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诗人多苦吟

2018-11-04段洪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举子崔颢孟郊

段洪莉

唐朝是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不有佳诗妙语流传后世。而其中更有众多诗人,用自己的苦吟装点了诗国璀璨的星空。

孟郊、贾岛是苦吟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作大多由苦吟所得。金人元好問的《放言》诗中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称二人为“诗囚”,很形象地说明了他们创作的艰辛。孟郊自述作诗之苦:“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吟诗竟至通宵达旦,思想与躯体几成冤仇,真是苦到极点。他的苦吟还体现在,生活困苦中仍孜孜吟哦,像《苦寒吟》中所说“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这些诗句是他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贾岛的苦吟较孟郊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在自己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后注过一首小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两句诗竟花了如此苦功,在古今诗坛可谓罕见。他的另两句诗“鸟从井口出,人自岳阳来”,也是历时一年才吟得。贾岛辞世后,僧可止写有悼念他的《哭贾岛》诗:“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可见,时人对其苦吟精神之首肯。

以《登黄鹤楼》诗而使李白搁笔的崔颢,也是苦吟不辍的诗人。他曾患过一场重病,病愈后仍旧瘦弱不堪。一位朋友藉此开玩笑道:“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崔颢苦吟的名声,随着这一笑谈广为传播。

有“诗鬼”之称的李贺,也是一个苦吟者。他每天骑着瘦马不停地构思吟哦,有了诗句就写在纸条上,投入仆人背的锦囊中。晚上回家,再将这些字条逐一整理为诗。他躯体纤弱,却全然不顾地终日苦吟,急得他母亲责备道:“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他只活了27岁,过早夭折与苦吟不无关系。

唐代科举考试时,兴举子考前以诗文谒见公卿,其所持诗文称为“行卷”。一般举子都恨不能将诗文罄其所有,悉数呈献,而晚唐诗人裴说仅以十九首五言诗进谒。头年落第,次年进谒仍是这十九首诗。有人讥其量少,他辩解道:“只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见知,何暇别行卷哉?”可见,这十九首诗是他苦思冥想、耗尽心血得来。此后,靠着这十九首诗,他终于得以登第。他有好几首咏苦吟的诗,其中《洛中作》最具代表性:“莫怪苦吟迟,诗成鬓已丝。鬓丝犹可染,诗病却难医。山暝云横处,星沉月侧时。冥收不易得,一句至公知。”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吟诗。

唐代众多诗人留下许多描述苦吟的诗句,诸如,方干的《赠路明府》中的“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方干的《赠喻凫》中的“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须”, 杜荀鹤的“生应无暇日,死是不吟时”,僧清塞的《早秋过郭劲书斋》中的“此地清吟苦,时来绕菊行”, 卢延让的《苦吟》中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杜牧的“欲识为诗苦,秋霜结在心”,等等。唐代诗人苦吟之风盛行,由此可见一斑。

苦吟是以创作态度严谨、思想执著为基础的,它是唐诗在中国诗坛上取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辉煌成就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举子崔颢孟郊
唐代旅馆诗中的举子形象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黄鹤楼》成就诗坛崔颢名
主考
无名士取名不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