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芯栽培鸡腿蘑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2018-11-05郭惠东任鹏飞任海霞曲玲黄春燕万鲁长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玉米芯出菇鸡腿

郭惠东,任鹏飞,任海霞,曲玲,黄春燕,万鲁长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鸡腿蘑[Coprinuscomatus(Mien.ex Fr.)S.F.Gray]俗称鸡腿菇,又名牛粪菌、毛头鬼伞等,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鬼伞属(Coprinus)。鸡腿蘑菇体洁白、细嫩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舌尖上的美味佳肴。子实体干品中蛋白质含量25.4%,脂肪2.9%,粗纤维7.1%,总糖56.2%,灰分12.0%;含有20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18.8%。此外鸡腿蘑还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其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肺,助消化,降血糖,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是一种药食同源、极具开发前景的草腐性珍优食用菌[1-3]。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栽培,目前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上海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由于鸡腿蘑种植规模大、生产周期短、品种管理混乱、原料配方复杂多变、发酵技术滞后、出菇环境及管控措施粗放、滥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等原因,特别是我国北方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区,竞争性杂菌污染、病虫害连年高发且逐年加重[4],制约了鸡腿蘑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和实施乡村食用菌产业振兴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对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配方优化、抗病抗逆性品种筛选和创新集成轻简化发酵技术、出菇模式、新型覆土材料等鸡腿蘑防控病虫害栽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与探索,以期为鸡腿蘑栽培提供相应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鸡蘑1号、鸡蘑2号、特白33、特白36、川鸡1号、土洞1号共6个菌株,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提供。以上菌株均为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山东及周边省份的主推品种。

1.2 新型覆土材料的制备

新型覆土材料由田园细土和改性牛粪渣组成。田园细土应挖取土表0.3 m以下无根、无杂、无污染的清洁土壤,打碎暴晒2~5天后过7~10目筛成直径0.5~1 cm的细小土粒备用。改良牛粪渣应从奶牛或肉牛养殖场选取新鲜无霉变、无杂质牛粪,经水洗后加入除臭去粘改性剂,搅拌均匀后固液分离[5],得到的固形物经自然晾晒发酵后备用。备用的田园细土和改良牛粪渣按2∶1的比例(质量比)充分混匀,然后用1%~2%的石灰水调至pH 7.0~7.5, 最后调节覆土材料的含水量至45%备用。新型覆土材料总孔隙度高、结构疏松、持水性强、团粒结构好且稳定,持水率可达85%~90%、酸碱度适中、含少量腐殖质和臭味假单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且成本低廉。

1.3 病虫害的检测与计算方法

鸡腿蘑病害主要包括发菌期病害和出菇期病害。其中发菌期杂菌污染率的计算方法为:处理小区污染面积(或污染袋数)占同一小区污染面积(或污染袋数)的比率;出菇期病害发病程度的计算方法为:处理小区内发病子实体个数占同一小区子实体总数的比率。虫害程度的检测与计算方法为:各处理小区用60目防虫网完全隔离,形成密闭空间,空间内均匀分布悬挂3~5张粘虫黄板,检测统计每个密闭空间内黄板上的总虫头数。抗虫率(%)=(对照区活虫头数-其它处理区活虫头数)/对照区活虫头数×100。病虫害发生程度调查统计均为前二潮菇,三次重复取平均值。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1.4.1 鸡腿蘑抗病抗逆菌株优选试验 供试菌株的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均为:棉籽皮85%,麸皮10%,石灰3%,石膏2%,含水量65%左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80%,棉籽皮10%,麸皮5%,生石灰2.5%,石膏1%,尿素0.5%,过磷酸钙1%,含水量70%。对初选的6个菌株进行活化、复壮、三级扩繁,挑选刚发满菌且长势旺盛、纯度高、菌龄一致的菌种用于出菇试验。

试验利用轻简化发酵技术对栽培料进行发酵[6,7]。采用聚乙烯菌袋不脱袋覆土栽培模式,筒膜规格为60 cm× 50 cm×0.05 cm,按三层菌种两层料层播方式装袋接种,接种量15%左右,装料厚15~18 cm,折合干料2.5 kg。

鸡腿蘑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菌丝长满菌袋后5天左右选用新型覆土材料进行覆土,总覆土厚度以3~5 cm为宜。覆土分2次进行效果最好,即先在料面上覆一层厚2~3 cm的覆土材料,3~5天后待菌丝长出覆土层,再覆1~2 cm的覆土材料。然后向覆土层浇水,以一次性浇透为宜,盖上报纸或黑色塑料膜保湿发菌。发菌、出菇、采收等正常管理且条件一致[7]。每品种三次重复,每重复50袋,随机排列,统计前二潮菇总产量取平均值,计算子实体转化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观察并记录各菌株栽培料中菌丝长速长势、子实体性状及抗病抗逆效果[8]。

1.4.2 玉米芯为主料栽培鸡腿蘑配方优化试验 传统的鸡腿蘑栽培多以棉籽皮、酒糟等为主料,但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且居高不下,栽培效益逐步下滑。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规模化快速发展,玉米芯量大集中,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且价格低廉。为明确玉米芯能否部分甚至全部替代棉籽皮等传统主料栽培鸡腿蘑,根据鸡腿蘑的生理特性及栽培料的成分分析特设以下配方处理[9],见表1。

表1 玉米芯为主料栽培鸡腿蘑不同培养料配方设计 (%)

1.4.3 新型覆土材料对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效果试验 菌丝长满菌袋后准备覆土出菇,覆土材料设2个处理,处理T1为传统田园细土,处理T2为新型覆土材料,制备方法见1.2。供试菌株为鸡蘑1号。发酵工艺、装袋规格及栽培出菇模式同1.4.1。在其它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不同覆土材料处理对鸡腿蘑出菇时间、病虫危害程度、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每处理三次重复,每重复50袋,随机排列。统计前二潮菇总产量取平均值,计算生物转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鸡腿蘑菌株抗病抗逆性优选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鸡腿蘑6个不同菌株菌丝长势、长速、出菇时间、子实体颜色及个体大小等生物学特征各有差异。其中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菌丝浓白、粗壮、长势强、长速快、产量高,发菌期杂菌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低且基本一致,分别为1.0%、1.0%、1.3%和1.5%、1.5%、2.0%。菌株鸡蘑1号产量最高,其次为特白33、特白36,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09.7%、109.5%、102.5%。川鸡1号、鸡蘑2号菌丝长势一般,发菌时间较长,发菌期杂菌污染率较高;土洞1号菌丝长势最差,发菌时间最长,而鸡蘑2号菌株出菇期病害最重;川鸡1号、土洞1号、鸡蘑2号3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较低,分别为93.5%、76.5%、60.5%。由此可见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

表2 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抗病抗逆性

注:①“+++”表示菌丝浓白、粗壮、长势强;“++”表示菌丝较白、稀疏、长势一般;“+” 表示菌丝灰暗、稀疏、长势弱。②表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差异显著。③生物转化率(%)﹦鲜菇产量/干料重×100。下同。

2.2 玉米芯为主料栽培鸡腿蘑配方优化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在添加玉米芯的所有配方中栽培鸡腿蘑均能结实生长,其中CK、T1、T2三个配方处理栽培料菌丝浓白、粗壮、长势强、发菌速度快;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低,分别均为1.0%和1.5%,产量高。T3、T4两个处理菌丝长势一般,菌丝满袋天数延长1天,产量略低,但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与前三个处理均在同一水平。配方处理T5,玉米芯全部替代棉籽皮时,菌丝长势最差,发菌速度最慢,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最重且产量最低;由于其商品性差、产量低导致产值减半,产值投入比最低。

由表3还可看出,在所有配方处理中,当玉米芯添加比例逐步提高到80%时(处理T4),虽其菌丝长势一般,满袋时间延长一天,产量略低,转化率为109.74%,但菌丝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没有升高,依然保持在1.0%和1.5%,而且产值投入比最高,达到10.37∶1,效益最大化。

2.3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效果

覆土是鸡腿蘑栽培的关键环节,覆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的产量与品质,决定着栽培的成败。覆土期正是鸡腿蘑发菌结束准备进入出菇期的关键节点,也是进入病虫害高发期的关键时刻,因此覆土材料及覆土技术的优化创新对鸡腿蘑出菇期病虫害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由表4可知,传统覆土出菇时间长、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且商品性差。新型覆土材料出菇早、商品性好,产量比传统覆土提高36.3%;出菇期病害发生率为1.5%,比对照降低3.5个百分点;出菇期抗虫率高达95%,抗逆抗病虫性效果显著。

表3 不同配方处理对鸡腿蘑菌丝长势、抗病抗逆性、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表4 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蘑病虫害防控效果

注:“++”表示子实体洁白圆润,个头大,盖厚,鳞片少,菌柄粗壮;“+” 表示子实体灰白,菌柄细长,多畸形,易开伞,商品性差。

3 结论

3.1 供试的6个鸡腿蘑菌株虽然只是众多鸡腿蘑菌株的一部分,但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山东及周边省份的主推品种,其抗病抗逆性却存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鸡腿蘑菌株鸡蘑1号、特白33、特白36菌丝浓白粗壮、发菌快、长势强,子实体洁白圆润、中大型,菌柄粗、菌盖厚、不易开伞,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抗逆抗病虫性强、优质高产的首选品种。

3.2 在鸡腿蘑栽培实践中,除优选抗逆抗病虫性强的菌株外,栽培基料配方合理优化并精准配制和创新覆土材料等关键技术也是鸡腿蘑病虫害防控特别是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芯替代棉籽皮的添加比例逐步提高到80%时,虽然菌丝长势一般,满袋时间延长一天,产量略低,转化率为109.74%,但菌丝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没有升高,依然保持在1.0%和1.5%,而且产值投入比最高,达到10.37∶1,效益最大化。新型覆土材料出菇早、商品性好,产量比传统覆土提高36.3%;出菇期病害发生率为1.5%,比对照降低3.5个百分点;抗虫率高达95%,抗逆抗病虫性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玉米芯出菇鸡腿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不同产地玉米芯的持水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不同品种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
得闲爱搓玉米芯
乱世奇商(下)
吃啥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