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参与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

2018-11-02孙良斌朱哲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面源农户污染

孙良斌 朱哲

摘要:运用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参与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地政府制定农户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和运行机制比较规范合理;但农户对面源污染的认知不足导致农户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不强效果较差;政府主导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不能有效地与农户的需求匹配,导致农户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影响治理的成效。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同时保证污染防治项目较好地与当地农户的需求对接,激发农户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参与式治理农户

自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倡议以来,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强调了美丽乡村建设问题。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陈润羊,2018)[1]。

自2012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基于美丽乡村的建设项目,首要目标就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正处于防治的攻坚阶段(金书秦,邢晓旭,2018)[2]。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批准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2017年3月农业部印发 《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標志着中国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攻坚战的细化和持续化。2018年2月27日,农业部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农户参与式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治理方式,是多元利益主体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能够实现治理目标的长效机制(王敬尧,2006;王锡锌,章永乐,2009;陈剩勇,赵光勇,2009)[3—5]。该模式目前在我国参与式环境治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肖建华,2012)。虽然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前,在我国的贵州芦车坝小流域、白洋淀流域、大理洱海流域、淮河与太湖流域等(杨小柳,2008;孟晶,王军,2011;刘小峰,盛昭瀚,金帅,2011)地区已经开展了农户参与式治理面源污染的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户的参与并非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的,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公众参与,具有随意性和松散性[6—8]。

那么,在美丽乡村建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项目中农户参与式治理的状况如何,现有的文献成果仍十分欠缺。本研究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现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团队带领学生利用寒暑假对新疆南疆地区、甘肃、上海近郊农村和湖南农村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参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即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重要性的认知水平。2.农户参与治理的过程与运行机制。3.农户对参与治理项目的满意度。4.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需求。5.农户对治理项目效果评价及对政府建设美丽乡村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的方法是通过问卷实地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700份,有效问卷700份,问卷有效率 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得到调查对象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57.47%和42.57%,男女比例较恰当;其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或大专以下的为91.86%,被调查对象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这说明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普遍文化层次较低;4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59.05%,这也说明当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二)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

被调查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及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了解”的农户共有56名,选择“比较了解”的农户共有126名,选择“一般了解”农户共有217名,选择“不是很了解”的农户共301名。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调查的样本中,被调查农户中只有26%的农户对该村农业面源污染有比较好的认知,74%的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基本不了解,缺乏认知。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农村社区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不清的情况下,农户可能缺乏有效参与美丽乡村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力。

(三)农户参与的过程与运行机制

通过与村民、村委会成员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当前农村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过程和运行机制大致如下:

1.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过程。

一是宣传动员。村委会领导召开村民动员会议,和村民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安排部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营造浓厚的农户参与式治理的氛围。

二是集中施工。农村各单位负责人和村民代表负责人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工作措施进行项目施工,按要求完成建设项目。

三是自查验收。农村的各单位负责人和村民代表负责对照整治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验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县农业局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是抽查核实。县农业局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各单位和负责人自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抽查核实查缺补漏。并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县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是评估验收。县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防治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2.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运行机制。

农户通过参与村里定期组织的社员大会来知晓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治理。首先村委会领导会定期的召开社区动员大会,把农户集中在一起让农户分别说出自己所了解到的本村需要解决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社员大会上农户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把自己发现的和看到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说出来,同时书记员会把农户提出来的问题都记下来进行讨论。其次由村委会领导参考农户意见提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措施,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农户可以向村委会、项目组以及县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二、农户对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感受

在这一问题调查结果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农户共有21名,选择“较满意”的农户共有70名,选择“一般”的农户共有168名,选择“不太满意”的农户共有343名,选择“非常不满意”的农户共有98名,各类农户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被调查农户中只有13%(非常满意与较满意)的农户对参与农业面源治理满意,63%(非常不满意与不太满意)的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满意。因此,总体来看农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满意度较低,说明该农村社区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并不理想。

三、农户对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需求

调查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的项目繁杂多样,很多项目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可能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户的需求,这是导致当地农户对项目满意度不高的原因。那么,当前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需求如何呢?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700户农户样本中,有629人对生活垃圾和厕所废水的污染有治理的需求,排在需求的第1位;而对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的家庭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需求只排在第3位。这与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是相关的,农户对日常的生活垃圾及厕所废水最了解,而对农业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危害认知最为模糊,因此,对农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需求排位最低。因此,只有了解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及需求层次,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户参与污染的治理。

四、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参与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的主要结论如下:

1.当地政府制定农户参与式治理的程序和运行机制比较规范合理。这是我国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采用参与式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

2.农户对面源污染的认知不足导致农户有效参与治理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效果较差。农户的认知水平决定其意愿和行动,因此,农户的认知不到位,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治理能力,可能使政府制定的参与式治理过程与运行机制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政府主导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不能有效地与农户的需求匹配,导致农户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满意度不高,影响治理的成效。

(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要形成农户参与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当地政府应该:

1.加大對农户的培训,提高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水平,提高农户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

2.了解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需求和真实感受,保证政府规划的污染防治项目应较好地对接当地农户的需求,使农户内生出参与治理的动力,形成农户参与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润羊.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2):8—14.

[2]金书秦,邢晓旭.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研判、政策评述和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3):593—600.

[3]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王锡锌,章永乐.“参与式治理”的兴起:经验模式、理论框架与制度分析[Z].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13.

[5]陈剩勇,赵光勇.“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8):75—82.

[6]杨小柳.参与式流域环境治理——以大理洱海流域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64—69.

[7]孟晶,王军.白洋淀淀区农民参与型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研究[J].生态经济,2011,237(4):154—157.

[8]刘小峰,盛昭瀚,金帅.基于适应性管理的水污染控制体系构建——以太湖流域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11,21(4):73—7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XSH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630142 )研究成果。〕

(孙良斌,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哲,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面源农户污染
科学解决面源污染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业面源污染不可忽视
潮汐水网区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