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货架整合启幕

2018-11-05宋龙艳

投资北京 2018年5期
关键词:货柜货架无人

宋龙艳

作为新零售的一种形态,无人货架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很多人觉得,无人货架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最后100米”的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不出门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而且与网络购物相比,无人货架满足了“所见即所得”的需求。但从去年下半年兴起到现在只过了大半年,就开始了持续洗牌,合并重组、关店、裁员消息不断,无人货架行业整合大幕已经开启。

风口过后一地鸡毛

无人值守货架的出现最先受到了白领们的青睐。一个在办公区占地不到一平方米、无人值守、没有店面的货架上或冰箱里,放着一些日常饮料、点心、小吃等,消费者不用跑下楼只需自行取货后扫码付款就能拿到想要的东西。尤其对于只在办公区里活动的白领们来说,平时上班忙,没吃早餐,扫一袋面包;中午犯困,买瓶咖啡;加班肚子饿,来点儿零食。与在便利店和网上购买相比,无人货架把商品放到了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地方,不关门不打烊,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尤为方便。因场景大多在办公区,无人值守货架也被称为“办公室经济”。

正是潜力大、低门槛儿、低技术壁垒的优势,让无人货架行业在2017年下半年迎来风口,很多创业公司纷纷入局。最疯狂的时候,有50多家企业快速涌入这个行业中,融资额超过30亿。于是在北上深杭等一二线城市的办公室区里,人们陆续看到了猩便利、果小美、番茄便利、每日优鲜、零售e家、哈密科技、七只考拉等零售货架。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之快,让无人货架迅速成为了网红行业,被越炒越热。很多企业开始加速网点布局,试图抢占更多的地盘儿。在这些无人货架头部玩家中,猩便利被认为是扩张速度最快的玩家之一,在2017年9月底,猩便利的无人货架点位规模就已突破一万个,整个过程只用了三个月,到2018年1月,猩便利的点位突破了三万个。

无人货架爆红的速度有些过快。团购花了两年,才成为热门创业风口,电商为大众所接受成为热门行业花了5年,而无人货架成为资本宠儿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成长得太快,反而根基不稳。从今年1月开始,无人货架就迎来整合期,一部分开始合并,如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与番茄便利合并,用点心吧和GOGO小超等由于扩张速度过快、投放策略失误、资金情况吃紧,最终关停。而作为行业排头兵的猩便利和七只考拉等,被曝出由于疯狂扩张而导致资金和供应链没能跟上,最终选择撤出三四线城市,并大面积裁员。据了解,目前市场中无人值守货架企业从原有的40多家已经淘汰到10家左右。

也许正是创业者前期的试水,给了后者更多的经验教训。看到第一批无人货架的创业者们在探索中挣扎,踩着他们的肩膀,传统的零售巨头们才开始纷纷入场,以此切入新零售。2017年年底,腾讯以2亿美金投资每日优鲜便利店;2018年一开年,苏宁就低调进入无人货架领域,在南京部分写字楼布置了自家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并计划全年要完成5万组货架的铺设;4月2日,阿里宣布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完成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饿了么旗下的无人货架品牌“饿了么NOW”则宣布已经在上海实现运营盈利。仅相隔了半个月,4月16日,有媒体爆出蚂蚁金服或将入股猩便利,目前正处于尽职调查阶段。新零售专家张健表示,无人货架经过一阵野蛮生长后,现趋于平衡状态,几个头部公司基本产生,竞争将要进入最后阶段。同时,由于无人货架野蛮增长速度过快,部分企业初期疯狂抢占市场以及降低网点选址标准等,运营能力跟不上、货损等问题油然而生。

人性的考验

说到无人货架的运营和发展的瓶颈除了其供应链短板、运营和资金问题,不得不提到其致命的痛点——货损率。无人货架最大的优点也就是其最大的缺点,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是无人值守的开放式售卖,货架只有一个小小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其作用微乎其微,付款全凭自觉。在方便了消费者的同时,也对人性和基本素质提出了要求。尽管它大多设置在办公室里,属于熟人社会,很多人碍于“面子”不得不付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人“拿了就走”。事实证明,很多公司倒闭的重要原因就是货损问题严重,不堪重负。去年网上流传的一篇《我们已经吃垮两家无人货架了》的文章在业内疯传,其观点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无人货架的尴尬境地,一部分人对其的态度就是多拿少付甚至是只拿不付。业内人士认为,要冷静看待无人货架,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单靠自觉或道德就能把一个生意做下去的”。

实际上,除了网点和场景中用户造成的货损,企业员工素质层次不齐也是造成运营货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企业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出现货损一部分原因是由运营人员、终端维护人员在补货或点货过程中监守自盗造成的。另外,商家间的恶性竞争也会造成损货。今年2月,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就一起无人货架被盗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陳某等3人批准逮捕。其中,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为使竞争对手撤走无人货架,假扮对方员工多次盗走货架商品。货损问题一方面反映人性的弱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技术的不完善和制度的欠缺。作为早期投资人,原迅雷创始人、远望资本创始人程浩表示,无人货架还是一个没有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普遍的VC都认为无人货架的风口结束了,甚至很多VC当时就不看好这个“赛道”。在考察过无人店、无人货架、智能货柜等多个“赛道”后,程浩选择投资可以规避货损的智能货柜。

因为货架货损太高,很多商家开始尝试转型智能货柜。便利蜂春节后在北京市场大量布设智能货柜,以替代传统的简易无人货架,预计替换的点位数高达近万个。据便利蜂的一位员工透露,控制货损是重要原因,相比简易的开放式无人货架,便利蜂的智能货柜需要用户扫码开门、关门自动结算,从小范围试验的结果看,90%以上的货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防盗的同时,用户的体验不能受影响,具体而言不能因为防盗导致系统出现付款错误。不过,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一套应对防盗的有效方法,因此无人货架在技术方面仍需做功课。

精细化运作是关键

毫无疑问,残酷的市场竞争留给这些存活的和新入局的无人货架公司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互联网时代的战场需要的是更加敏捷的应变能力,否则速生带来的只有速死。由于前期探索阶段多为跑马圈地,每家的服务都大同小异,货架上以休闲零食、饮料、低温酸奶、咖啡等为主。而后半场的竞争将会转化成对用户垂直化需求的深耕,需要精细化运营,只有差异化的服务,哪家的用户体验感好,哪家将有机会脱颖而出,很多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升级。

猩便利除了普遍升级智能货柜,开始尝试拓展新的业务。其中包括测试“办公室订餐跑腿”业务,25分钟可送达。同时,猩便利还开始提供超市配送以及跑腿送货等服务,并推出了每日早餐套装,一瓶豆浆加一份面包,只需要几块钱,用户只需通过小程序就可以预订三餐以及下午茶。每日优鲜也利用自身的品类优势推出了水果供应,但“鲜食”因为时效性要求高,是便利店中损耗最高的品类。据工作人员透露,便利店每天结业都会扔掉很多鲜食,其实鲜食很难赚钱,但这又必须要做,因为它具有引流的作用。小e微店在2016年10月份开始布局办公室无人货架业务。在入局无人货架一年半之后,开始了自己场景拓展的第一步——小e智选,卖农产品的电商商城。据了解,小e智选在3月16日正式上线,商城内只销售两种水果——来自海南的贵妃芒和红心火龙果。小e微店创始人兼CEO荣光介绍称,小e智选是小e微店服务的场景延伸,是想满足办公室用户的多品类、多场景的需求,定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商商城。办公室用户在无人货架购物频次高,粘性高,将用户从线下引流到线上,拓展了业务。

有报告预测,到2022年,无人零售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零售规模为9500亿元,如此诱人的大蛋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垂涎,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无人货架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由于传统零售巨头们的入局,业务的拓展速度、融资条件以及获取资源的能力具备明显的优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玩家拉开了距离,行业洗牌或许比人们预想的时间更早。

猜你喜欢

货柜货架无人
引入注目的货架式包装
白沙门
反击无人机
无人货架,真的凉了?
竹里馆
整理货架
无人岛上的试验
脆美人
台船成功研发全世界最大超级货柜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