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抑郁症与抑郁情绪

2018-11-02李乐祺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抑郁症抑郁健康

摘 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因高考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人际关系敏感、过高的就业期望等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为此,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实施行为训练,进行健康择业教育,抑郁情绪久了会造成抑郁症,很不利于身心发展,尤其我们高中生,作为身心发展的阶段,一定要注意,加强心理建设。

关键词:抑郁;抑郁症;健康

一、 引言

心理学指出,抑郁是人的气质类型的反映,也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和心理亚健康状态。抑郁造成人的思维和动作反应慢、不灵活,常常表现为行为孤僻,郁郁寡欢,思想自闭,反应迟钝,情感脆弱,易激动,也易消沉,多愁善感,多心好疑。抑郁情绪常常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抑郁也严重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针对学生的抑郁情绪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职学生端正认识、调整心态、自我调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抑郁情绪简介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通常情况是当人们受到各种心理打击产生抑郁情绪后,人们会自觉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够自行恢复心理平衡。由这些挫折和不如意引起的抑郁,是正常和短暂的,应对抑郁情绪的过程也正是个体自我成长和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但是,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恶化。因此,精神医学规定一般抑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应到专门的精神科门诊及时诊断和治疗。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和人的遗传素质、个人性格、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突发重大意外事件等有关。

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已达到3%~5%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抑郁症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乏,有时还伴有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如疲乏、失眠等。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环境刺激的情绪反应不同于正常人,并推测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障碍可能是导致其情绪反应异常的重要原因。从早期利用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开展的行为学研究,到近期利用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的抑郁症情绪调节脑机制的探索,研究者们已经围绕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情绪调节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的特点,系统梳理抑郁症情绪调节障碍的症状学及脑成像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情绪失调对抑郁症的作用路径,并从情绪调节的视角展望对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

三、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应特点

对环境中的情绪性线索做出恰当的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能力。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改变了患者的情绪反应特点。已有一些研究发现,同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应主要体现出负性情绪偏向、正性情绪缺乏和情绪不敏感等特点。

四、 抑郁情绪调节障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认知重评(reappraisal)、表达抑制(suppression)、沉思(rumination)和分心(Cdistraction)等方式来应对和调节负性情绪。具体而言,认知重评是指个体通过对情绪事件进行积极的解释,重构情绪事件的意义;表达抑制则是在情绪反应倾向已经形成后,通过抑制情绪的表达(如面部表情)来调节情绪;沉思是指个体反复地思考自身的不利处境和负性的情绪体验,试图找到导致不良处境和症状的原因;分心是指个体将注意从当前消极的情景中转移出来,转向令人愉悦的和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和活动。NolenHoeksema和Gross等人的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分心策略的效果要优于沉思和表达抑制。表达抑制策略虽然降低负性情绪的行为表达,但却使个体的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經活动进一步增强,从而使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更为强烈,主观幸福感更低忿;长期使用表达抑制会造成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不一致感,从而破坏人的社会功能。沉思也是一种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陷入沉思的个体会消极和反复地关注自身的负性情绪及引起这些情绪的原因及其结果,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问题和感受而无法采取积极的行动,导致抑郁症状加重。随着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研究的逐渐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情绪调节功能受损是导致抑郁症发作、持续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 结束语

由此可见,抑郁情绪压抑太久会形成抑郁症,也就是说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赢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在强化体魄的同时,注重心理发展,这样才能全面发展。要尽可能杜绝抑郁症的发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李乐祺,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致远中学。

猜你喜欢

抑郁症抑郁健康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