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合作”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8-11-05金红莲
金红莲
[摘要]部省合作建立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交流新模式。海外文化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优化部省合作的总体布局,加强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对外文化交流 部省合作 柔性外交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外交中的柔性交流,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开展“部省合作”以来,我国一直不断探索原文化部与地方省市之间合作建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苏州等省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其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以为地方省市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海外文化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文化交流中,人们是通过认知差异的逐渐淡化来达成一定共识的。1988年,中国设立毛里求斯海外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底,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的文化中心达35个,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个,海外文化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以海外文化中心的建立构筑文化大国形象。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发展步伐更为稳健,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的重任,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中外文化交流是外交中的“柔性”交流。在外交中,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成为其重要的沟通桥梁和综合平台。文化与旅游部雒树刚部长指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有助于实现思想、情感共鸣。文化是桥梁,通过这座文化桥,中国与他国之间可以推进思想与情感的深层次交流,心灵与心灵才能产生感应,世界各民族才能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同行。
以“部省合作”文化中心推进地方省市文化“走出去”。第一个“部省合作”的海外文化中心是原文化部与上海市联手建立的布鲁塞尔中心。紧接着,原文化部与苏州合作建立了布达佩斯文化中心。这两个成功案例鼓励其他地方省市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创新思维和探索发展模式,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部省合作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成熟的重要标志,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彼此互信互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汉办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已建立孔子学院525所和1113个孔子课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但在一些国家也出现了舆论反弹,质疑中国在外办学的目的,甚至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相较建立孔子学院而言,文化交流为主导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其官办的形式更符合国际双边关系惯例,容易为入驻国所接受。海外文化中心的不断建立,几乎没有引起国外舆论的不良反应,但是其发展速度较慢,从1988年到2011年20多年的时间,仅成立了9个文化中心,延缓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大国形象的进程。
2012年开始推行“部省合作”模式,即地方政府协助中央建设海外文化中心,加速了海外文化中心的发展进程。这种部委与地方省共同出资、共同承办的文化交流形式,将扩大省市地区在海外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海外投资机会,同时也扩展了中国海外文化中心的资金来源和人员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发展。
部省合作建设海外文化中心,需要破解文化交流长效机制、文化传播内容及语言差异三大难题
部省合作建设海外文化中心的模式,给地方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从目前发展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尚未形成海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国家双边交流的长期策略,一个国家的文化除了具有构成本国文化基因和提升本国文化认知度的属性以外,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达成共识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完成设立50个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未形成海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所以文化交流产生的实质性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互动对两国的文化发展影响力不够。
其次,对外文化传播内容有待丰富。中国有丰富的人文与科技文化资源,目前,对外传播的内容侧重于中国传统与古典文化,如果我们用国内受众都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交流,就难以引起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共鸣。此外,当前的文化内容过于强调意义,较少关照受众的审美、文化差异,难以达成国家间的文化共识。所以,今后应注重充實对外交流的文化内容,如多交流具有现代适应性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地方文化,以风趣、前沿的形式展示,注重情感和精神的共鸣,使其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最后,语言差异成为影响海外文化交流的阻碍。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在部省合作设立海外中心的实践中,如何克服与别国的语言差异,促进海外文化交流,也是一项亟待破解的难题。
优化部省合作的总体布局,加强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促进各国之间的网络文化交流
优化部省合作的总体布局。我们应尽快完善部省合作文化交流的指导方针,在坚持协同性、保证前沿性的基础上,对其内涵、目标、原则和方向加以明确,为对外政府、各市县政府、高校以及文化团体的文化交流提供指导,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发挥比较优势。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不仅致力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也在为实现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可以运用已建立的友好省市交流、高校间国际文化艺术、学术交流和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等平台,完善部省合作文化交流模式。
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随着对外合作交流范围的逐步扩大,我们可以结合部际合作、央地合作、部直合作和内外合作四大机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开展中国地区文化年,中国特色文化节等交流活动。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我们可以在已建立的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地方特色文化体验、精品文化创造、省市特色艺术鉴赏、研究出版和文化普及教育等文化交流活动。
促进各国之间的网络文化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角力场。在网络传播方面提高国家影响力,打造创新精品文化项目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关键。在部省建立的海外中心的积极影响下,各省市地区将成为留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有利于各国青年在一起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在交流融合中实现共同发展。
积极推动部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要使中国文化及地方文化通过海外文化中心逐渐走向世界,就应该在文化领域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参与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
责编/牛牧瑶(见习)周小梨(见习) 美编/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