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对癫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8-11-05杨迦雯齐晓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00053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00069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年5期
关键词:戊酸癫痫年龄

唐 静,杨迦雯,齐晓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00053;.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 00069)

丙戊酸是一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多种癫痫发作类型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有报道称:丙戊酸在住院成人癫痫中的应用率为62.9%[1],在门诊儿童癫痫中的应用率为27.03%[2]。然而长期应用丙戊酸易出现不良反应,一项涉及633例癫痫患者的研究提示:长期服用丙戊酸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34.9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8.57%;血液系统损害排第三,占16.67%,包括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近年来中外文献多有报道,神经外科术后及患有癫痫的患者服用丙戊酸后常出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减少的事件[4-9]。但现有研究多为病例报告,而缺乏对丙戊酸引起Fib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Fib的降低可引起患者继发性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脑外科术后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需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就使用丙戊酸对血浆Fib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1)2017年1月1日- 3月1日在我院癫痫诊疗中心住院的患者;2)既往确诊为癫痫,符合2014年国际抗癫痫联盟颁布的癫痫诊断标准[10];3)年龄、性别不限;4)已接受口服丙戊酸类药物治疗,规律服药1周以上,丙戊酸剂量不限,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5)服用丙戊酸类药物前Fib水平正常。排除标准:1)存在肝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使用纤维蛋白原类药物,凝血酶类药物和具有严重肝毒性药物的患者;3)用药期间未进行Fib检测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 3月1日在我院癫痫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自行设计的数据汇总表提取以下数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临床诊断;丙戊酸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及合并用药情况等;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ib等指标。

根据用药期间Fib检查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Fib降低(< 2.0 g·L-1)组(简称降低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的影响因素。

1.2.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检查指标的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肝功能中各种酶的检测采用速率法,各指标参考值如下:ALT 5.0 ~ 40.0 IU·L-1,AST 8.0 ~ 40.0 IU·L-1,ALP 40.0 ~ 150.0 IU·L-1,γ-GT 7.0 ~ 50.0 IU·L-1;TBil检测采用钒酸氧化法,参考值:3.42 ~ 23.34 μmol·L-1;ALB检测采用比色法,参考值:35.0 ~ 55.0 g·L-1。血常规检查采用电阻法,各指标参考值如下:WBC (4.0 ~10.0)×109·L-1,NEUT% 50.0% ~ 75.0%,RBC (3.5 ~ 5.5)×1012·L-1,Hb 120.0 ~ 160.0 g·L-1,HCT 38.0% ~ 50.8%,PLT (100.0 ~ 300.0)×109·L-1。凝血功能检查采用凝集法,各指标参考值:PTA 70.0% ~ 120.0%,INR 0.8 ~1.2,PT 11.0 ~ 15.0 s,TT 14.0 ~ 21.0 s,APTT 25.0 ~43.5 s,Fib 2.0 ~ 4.0 g·L-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ib降低的影响因素。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探索丙戊酸引起Fib降低的预测指标,以约登指数[约登指数=敏感度- (1- 特异度)]最大值对应的点为最佳界值。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纳入研究患者共计59例,其中男性40例(67.8%),女性19例(32.2%);年龄为1~73岁,中位年龄10(7,24)岁;儿童(年龄≤14岁)35例(59.3%),成人(> 14岁)24例(40.7%);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者24例(40.7%),未降低者35例(59.3%)。患者住院天数为3 ~ 38 d,中位住院天数10(7 ~ 14) d。

Fib降低组男性17例(70.8%),女性7例(29.2%),年龄3 ~ 56岁,中位年龄8(5,24)岁,儿童18例(75.0%),成人6例(25.0%);正常组男性23例(65.7%),女性12例(34.3%),年龄1 ~ 73岁,中位年龄15(8,24)岁,儿童17例(48.6%),成人18例(51.4%)。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0.171,P = 0.679);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737,P = 0.082)。年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4.121,P = 0.042)。

2.2 Fib降低组的治疗与转归

发生Fib降低的24例患者Fib水平为1.67(1.60,1.90)g·L-1,均为轻度降低(1.0 g·L-1< Fib < 2.0 g·L-1)。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表现,均未因此停药或减少丙戊酸剂量,也未进行对症处理。其中19例出院前未进行复查,2例Fib水平有所升高但未恢复正常,2例稍有降低,1例恢复正常水平。

2.3 使用丙戊酸及其他抗癫痫药情况

59例患者均采用口服给药方案,丙戊酸日剂量2.8 ~ 37.5 mg·kg-1·d-1,平均日用剂量(18.3±8.5) mg·kg-1·d-1;服用速释剂型的共27例(45.8%),服用缓释剂型的共32例(54.2%)。所有患者使用的其他抗癫痫药涉及: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及苯巴比妥。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美康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将丙戊酸合并应用卡马西平、氯硝西泮、拉莫三嗪的患者设为药物相互作用组,共25例;将单独应用丙戊酸以及丙戊酸合并应用奥卡西平、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及苯巴比妥的患者设为非药物相互作用组,共34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Fib降低组与正常组相比,仅日用药剂量存在统计学差异(t = 3.721,P < 0.001),说明Fib降低可能与药物剂量有关,与剂型和并用药物无关。

表1 两组患者使用丙戊酸及其他抗癫痫药情况的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the situation of using valproic acid and other antiepileptic drugs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low Fib level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2.4 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与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关系

59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了肝功能检查,正常组有1例患者未进行血常规检查,两组各有1例患者未进行除Fib外其他凝血指标的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检查指标进行分析, NEUT%、RBC、PTA、INR、PT以及TT六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5 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的危险因素

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年龄分布、丙戊酸日用药剂量3个指标对于Fib降低的影响,最终仅有日用药剂量一个变量进入方程(表3)。从表3可以看出,日用药剂量与出现Fib降低呈正相关,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Fib降低,优势比是1.133,表示剂量每增加1 mg·kg-1·d-1,出现Fib降低可能性是原先的1.133倍。以剂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44 ~ 0.884),P = 0.001,说明剂量对Fib降低的预测有意义,最佳界值为13.311 7 mg·kg-1·d-1(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51.4%)。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est of blood routine,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low Fib level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表3 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 = 59Tab 3 Result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hypofibrinogenemia after using valproic acid. n = 59

3 讨论

丙戊酸具有极佳的抗癫痫作用,1978年被美国FDA批准,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癫痫的治疗。它是癫痫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同时也经常用于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癫痫发作。

丙戊酸对于血液系统最常见的影响是引起血小板降低,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大概在5% ~ 60%[11-18]。本研究未观察到患者服用丙戊酸后出现血小板计数的明显降低,与董燕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与国外研究报道的发生率不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可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9],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20]。丙戊酸钠在国内应用的最大日剂量为30 mg·kg-1,在国外为60 mg·kg-1[21]。因此,国内外患者用药剂量的差异、研究对象的年龄与样本量大小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丙戊酸还可能引起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蛋白C、Fib降低等[22-23]。本研究中,仅Fib降低组患者的NEUT%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值低限(正常范围:50% ~ 75%),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b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可溶性的糖基化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聚合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发挥凝血功能。正常血浆中Fib的含量为2.00 ~ 4.00 g·L-1[7]。丙戊酸说明书中提及该药可引起Fib降低,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发生率为1.3% ~59.1%[11,19,22,24-25]。本研究对象已经排除应用丙戊酸以外其他因素的干扰,对59例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4例患者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发生率为40.7%,与Koenig等[22]报道的发生率相符。

Fib轻度降低,通常不会有临床症状。非DIC情况下,纤维蛋白原小于1.0 g·L-1才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及凝血功能障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大部分仅有实验室指标的轻度改变,而没有明显的出血表现,与本研究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而在2013年,Chen等[7]报告了第1例丙戊酸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颅内出血的病例报告,1名41岁的男性听神经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服用20 mg·kg-1·d-1的丙戊酸预防癫痫发作,12 d后患者出现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ib 0.8 g·L-1)和颅内出血,经停用丙戊酸、输注Fib和抗纤溶药物处理后患者Fib水平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董燕等[19]对159例癫痫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94例患儿服用丙戊酸后Fib含量降低,其中7例患儿Fib含量严重降低(Fib ≤1.0 g·L-1),及时加服左卡尼汀,必要时输注Fib治疗,可有效提高Fib含量。

丙戊酸引起Fib降低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Brennan等[26]研究发现丙戊酸导致Fib降低的患者存在表观遗传多态性Aα167Arg→Lys突变。Larsson等[27]发现丙戊酸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从而降解Fib。Topf等[28]的研究表明,丙戊酸对凝血酶的生成无影响,因此该药引起Fib降低的不良反应与凝血酶无关。肝毒性是丙戊酸钠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丙戊酸介导的Ⅰ型肝毒性与剂量依赖性的肝酶水平变化和Fib降低有关,停用丙戊酸可恢复[29]。Hauser等[30]认为总蛋白、白蛋白和Fib降低是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表现。本研究未发现患者服用丙戊酸后转氨酶、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的明显变化,提示患者未出现肝脏不良反应,因此考虑患者Fib降低与肝损害或肝脏合成功能无关,而可能是由于原发性纤溶亢进造成的,这与Chen等[7]的报道一致。

本研究结果提示,Fib降低组的儿童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因素并非应用丙戊酸后出现Fib降低的危险因素,仅有剂量是其危险因素。董燕等[19]研究表明,丙戊酸引起Fib降低的程度与剂量无关,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均为儿童,也有可能与样本量大小有关。江志等[31]研究发现,年龄、体重与剂量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本研究中仅有日用药剂量一项指标入选方程的原因。ROC分析表明,对于应用丙戊酸引起Fib降低,剂量≥ 13.311 7 mg·kg-1·d-1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预测指标。由于用药剂量在临床上容易获得,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指标筛选丙戊酸致Fib降低风险较高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丙戊酸引起Fib降低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且发生风险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虽然大部分出现该不良反应的患者并没有出血表现,但丙戊酸引起Fib降低合并严重出血的病例已有报道,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丙戊酸剂量≥ 13.311 7 mg·kg-1·d-1的患者,应加强Fib的监测频率,一旦出现严重降低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量和资料完整性有限,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仍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收集该不良反应相关数据,以明确丙戊酸对患者Fib水平的影响及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戊酸癫痫年龄
变小的年龄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丙戊酸在癫痫患者中的血清药物浓度/剂量比影响因素研究Δ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