实手术画面,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随着视听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应用于日常医疗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证实[13~17]。我科通过图、文、音、视频的形式,具象化了既往舌癌术前谈话中刻板的专业内容,使术前医患沟通更加直观便捷,便于患者理解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诊疗过程,有助于消除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和不信任感,增强依从性,提高了满意度和医疗安全,值得进一步积极探索和推广。

猜你喜欢

舌癌医患谈话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舌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延伸护理对舌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二)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剪影(一)
溃疡久不愈,当心是舌癌
Notch信号通路分子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