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管理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价值

2018-11-02张英杰吴振峰殷小军郑明媚田大江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信用智慧服务

张英杰 吴振峰 殷小军 郑明媚 田大江

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新型城镇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市场交易等场景中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信用管理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关联关系的研究,发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信用管理的应用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信用管理从政务、企业、个人多个方面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信用管理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信息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中国电科最早于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信息“烟囱”,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实现跨行业大数据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构建城市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在2017年9月23日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暨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信用论坛”上,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琦表示,信用先行和“信用+”是智慧城市2.0 的關键问题之一。只有抓好信用体系建设,才可能实现一个服务无所不在的、透明高效的政府,融合创新的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和安全可靠的应用体系。新型智慧城市为我们开启了信用建设数字化,使数字公民时代成为可能,使得信用建设可控,降低社会交易和资源代价,推动各级、各地与各行业的高度发展。

信用管理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信用管理以人为基础元素,让信用呈现价值,参与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智慧城市建设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捕捉和储存城市系统背后永不停息的物质、人口、能量、资金的流动和交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重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推动城市向更具有活力、更高效、更生态的方向发展。

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而言,信用管理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相互促进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信用管理提供硬件支撑,包括信用信息归集、智能化设备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例如,在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下,我国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搭建了不同层级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共享来自于政府、法人、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加工处理,建模分析,对主体信用进行评价,使其呈现价值,应用于各种信用场景,实现信用信息的有效应用。

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信用”并不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维度的独立板块,在很多时候不会独自产生作用和发挥价值。借助于新型智慧城市在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构建和运用,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信用”是信用要素和资源的合理优化及其关联服务、衍生服务的综合集成,并以“信用+”的形式展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信用管理可以融入到新型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更加充分地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终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使城市更加智慧。

二、信用管理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化

(一)信用管理助力政府高效运作

首先,信用管理可以帮助政府简化政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政府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立,采集企业和个人等行为主体的信息和行为,通过信用体系的评价和分级,能够较为精确的刻画出行为主体的现实状况。政府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主体进行分类管理,对信用等级较好的主体在办理注册、审批、申报或税务等方面可以简化和缩短流程,减少政府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支出。

其次,信用管理可以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城市政府释放给社会和市场的资源,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传统的行政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只有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才能够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监管制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政府具有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在动力。俗话说,“人无信不立”,所以信用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和特殊资源,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打造良好的城市信用体系,有利于城市的国内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城市各主体之间业务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推动社会性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

(二)信用管理促进企业优质发展

经济基础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根基,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新型智慧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大型企业改革艰难,企业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债权违约常态化,信用风险集中爆发。普惠金融服务需求迅速增加,但有效信用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所以随着社会对企业信用的高度重视,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必将把自身信用打造放在重要地位,同时信用管理也将在促进企业优质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首先,信用管理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城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整合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通过培育良好的消费、投资、金融环境,完善城市信用体系,促进城市的治理结构,激发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总体经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其次,信用管理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痛点。一方面,信用管理可以破除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信用管理与企业客户管理相结合,解决大型企业客户信用风险问题。

(三)信用管理打造居民便捷生活

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直观成果,就是每个生活在城市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新型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如何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分享新型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如何才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为新型智慧城市更好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个人信用管理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个人城市信用分是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通过不断开拓应用场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斷传达“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道德准则,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实施联合惩戒,最终全面提升城市个人信用意识,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真正做到以新型智慧城市为载体,以信用管理为依据,相辅相成,既最大程度上杜绝资源浪费,完成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使城市更加智慧;又使城市居民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切切实实从中得到实惠,使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由广大居民共享。

三、基于信用管理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一)“信易+”让智慧生活更美好

“信易+”应用是指信用主体在其办理各项业务、享受公共服务或日常生活中,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状况,享受一定的守信激励政策。例如信易租,即在试点地区,为支持守信主体享受更为便利的租赁服务,由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地方政府或园区管委会、信用服务机构、租赁服务商和设备租赁公司共同组成“信易租”联盟,汇聚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通过对信息主体进行综合信用评价,由地方政府为守信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办公条件,由信用服务机构联合租赁服务商和设备租赁公司向守信主体提供免押金或者先使用后付费的租赁服务,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新型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

“信易+”应用有“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多种信用应用场景,在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对所有信用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使守信主体可以享受到各种便利服务,让生活更美好。

(二)企业信用管理助推智慧产业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是智慧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信用管理将从提升企业失信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规范企业发展、防范企业客户风险等多个角度促进智慧产业经济发展。具体来讲:

首先,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可以依托于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系统平台,搭建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平台归集来自多个渠道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通过信用评价,充分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破除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此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其次,一直以来,客户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但同时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张,客户信用情况良莠不齐,产生较多应收账款问题,侵蚀企业利润,企业现金流受到严重影响,也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而企业信用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平台的方式,结合“大数据+信用”建模分析,实现对企业客户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监控,全流程管理客户信用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促进企业运营高效快速发展。

最后,信用管理还可以与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园区结合,搭建智慧园区信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园区信用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入园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并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到从园区开发运营、招商引资、产业投资、资本运作、人才引进以及支撑配套服务全过程,实时监控园区信用风险,同时实现与银行、券商、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城市个人信用分让城市居民享受智慧生活

城市个人信用分是指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的个人信用数据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信用评分,从而为满足条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活服务。同时,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很好地促进居民加强个人信用意识,注意个人信用状况,少做甚至杜绝失信行为,使新型智慧城市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一方面,将信用管理融入到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社区各种信息和行为轨迹,以信用评价和信用积分的形式对社区参与者分类管理,对社区人员展开信用惠民便民服务,从而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在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好的城市,可以将“信用智慧社区”与市民诚信卡项目相结合,增加市民诚信卡对应的社区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公共信息平台相对完整的城市,可以将“信用+智慧”应用在更广泛的城市服务场景。比如在公共交通领域,为市民提供公交及地铁的乘车便利;在图书借阅领域,为市民提供信用免押服务;在教育缴费领域,为市民提供更高额度的先入学后缴费服务;在看病就医领域,为市民提供先看病后缴费、优先体检预约、优先出具体检报告等便利服务;在公园景区领域,为市民提供购票打折、绿色通道等服务;在政务服务、不动产服务、公积金中心等领域,为市民提供绿色通道、告知承诺、加快办理、代领证邮寄等信用服务;在个人评优、就业培训等领域,为市民提供优先推荐的信用通道;在共享单车领域,为市民提供信用免押服务;在电影购票、健身娱乐等领域,为市民提供优惠购票、随机信用折扣等活动。

(张英杰,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振峰,中电莱斯集团副总经理。殷小军,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郑明媚,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秘书长。田大江,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所所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信用智慧服务
神秘的植物工厂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智慧派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