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双向互动建设美丽乡村

2018-11-02张金珠赵亚伟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环境

张金珠 赵亚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城乡发展失衡却导致“城市病”和“乡村病”出现,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为此,需要建立城乡之间双向互动机制,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

【关键词】美丽乡村 城乡互动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要注重城市、乡村在社会、经济、生态全面进步,“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社会发展方面,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构建平衡的乡村建设体系,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实现人地和谐、城乡和谐、区域和谐。将城市和乡村发展视为整体,在社会发展中进行全域规划,全面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减少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差异,为城乡群众提供基础社会保障,推动城乡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设生态园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村加工产业发展。同时,具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辐射周边的休闲旅游路线,体现绿色乡村特色,吸引周边省市居民体验最原生态的自然生活。在生态发展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寻求正确的生态元素,倡导绿色生活,将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彻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战略。

不断蔓延的“城市病”

“城市病”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不足,导致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失衡,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问题,形成了社会病、经济病、生态病。

一是社会病。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已经突破城市承载能力,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要求截止到2020年,上海人口控制在2000万以内,但事实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2064万,2017年更是达到2418万。庞大的人口数量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紧张,也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上海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达到1899,高峰期间实际速度仅为22.93km/h,如此拥堵给社会公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二是经济病。城市经济病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城中村”,随着城市发展,大城市房价不断走高,导致“城中村”问题越演越烈,面临高额房价,开发商无法完成城市中心改造,导致“城中村”始终存在,“城中村”人口生活拮据,导致普遍素质不高,与城市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城市经济病还体现在“蚁族”问题上,从我国一线城市房价来看,单纯依靠工资无法购买住房,导致人才流动性不佳,城市创新性不足。

三是生态病。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为了取得社会、经济价值,一些城市发展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城市绿化率不足,僅有的绿化也是依赖公园支撑,社会公众生活环境质量堪忧。同时,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不断消耗,比如部分城市已经显现出水资源不足的现象。此外,城市发展过程中能耗过重,并且过于集中,使得城市气温变化复杂多样、气候异常。

日益凸显的“乡村病”

由于农村人口萎缩、人才流失,导致“乡村病”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乡村社会病、经济病以及生态病:

第一,社会病。乡村社会病主要是乡村空心化,与城市社会病对应,乡村人口大量转移至城市中,致使乡村人口萎缩,尤其是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无法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亦导致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容易引发认知和心理异常,为社会埋下隐患。此外,乡村社会病还体现在传统技艺失传方面。由于部分农村青年更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留守农村学习传统技能,导致部分传统技术失传,文化断层也更加凸显。

第二,经济病。乡村经济病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面。虽然国家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传送致富信息、种养技术等,但由于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实用性、操作性强,对于农民来说,受文化水平、理解程度等影响,仅靠听几堂课,很难掌握其全部内容。此外,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一定全能在培训中得到解决。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总体而言,在交通、通讯、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投入上,农村获得的公共财政支持依然很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与现代文明的隔膜。

第三,生态病。我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既是中国农业取得的伟大成绩,也饱含着无奈和艰辛。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等资源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也使得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导致农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建立城乡之间双向互动机制

以教育发展、传统技艺促进城乡社会双向互动。之所以要教育先行,是因为乡村发展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对乡村来说,学校既承载着知识传播、灵魂塑造等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所以,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乡村教育的短板,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除城市向农村给予教育支持之外,乡村也要用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反哺城市,传统技艺多数是言传身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要让这些传统技艺走进城市,将手艺传授给城市中的年轻人,不能让精湛的技艺失传。教育发展、传统技艺能够促进城乡社会双向互动。

以有机农业、文化旅游实现城乡经济双向互动。随着城市的发展,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乡村要紧紧抓住有机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把农业做成生态,把生态做成产业,通过培育生态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此外,随着城市消费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青睐乡村文化旅游,因此有基础的乡村可以向文化旅游方向发展,如张家界的自然风光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音乐剧相得益彰,重庆武隆的天坑地缝与《印象·武隆》实景歌会交相辉映,这些都是文化旅游成功的典型案例。乡村发展并不一定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依赖文化旅游产业同样可以提高收益,建设最美乡村。

以资金支持、特色改造达成城乡生态双向互动。建设美丽乡村,除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选择适宜的盈利模式,让投资者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回报。乡村作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应进一步挖掘好山好水好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在特色禀赋上做文童,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运营商,培育特色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乡村特色改造也能反哺城市,如在城市周边兴建绿色庄园、打造城市特色公园等。著名的杭州西溪湿地等就是典型案例,借助特色改造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水平。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