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业背景下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的变革

2018-11-05项东红

科教导刊 2018年24期

项东红

摘 要 技术的巨变引导着商业文明的发展,而商业格局的巨变对高职商科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新商业背景下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商科人才的变革,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商业背景下适合我国的现代学徒机制与模式。

关键词 新商业背景 高职商科 现代学徒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04

Abstract Great changes in technology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civilization, and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structure pose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training mode of business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business background and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commercial talents, the idea of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the new business talents and the way of practice, and analyze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mechanism and mode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broad.

Keywords the background of new business; higher vocational business; modern apprenticeship mechanism

1 商业格局的新变化

新商业格局的变化,是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商品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普及为代表的。对于新商业格局,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理解。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就发布了《新商业文明宣言》。提出信息技術革命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正在形成新的文明范式。人类的大规模协同和个性化创新,推动着商业文明又一次走到了跃变的关口。开放、透明、分享、责任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网易公司创始人、CEO丁磊在2017年11月两岸企业家峰会上提了“新消费”,谈到零售的变化是以人为原点,新消费时代,消费就是从“买得到”的1.0转变为“买得好”的2.0。

本文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去引领国内消费的升级,而物联网、大数据和柔性制造让“单件流”从理论假象变化商业现实。此外消费者对体验性、性价比、标签性的全面追求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开始倾向于放弃物质本身的购买而转向综合解决方案的消费,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因而以人为本、研究人类需求变化,以便对供给侧进行有效的调整,是理解未来商业模式变化的关键。而研究人类的需求,就不得不重新审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商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如果想要输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选精准把握时代变迁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如下必要的调整,使学生真正获得求生的手段。

(1)加大哲学在高职商科教学中比重。在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教育者们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以最新方法论来教育学生,但是结果往往并不是很乐观。然而作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却随着科技的进步历久弥新。遗憾的是,商科高职院校长期将哲学当做独立的课程,商业逻辑性不强。由于在哲学指导实践方面的训练严重不足,毕业后学生缘木求鱼的状况屡见不鲜。麦肯锡之所是能够基业长青,与金字塔思维等世界观的深入普及关系密切;作为物理学家的高德拉特能够成为管理界的巨擘,与其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整体与部分,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等哲学层面的深入理解紧密相关。

(2)提升心理学的教学地位。在供给水平迅速提高之际,供给侧结构调整开始变得越发重要。消费者的痛苦不在是买不到东西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议价,而是如何获得量身定做的产品,以实现自身效用最高。未来的产品实现人体工程学原理是最基础的条件,卓越的产品还要求实现心理工学。也许梁稳根更是理解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穷尽一切手段,将服务做到无以复加地步的”的企业格言。然而我们发现,心理学在授课过程中,也未与商科主干课程进行有效的协同,学生大多不能熟练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商科实践中去。

(3)加强职业道德、个人信用的教育。在大数据高度产品化的未来,一次博弈将不复存在,任何企图通过破坏商业规则,获取不道德利益的企图,都将严重影响自己的信用,提升自己二次或多次的交易成本。

(4)重视情商、逆商以及就业指导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劳动力的供应商、产品的需求方,高职院校在学生智商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情商、逆商的培养。让他们走入工作岗位时具备面对困难的抗压能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使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的智商、情商和逆商达到平衡发展。

3 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徒制根据经济体制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德国、丹麦、瑞士等国的现代学徒制,一类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现代学徒制。①

3.1德国二元学徒制

为发展战后经济,1969年德国出台了《职业教育法》,确立了具有现代性的双元制,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型学徒制形态。②这种现代学徒制,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从而使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最终成为欧盟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的培养经验开始得到广泛的推广。

德国的学徒二元制的具体形式为每周学生在校学习1~2天理论知识后,在企业进行3~4天的实践学习。二元制具体表现为:(1)两种学习机构,企业和学校。(2)培养对象的双重身份,即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3)两种教学内容,即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4)两种经费来源,即政府财政和企业经费投入。(5)两类管理体制,即学校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

3.2 英美学徒制

除德国体系之外,英美体系的学徒制主要形式为政府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提供学徒制岗位;同时,政府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学徒制,又建立学徒制上升通道,加强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

3.3 澳大利亚学徒制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联合社会各类主体一起,在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模式)的基础上运行,有确定的培训项目和依据标准,培训广泛、方式灵活、对象不固定且证书多样。此外,政府还给予高于其他行业的经费支持,这大大提高了參与培训各方的积极性,有效发动了社会组织的力量,特别是新学徒制培训服务中心,其服务内容包括学生在企业接受学徒培训的合同和享受待遇等各个具体项目,并全程跟踪、提供保障,起到了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4 新商业格局下,我国学徒制的选择与应用

4.1现代学徒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

由于人种的差异,我国的青少年发育相较于国外稍晚,在未成年阶段进入企业进行负荷较重的劳动,不利于其身体的发育。因而在高职院校的低年级的教育模式,仍需与学校学习为主,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国的学徒方式的先进性。在此阶段,建议提升哲学、心理学在商科高职院校中排课比例,授业老师务必具有较高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验,密集训练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密切相关的实用理论。

4.2 建立弹性机制,增加校外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特色本应是紧密联系企业、以及社会生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毕业的同时积累大量的实践能力,能够快速融入并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具备直接辅导生产、发展的本领。这就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1)作为高校的教师,首先应该走出去,亲临一线体验市场竞争的残酷,另一方面也要将承载“工匠精神”的技术能手以及“企业家精神”的管理精英,纳入到教学环节中来。

(2)就教学过程而言,鉴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应该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入企业亲临生产一线。将校外导师制的施行,作为教学考核的指标之一。

(3)就教学设计而言,鉴于知识结构更新较快,高职院校在保证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着重应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视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非但不应以邻为壑,还应该保持紧密合作,甚至组建战略合作体,高职院校承认并鼓励学生在普通高校获得学分,逐步成为普通高校理念、构想转化为现时生产力的孵化器。兼具动手能力以及一定视野的学生,在参与理念、构思转化实践之后,进入社会后必将成为真正的技术核心,为企业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外部产出。

然而,要实现以上三点,就教学过程中而言,必须设立合理的弹性机制,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4.3 终身教育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中高端产品生产的基本保障,因而其长期丰裕程度决定着我国中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当前以及预期竞争力水平。

为了进一部说明要素稟赋对于中高端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对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进行了推广。我们知道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承认国际分工存在高附加值区域和低附加值区域,一国的要素稟赋如果能够集中于高附加值区域,对于提升本国的福利水平更为有利。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管理将是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因而我们可以知道中高管产品要素投入高附加值区域应该为劳动力素养以及企业家才能,如果要持续提升劳动力以及企业家才能,必须实现教育终身化,国家应该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免费为毕业生提供终身培训,这也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加快产学研转化。

5总结

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重新洗牌了商业规则。商科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学的理解,加强情商、逆商的管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徒”制,为高职商科学生提供终身教育机制,通过培养更多人才的方式,全面促进我国国民竞争力的发展。

注释

① 唐为成.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状况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100-101.

② 姜大源.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

参考文献

[1] 肖燕芳,吴伟民.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