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肌电分析

2018-11-06卞洁孟志兵黄锦华郭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闭口整形术肌电图

卞洁 孟志兵 黄锦华 郭军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剥离改变了咬肌原本的附着关系,是否会对咬肌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一直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对下颌角整形术后咀嚼肌群体积及咬肌咀嚼效率改变进行了报导[1-3]。本研究通过肌电图检测分析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前后的咬肌肌力变化,以评估该手术对咬肌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18例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患者18例(男性3名,女性15名),平均年龄(22.8±3.4)岁。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正常且配合随访,随访期间未接受面部其他整形手术。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由口内入路行下颌角截骨术。

1.2 肌电分析

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时行咬肌肌电图检测。

肌电诱发电位仪 (丹迪KEYPOINT 9033A07型,丹麦);氯化银盘状7 mm×4 mm表面电极。

电极置于外耳道前缘3 cm,眶耳平面下约6 cm,下颌角前上方,牙尖交错位用力紧咬时肌肉收缩最明显处。咬肌肌电检测包括姿势位、紧咬位、张口位、闭口位、前伸位、后退位及双侧咀嚼运动。①姿势位:放松端坐,上下颌牙无接触自然分开,安静休息3 min后接受肌电测试15 sec;②紧咬位:从姿势位开始,闭口于牙尖交错位至上下牙紧咬;③张口位:从姿势位开始最大限度张口;④闭口位:从最大限度张口位回至姿势位;⑤前伸位: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作前伸运动至最大前伸位,再后退至牙尖交错位;⑥后退位: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作后退运动至最大后退位,再返回牙尖交错位;⑦双侧咀嚼运动:匀速咀嚼口香糖2 min。每个颌位和功能运动连续采集5个数据,系统自动存盘并计算平均肌电值。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1个月,咬肌在各种位置及功能运动中肌电图检测均有明显变化,咬肌在姿势位、紧咬位、张口位、闭口位、前伸位、后退位及双侧咀嚼运动时,肌力均显著下降,表明术中肌肉的剥离使咀嚼功能下降(P<0.05)。术后 1 年时,肌电图表现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此时咬肌的咀嚼功能基本恢复(表1-2)。

表1 下颌角整形术前后右侧咬肌肌电比较(±s,mV)Table 1 Comparison of EMG activity of right masseter muscle before and after mandibular angle osteotomy(±s,mV)

表1 下颌角整形术前后右侧咬肌肌电比较(±s,mV)Table 1 Comparison of EMG activity of right masseter muscle before and after mandibular angle osteotomy(±s,mV)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1年Preoperative 1 month after surgery 1 year after surgery姿势位 3.01±2.81 1.52±1.12▲ 2.89±3.01★Postural紧咬位 71.42±39.28 27.12±15.12▲ 70.38±40.10★Clenched张口位 13.96±11.18 3.01±2.58▲ 13.71±10.96★Opening闭口位 9.91±5.32 3.94±3.91▲ 10.01±4.59★Closed前伸位 18.15±6.32 4.23±2.18▲ 17.98±6.51★Protrusive后退位 9.26±3.38 3.01±2.03▲ 9.18±3.47★Retruded咀嚼运动 14.16±7.89 4.13±2.29▲ 14.21±7.32★Bilateral mastication

表2 下颌角整形术前后左侧咬肌肌电比较(±s,mV)Table 1 Comparison of EMG activity of left masseter muscle before and after mandibular angle osteotomy(±s,mV)

表2 下颌角整形术前后左侧咬肌肌电比较(±s,mV)Table 1 Comparison of EMG activity of left masseter muscle before and after mandibular angle osteotomy(±s,mV)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P<0.05;★: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P>0.05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1年Preoperative 1 month after surgery 1 year after surgery姿势位 3.48±1.91 1.87±1.02▲ 3.39±2.01★Postural紧咬位 68.36±41.75 25.98±16.17▲ 69.01±38.98★Clenched张口位 15.12±9.16 4.98±3.09▲ 14.97±10.53★Opening闭口位 9.71±6.28 3.17±4.68▲ 9.62±6.57★Closed前伸位 16.98±7.13 3.76±4.68▲ 17.12±6.28★Protrusive后退位 11.15±2.71 5.21±1.98▲ 10.96±3.21★Retruded咀嚼运动 14.71±6.98 4.76±2.59▲ 14.55±7.21★Bilateral mastication

3 讨论

肌电图检测能客观反应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评估肌肉功能的常规方法。本实验通过检测咬肌的肌电值,分析下颌角整形术后咬肌功能的改变。咬肌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和下颌支的外面,其浅部肌肉的主要作用是在咀嚼活动中保持下颌姿势,深部肌肉则维持下颌姿势的稳定。下颌角整形术中对咬肌的剥离会造成急性损伤。张强等[4-6]通过三维CT研究发现,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咬肌的横截面积及厚度均变小,咀嚼效率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下颌角整形术后1个月时,咬肌在各项功能运动及位置时的肌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这与术中咬肌的急性损伤及术后咬肌附着界面丧失导致的继发肌肉萎缩相关。

郑建生等[7]认为,手术剥离后咬肌会重建附着位置,术后6个月时咬肌功能开始恢复,至术后1年功能基本恢复。闫炳智等[8]的研究表明,下颌角整形术后3个月,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和最大前伸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我们术中剥离咬肌、下颌骨截骨后,未将咬肌缝合固定,而是待手术切口缝合后予以弹力头套加压,有助于咬肌自然再附着在下颌骨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下颌角整形术后1年,咬肌在各项功能运动及位置时的肌电值均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这与术后咬肌附着位置的重建相关。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咬肌与下颌骨再附着界面的胶原纤维改建,逐渐恢复了其生物力学功能。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点仅为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咬肌功能的动态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闭口整形术肌电图
老年患者使用四步法眼袋整形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A型肉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效果研究
500 kV输电铁塔金具闭口销锈蚀原因分析
哈勃图?
Cinderella“灰姑娘”削足适履整形术
科学去闭口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老爸语录的几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