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去看看火星上的壮丽山川(二)

2018-11-05王世杰唐红

大众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网状河谷表面

王世杰 唐红

上期带大家去游览了火星上的火山和大峡谷,其壮丽的风光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这一期带大家欣赏形态各异的撞击坑,蜿蜒崎岖的河道和美丽无比的极区冰冠。你,准备好了吗?

撞击坑是除地球以外的固体天体表面最具特色的地貌,火星上也不例外。在火星表面,尤其是南半球,可见非常密集的撞击坑,给人一种满目疮痍的感觉。虽然火星北半球的撞击坑看起来很少,但是近年根据雷达探测发现了大量被掩埋的撞击坑。火星撞击坑的大小不一,随着撞击坑大小的增加,其形态越复杂。小的撞击坑类似一个简单的碗状;中等撞击坑比较复杂,多数具有一个中央峰;大型撞击坑除了中央峰外还具有一个内环或者一组同心环。火星撞击坑周围的溅射物呈现出流体状辐射纹,这是由于水(冰)混合在溅射物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火星上最大的撞击坑是海拉斯盆地,宽度最大为2000千米,深度最大为4千米,这是火星形成初期由一次巨大撞击产生的。但是由于后期遭受到风的侵蚀、水的冲蚀或者塌陷等作用,该盆地内部的环形山脉逐渐消失。不仅仅是海拉斯盆地,火星表面大部分古老的撞击坑都发生了严重的退化。

火星表面還发育与地球类似的水流地貌,包括网状河谷、外流河道和冲沟,意味着火星历史上存在大量的水流作用。网状河谷主要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其年龄大多非常古老,至少有38亿年的历史,其形态与地球上干旱区的树枝状河流系统相似,意味着火星早期经历了广泛的降雨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外流河道是有灾难性洪水猛烈冲刷形成的,河道宽度变化很大,常见泪滴状的孤岛,其年龄相对网状河谷更年轻,但也有上亿年甚至数十亿年的历史。冲沟是一种小型的线性流水侵蚀地貌,形成时期更晚,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中纬度的陡坡上,可能与积雪融化或地表水喷发有关。走过火星的网状河谷、外流河道和冲沟,如同见证了火星表面水的演变历史,看到了最早期广泛而丰富的水在慢慢发生减少直至消失,不由让人感叹万分又倍感疑惑,如此大量的水到底从何而来,如何消失,又去何处?

火星两极具有壮丽而耀眼的白色冰冠,其中南极冰冠要比北极冰冠大得多。火星极冠由水冰和二氧化碳冰共同构成,其中水冰的储量可够覆盖整个火星表面至少十几米深。两极的冰层随着季节变化发生增加和消减,影响着火星全球大气变化和水循环。火星极冠具有独特的螺旋槽状特征,意味着其遭受了严重的侵蚀作用。火星极地冰盖与地球一样也是经历了数千万年积累起来的,记录了火星的气候变化历史。近期,《科学》杂志报道了极区冰盖下面找到液态水体,是否足以证明火星上不缺水?或许,人类移民火星不再是梦。(编辑/高纬时)

猜你喜欢

网状河谷表面
太阳表面平静吗
滚筒式网状收纳器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基于数据建模王平镇河谷对泥石流可容体积评估
白色衬衣
表面与背后
3.《黑洞表面》(英/美)等
神回复
河谷对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