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涟水之路

2018-11-0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14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

唯实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田园特色生态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14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复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选择,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于城镇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的苏北广袤乡村而言,如何发挥所长、集聚资源,加快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无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课题。江苏省涟水县作为苏北的百万人口大县,加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战略之举。目前,涟水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加快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符合中央和江苏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也必将为促进涟水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也为全省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涟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必将迎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留下“涟水记忆”,涵养人文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近年来,浙江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值得借鉴。浙江各地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传承和利用,比如桐庐县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努力使每个传统村落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先后有13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嵊州市东王村围绕越剧故里,深入挖掘越剧文化,全面展示越剧之美、越剧之魂,被评为国家级“新农村文化魅力村”。涟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应摒弃千村一面、塑造乡村之美,使涟水的乡村根植“历史基因”、自带“文化流量”,让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探寻历史发展之源。涟水汉代置县,历史上以产盐著称,曾与湖州、越州、杭州并称全国四大盐场,昔日繁华的盐运业造就了涟水独特的历史地位。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进一步找准涟水发展定位,邀请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力量对发展现状进行精准调研,找出一条符合涟水资源禀赋的差别化发展之路,致力将文化元素挖掘出来,把乡愁记忆唤醒起来,既保留“涟水记忆”,又体现“崛起梦想”,为加快涟水科学跨越发展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秉承传统文化之脉。涟水境内拥有三里墩汉墓、能仁寺妙通塔、米公洗墨池等众多古迹,也留存了淮剧、淮海琴书等传统戏曲和捆蹄、鸡糕等地方小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祖先留下的无价遗产。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涟水县将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传统文化,特别是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全面系统梳理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涟水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涟水人搭建回忆过去、弘扬革命传统的纽带;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严格的措施保护好文化遗址、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好南集戏曲、前进淮海琴书等民间品牌文化,深入挖掘农村自然、人文、民俗等资源,大力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让文化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生根发芽、历久弥新。

激活优势资源之力。厚重的文化,为涟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创造了有别于苏北其他地区的特殊发展条件。涟水县将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趋势,充分发挥文化关联度、带动性、影响力,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全力实现文化资源的活化、显化、产业化,在乡村建设中有效促进人文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提升。

二、构筑“财富空间”,壮大产业之美

农村的发展,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设得再美也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的浙江省安吉县,在创建初期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发展功能,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将全县原有15个乡镇和187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以及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等,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块状集结的乡村产业集群。涟水县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必须结合自身资源基础条件培育特色产业,走生态经济、绿色发展、致富百姓的新路,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

围绕“农”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对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策应淮安市古淮河沿线和淮涟结合部两条特色产业带打造,深入实施国道233涟水段、古淮河廊道“一路一廊”战略,加快红窑现代农业园区、南集现代农业园区及保滩镇的百花园、陈师镇的百药园、以高沟镇为主体的百菌园、以保滩镇等鄉镇为主体的百果园等“两区四园”建设,致力将涟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百姓最信赖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食品加工基地。

围绕“旅”字,大力发展旅游业。结合“全域旅游”的推进,突出“乡土味”和“传统性”,把村庄作为景区、把农房作为景点、把民俗作为卖点来打造,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运用“文化旅游+”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充分挖掘涟水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缘文化等资源,突出抓好今世缘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快苏北小延安文化旅游区、唐集月塔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培育好“百花节”等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美丽家园、城里人的现代“桃花源”。深化“互联网+”在乡村旅游中的运用,探索智慧旅游等新模式,真正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围绕“融”字,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发挥乡村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教育、文化、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别要放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效应,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流动起来,富余的劳动力忙活起来,掩映的风景活跃起来,不断增加乡村人气和发展活力,让农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三、唱响“田园牧歌”,绘就生态之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百年大计,而乡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环境问题更凸显了村落生态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田园风光、诗意山水越来越成为难得的稀缺资源。近年来,无论是浙江还是江苏各地都注重通过凸显生态文明来展示独特魅力。比如,浙江省桐庐县环溪村着重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水系改造”“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传承”四大工程,倾力打造“清莲环溪”品牌,先后荣获全国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国家4A级风景区等美誉;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李巷村注重发挥山、村相拥相依的特质,突出缓丘岗地特色,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成富民增收的旅游资源;江苏省兴化市注重水林田湖荡生命共同体的治理修复,打造的千垛景区等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当前,生态优势是涟水最大的比较优势,绿色是涟水最大的发展底色,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打造生态品牌和建设宜居田园乡村为重点,结合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展示涟水乡村的生态之美、景观之美和意境之美。

突出“水”的禀赋。涟水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古淮河、盐河、涟河、漪河等穿境而过。涟水县将发挥挖掘丰富的水资源,着力在水上做文章、下功夫,全力打通、疏浚河道之间接口,让水“活”起来;深化“263”专项行动,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加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让水“清”起来;加快启动涟水湖森林公园、盐河风光带建设,让水“靓”起来。同时,大力实施“生态护坡”“岸边步道”“亲水平台”“生活码头”等河岸治理,努力重塑水清岸绿水乡风貌。

突出“绿”的元素。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绿化造林力度,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大幅增加珍贵用材树种所占比例,保护古名树,留住记得住乡愁的杨柳树、大槐树、桑枣树等刻有时代记忆的树种,扩大县乡村主干道两侧河塘莲花等种植,建立以家前屋后绿化为重点、道路河道绿化为骨架、成片林为支撑、农田林网为补充的自然森林系统,进一步延伸乡村“绿线”、增加乡村绿量。

突出“诗”的意境。注重乡土建筑风貌挖掘,保护修缮古庙、古桥、古民居以及近现代大会堂、供销社商店等特色历史建筑,真正留住乡村的“形”。深入实施“136”培植工程,即用两年左右时间,通过田园、产业、文化、环境的联动塑造,建设10个融合人文产景、承载田园乡愁、展示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县级6个,重点抓好高沟镇扁担村、红窑镇夏楼村、南集镇桃园村等3个初具特色的村庄试点,努力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真正留住乡村的“魂”。

四、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和谐之美

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宗旨意识、问题导向,深怀善待之心,厚植善待之力,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用点点滴滴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架起干群连心桥。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群众呼声,摸准群众需求,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围绕群众利益,真正做到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方向标。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建设,着力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聚焦民生补短板。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上。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必须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向,按照《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以及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借助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农民最需要、最紧迫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不断加快区域供水、乡村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做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管理功能向农村辐射,加快形成城乡均等、成果共享的一體化新格局。

打造文明祥和地。以乡村“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村规民约完善推广等工作为抓手,着力创新“德治+法治+自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深入开展“三进三帮”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合法维权、理性表达,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树立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两聚一高”的一篇“大文章”,也是“三农”发展的新引擎、新路径、新载体,关系到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关系到涟水的长远和未来。百万涟水人民将乘着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东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积极进行探索,努力把省委、省政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涟水变成生动实践,早日在安东大地展现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

(执笔人:时勇,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田园特色生态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田园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