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11-04李定英
李定英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做好作文的教学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落实的一个重要课题。作文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写作素材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可见,生活素材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此,从生活素材对高中作文写作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写好作文。
当了十年的语文教师,在高一学段总难看到一篇好的作文。随便拿起一本学生的作文,其内容实在是不敢恭维。若写记叙文,刻画老师基本上是写半夜窗前的灯光、课堂上疲惫不堪却依然挺立的身姿、放学后的循循善诱等,描写同学则普遍是写一次次痛苦时的安慰陪伴、一次次难以言说的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等,写亲人动辄写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辛苦的工作以至于鬓角斑白、犯错时棍棒交加后的幡然悔悟等;若写议论文,议论文的论据,也不外乎爱迪生、张海迪、孔融等,甚至因找不到论据全文说理;等等。学生知识面何等的偏狭,内容何等的空洞。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中,内容是评分的关键点之一,内容充实与否很重要,而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也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据此评分标准,就必须要拓宽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而且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最广泛的材料来源绝对是生活,最真实的材料也绝对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心之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的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素材。
如何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呢?反观以往的课堂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变“静”为“动”,使写作活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好比泉源,文章好比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自然会流淌不息。”只有把作文写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为语文作文写作注入活力。学生受到高中校园环境的限制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作文书、课外读物等途径积累词汇量,然后进行模仿创作,这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如同死物,虽平静,却无活力,欠缺情感。对于学生身边的素材,他们来自最纯粹的大自然和社会,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开阔学生思路、扩宽学生写作渠道很有帮助。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之中,用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生活素材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一汪静水,而是充满了生活灵动的气息。
二、去“伪”存“真”,使情感浓起来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使内容充实,凭空想象一些人物和事件来,但是,这样的文章因为没有情感体验,读起来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如果学生平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注重积累,写作时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事例,不仅可以详细地描述,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更能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这样一个学生,从高一上学期第一篇作文中教师就发现了问题,语言表达不错,但是内容总是很空洞,虽然有生活事例,但总觉得不够自然,没有情感,甚至有的事件不合逻辑,可以判定,这个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是想象出来的,一问,果然如此。于是,每次写作文后教师就和这个学生一起回忆过去的生活,让这个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例中找出可以运用到作文中来的材料。几次以后,作文就没有再凭空想象了。显而易见,生活取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成绩,因为生活素材使学生作文中多了“真”这个让情感浓厚的必须元素,但要真就必须去掉“伪”。
三、“南水北调”,使材料丰富起来
现在的学生生活经历较少,觉得没有生活素材或素材太少不想用,就胡乱编造或把别人的事迹完整地复制过来当成自己的。其实,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运用同一个事例,比如,“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事例,既可以解读为“责任”,也可以解读为“爱”,甚至可以解读为“善之本能”。就像只要是水,不管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是一样的,若北方的水不够了,就调用一下南方的水,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只是放的地方不一样罢了。而学生的生活再怎么平淡无奇,总会有那么几件难以忘怀的事件,每件事例又可以做多种解读,只要都是来源于生活,就都能够写出自身的体验、感受,就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总之,“饮水思源”,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学生作文素材、作文灵感也应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保证学生作文思路永不干涸的源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生活素材为作文写作带来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将生活用生动的語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为自己的作文增添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