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
2018-11-05余根秀刘建宇
余根秀 刘建宇
doi:10.3969/j.iss n.1007 -614x.2018.2.79
基金项目;重庆市体育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201308)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统计、比较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 0.05或P 关键词:2型糖尿病;皮褶厚度;糖代谢;脂肪分布;相关性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1.8亿,预测该数据截止到2030年将上升至3.6亿,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接近1亿[1]。按1997年WHO病因学分类法,将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IDM)、2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2]。一般认为糖尿病与肥胖有密切关系[3]。本研究通过对中老年肥胖T2DM患者不同部位皮褶厚度及糖代谢指标的测定,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选取T2DM患者134例,选取标准:①年龄≥40岁;②BMI≥28 kg/m2;③符合WH0(1999)T2DM诊断标准:患者满足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cTT)中,餐后2h葡萄糖水平≥11.1 mmoUL或空腹血糖(FPG)水平≥7.0 mmol/L。其中男73例,女61例,年龄(55.9±16.3)岁。 研究方法:所有受试者分别对下列指标进行检测:肱二头肌皮褶厚度(BS)、肩胛下角皮褶厚度(SS)、小腿皮褶厚度(CS)、肱三头肌皮褶厚度(HS)、腹部皮褶厚度(AS)、大腿皮褶厚度(LS)、FPG、餐后2h血糖(2 hPBG)及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应用皮脂厚度计测定皮褶厚度。①BS测定:取二头肌肌腹,位于肩峰点与桡骨连线中点水平处,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用一手拇指和示指、中指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于垂直方向夹提起;另一手握皮褶计,在皮褶提起点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②HS测定: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方向平行,取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上方约2 cm处,其余操作同BS。③ss测定:取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 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0),其余操作同BS。④AS测定:取脐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交界处,沿躯干长轴方向纵向提捏皮褶,其余操作同BS。⑤LS:取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约15 cm,皮褶方向与小腿长轴平行,其余操作同BS。⑥CS:取小腿最大水平围内侧,皮褶方向与小腿长轴平行,其余操作同BS。⑦禁食12 h后对肘部静脉血进行抽取,对血清进行分离,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FPC和FINS含量进行测定。对FPG的测定采用的是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而FINS则采用的是放射免疫法。⑧空腹状态下口服葡萄糖75 g,2h后抽取血样对2 h PBC进行测定。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实施。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皮褶厚度指标为自变量,糖代谢指标作因变量,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检测。 结果 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糖代谢指标:测试结果显示BS(17.6±2.8)mm,HS(22.1±5.5)mm, SS(31.0±6.7)mm, AS(52.1±10.2)mm, LS(25.6±6.3)mm, CS(16.7±2.O)mm, FPC(9.37±1.65)mmoUL, 2 hPBG(13.24±3.16)mmol/L, FINS(12.68±6.47)mIU/L。 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对年龄、性别、BMI校正后,受試者ss与FPG、2 hPBG、FINS均呈显著相关(P<0.05),AS与FPG、2 h PBC呈极其显著相关(P<0.01),AS与FINS呈显著相关(P<0.05),见表1。 讨论 皮褶厚度反映身体皮下脂肪状况,是评价个体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形态指标,受性激素、遗传因素和神经体液代谢影响,存在明显的民族间、地区间和城乡间差异,同时也与营养、饮食、体育锻炼情况及疾病等因素有关。皮褶厚度测定可用X线、超声波、皮脂厚度计等方法测量,其中皮脂厚度计测量具有简单、经济、准确性高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4]。 肥胖作为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关注。肥胖者易患T2DM的原因为身体脂肪可分解产生大量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对骨骼肌中糖利用和肌糖原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胰岛素介导的糖异生受损,胰岛素灭活下降及分泌增多,肝脏和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并可由此发展为T2DM。身体脂肪依分布部位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多数研究认为,内脏脂肪释放FFA进入血液的比例较皮下脂肪高,内脏脂肪与糖尿病发病关系较皮下脂肪更为密切[5-8],但研究几乎只涉及皮下脂肪的总含量,而不同部位皮下脂肪与糖尿病发病是否表现出相似的关系,各部位皮下脂肪是否因为“平均效应”而导致部分“高水平”未能显现,目前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不同部位皮褶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S和ss最大,HS、LS次之,FS和BS最小,说明中老年肥胖T2DM患者皮下脂肪分布呈现躯干较四肢多、上半身较下半身多的特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部位皮褶厚度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表现不一致,受试者腹部和背部皮下脂肪与糖代谢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而面颊部、四肢部位皮下脂肪与糖代谢指标均无相关性。其机理可能是不同部位皮下脂肪释放FFA比例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躯干部及上半身皮下脂肪释放FFA优势明显,其中不仅躯干部大于四肢部、上半身大于下半身,甚至大于内脏脂肪[9、10]。皮下脂肪在身体各部位的差异分布对于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中老年肥胖T2DM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对T2DM患者风险程度的差异。通过监测风险程度较高部位皮褶厚度,预测T2DM发病率、评估控制效果及预后,此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准确性高,可作为临床T2DM预防、监控的选用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嘉琪,吴云川.运动疗法与2型糖尿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455-457
[2]张爱芳.实用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舨社,2005.
[3]
Astrup A,Finer N. Redefining Type 2 diabe-tes: ‘Diabesity or 'Ohesity DependentDiabetes Mellitus' ?[J]Ohes Rev,2000,1(2):57-59.
[4]王志博,郑连斌,张兴华,等山东汉族成人皮褶厚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80-85
[5]韦德良.太极柔力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适能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8-11.
[6]朱旅云,胡丽叶,李晓玲,等.B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0):811-814.
[7]陈霞,魏坷.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8,7(7):50-51.
[8] Lee JW, Lee HR, Shim JY,et al.Viscerallyobese women with normal body weight havegreater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than nonviscerally ohese women with exces-sive hody weight[J]. ClinEndocrinol(Oxf),2007,66(4):572-578.
[9]嵇興梅,朱丹,都健.健康体检人群颈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3):236-238.
[10] Onat A,Hergen G Y uksel H,et al.Neek cir-
eumference a8 a measure of central obesity:associations with metaholic syndrome and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heyondwaist eireumference[J].ClinNutr,2009,(28):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