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为地球做CT
2018-11-05○文/谭晔张冀
○ 文/谭 晔 张 冀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李虹28年如一日处理地震资料,堪称业界工匠。
东方物探研究院资料处理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虹,专门为地球做CT。她的岗位—地震资料处理,承上启下,其职责是将地震采集数据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产生成像清晰、逼真地层的有价值地震剖面,为解释人员探寻油气构造,确定勘探井位提供准确的资料。
提供满意地震剖面
这是一个枯燥乏味、每天和数据、图纸打交道的岗位,而她,大学毕业就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28年。在李虹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她继承父辈石油会战优良传统,发扬工匠精神,力求把每个项目都做成品牌。李虹从资料处理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好学,技术超群,从项目长到副总工程师,成为东方物探科技带头人、资料处理业务领军人物。
她连续13年奔忙于西部探区,在塔里木、青海、玉门等油田公司,先后承担200多个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项目,在复杂山地地震、沙漠地震以及高密度数据处理造诣深厚。玉门油田相关技术负责人说,我们的二维资料处理,就认你。李虹说,为油田公司提供满意的地震剖面是我的职责。
这一年,青海油田1.2万公里二维资料处理面向18家单位招标,李虹带领项目组从设计到每个关键参数使用,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鏖战一个月,代表东方物探以剖面总分第一成绩一举中标。
这一年,她承担大庆二维处理资料招标任务。大年三十,她带领项目组开始加班,从初一到初九,每天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困了,冲一杯咖啡,一杯不行就来两杯,直到喝得胃疼痛难忍。大年初十,如期高质量完成处理任务。
这一年,李虹承担青海英雄岭一条地震测线处理任务,事关能否打破勘探禁区,李虹深感责任重大。她反复酝酿作业流程参数,叠前去噪、解决静校正问题……一系列配套技术娴熟应用,地震剖面有了质的飞跃,为英雄岭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出贡献。
多年来,李虹一心扑在工作上,吃饭、休息时间成了忙里偷闲。早晨,她经常买一块烤地瓜带到办公室,但一忙起来,临近晌午,烤地瓜仍原封未动。一天傍晚,李虹从单位回到家,感到有些头晕,一头埋进沙发。丈夫韩清华做好饭菜,几次叫她不应。韩清华想,也许她太累了,让她歇会吧。没料到,两三分钟后,她从沙发一跃而起,拔腿就走。丈夫喊道:“你还没吃呢。”“你先吃吧,我得去办公室”。这一去,为了一个新的设计流程,她一干又是大半夜。
把工作做到最佳
处理解释业务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近年来,东方物探坚持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发展采集业务的同时,确立了处理解释业务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战略,李虹为实施这一战略顽强拼搏。
她带领项目组,先后参加滨里海盆地、中海油刚果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招标项目,均以技术标第一力拔头筹;3个月完成阿联酋4块不同类型188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任务,受到甲方高度评价,中石油股份公司领导称赞:“东方物探为中国石油争了光!”
2012年,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为考察东方物探资料处理能力,将89TB资料交由东方物探进行试处理。项目成败决定东方物探能否进入阿曼市场,李虹毅然领命。
她带领项目组顶着巨大压力,加班加点,反复试验,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为东方物探进入阿曼PDO处理市场迈进坚实的一步。阿曼PDO公司专家组赞叹道:“你们的阶段成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2015年,东方物探持续优化海外市场布局,把科威特作为处理解释业务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突破口。科威特原油公司(KOC)用国外某知名物探技术服务公司曾处理过的三维资料“考验”东方物探。李虹作为东方物探资深金牌资料处理员,代表东方物探沉着应战。
李虹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密“黑匣子”。工区面积145平方千米,数据量极大。李虹说,我要用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到最佳。一次次排列组合,一个个参数试验,失败了,再重来。交卷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最佳方案仍未确定。李虹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她咬着牙,一遍遍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一天深夜,加班回来刚刚躺下的李虹脑子里又开始过筛子,白天组合试验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突然一个灵感闪过,是不是能换个参数组合试试?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迅速把想到的实验参数记录下来。次日,她立即在GeoEast软件上做试验,带领项目组运用GeoEast模块实现组合处理,向KOC上交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紧接着,KOC主动邀约:你们能不能做OBC试处理?”李虹再次接受新挑战。她带领项目组优中选优确定最佳技术方案。一个模块、一个参数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试验。
最终,QLAND三维试处理、二维OBC资料处理项目填补5项空白,使BGP完全具备KOC要求的18项准入资质,科威特资料处理大门向东方物探洞开!
不看心里不踏实
李虹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常对大家说,每个项目都事关市场,我的工作标准只能是越来越严。
一次,一位资深项目长做多媒体抓图不够好,她毫不客气地批评说:“你都老师傅了,还犯这种小错!”当天,这位项目长一时忙没及时修改,没想到,她竟然找上门去:“那个抓图换了没有?怎么没让我看看呀。”项目长佩服有加:“想糊弄李总,难啊,有她把关,领导放心,我们都信得过。”
信任的背后是太多的付出。李虹长年累月眼睛盯着剖面,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她的左右眼视力由大学刚毕业时的1.4和1.5,现在变成0.4和0.6;颈椎病、眩晕症交织缠绕。即使这样,她仍然事必亲躬,对每个项严格把关。她说,最后结果我必须看,我要不看,心里不踏实,觉都睡不好。平日工作中,对每个项目汇报多媒体报告也严格审查。有一次,在检查一位年轻项目长给甲方汇报的技术报告时,她一眼就发现“时窗”错打成“视窗”,马上责令修改。
严师出高徒。这些年,李虹带出的每一个徒弟都成为处理业务独当一面的技术管理者,34岁的王伟成为东方物探GeoEast软件应用专家。王伟说:“我感到她就是铁人一样,总是把压力一个人承担,每次都鼓励我们,放心做吧,没有问题,能行。”
李虹脑子里都是测线,但对家务事知之甚少。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在哪个班她不清楚,家长会更是一次没去过。丈夫韩清华对她的工作全力支持,不但包揽了全部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还经常为她送饭到办公室。
儿子出国留学前,说好全家出去转转。正值当时尼日尔连片项目后期成果阶段,李虹再次对儿子失约。她扎在项目中,成功打造了尼日尔三维连片处理示范工程,推动了CNODC整个连片处理市场。
这些年,父母身体不好,多次生病住院都由哥哥姐姐照顾,家里知道她工作忙,都瞒着她。2014年底老父亲患了癌症,姐姐说,不能再瞒她了。
摄影/王建平
在老父亲病床前,李虹眼泪禁不住一滴一滴滚落到腮边。她说:这些年我愧对我的家人。但我觉得,人在事业上应该有所追求,尤其女人,她的青春可能是短暂的,但事业的成功会让她常青。
眼下,50岁的李虹依然精力充沛,带领技术人员冲锋在石油勘探最前沿,为油田公司增储上产,探寻油气勘探大场面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