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传文化 教育承继

2018-11-02周明波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生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摘 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道传承在现今时代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文明种子的培育,对初中生的“文”道栽培,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明性增慧,还是对文化的承继,以及对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藉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就成为众多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寻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初中生;一线教师

泰戈尔曾言:“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成为教育界日渐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新魅力,用新技术手段做好文化的教育工作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提及。而初中阶段作为进行价值塑造和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首当其冲地要面对这一紧迫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展开了探讨。

一、 立足教学内容,发掘传统文化新价值

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教学内容作为支撑,再高效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奏效,再有经验的教师也只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由此,笔者以为,要想做好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做好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就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准备,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老树发出新芽,这样不仅能避免落入“之乎者也”的俗套教学,让学生生出传统文化脱轨的荒谬之感,还能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使传统文化不再“传统”,让学生滋生出“传统文化很有用”的价值认知。

譬如,在学习《夸父逐日》时,笔者在分析该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首先,将其与《愚公移山》作为一个小故事一起讲给学生听;然后,又将新编的《夸父逐日》讲给学生听,故事的梗概为:中国现代也有一位夸父对电脑很感兴趣,但自己又没有钱,在困苦的环境下,通过自身的一步步努力,最终建立起一个叫“大日”的互联网王国的故事,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接着,让学生猜一猜这位夸父到底是谁?这样学生很快就猜出夸父是指马云,大日则是指阿里巴巴;最后,笔者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三个故事都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需不需要夸父逐日的精神。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很快就自己明白了夸父逐日的真正思想精髓。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巧妙地做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现实价值。

二、 借助信息技术,做到传统文化新传播

要想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需要对现代日益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利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做到与时代相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容易受到初中生的青睐,这与他们成长起来的大环境有关。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武器,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才能容易深入人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

譬如,在对初中教材所记载的古文化进行学习时,笔者就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文章同时,逐渐接受其中内蕴的核心特质。在学习《木兰诗》时,笔者就向学生播放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影视剧,将其中蕴含的“精忠报国”“替父从军”等的精彩片段进行了重点地放映,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在学习该文章时,潜意识地想到文中所包含的实质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向其传递“孝道”文化。又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笔者向学生放映了《陶渊明》的电视剧,借助丰富的人物对话,真实的场景再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金钱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便于传统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播,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三、 举办辩论比赛,增加传统文化新认知

思想的碰撞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要做到传统文化的新发展,笔者以为,在语文课堂上定期举办以某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辩论比赛不失为一种上佳办法。如此一来,不仅能改变千篇一律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还能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辩论中做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并实现新的发展。

譬如,笔者经常在语文课堂上举办辩论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进来,最后获胜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奖品作为鼓励。以《范进中举》为例,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笔者就以“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文化现象”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了辩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争论,一个又一个观点层出不穷。首先,大家认识到古代的士人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通过科举制度求得功名,是走入仕途、成为封建统治阶层一员的不二法门;而科举制度本身,有着选贤举能的价值,寒门之士也能金榜题名,为国效力;但是,在封建社会晚期,科举制度完全异化,成了统治者卖官鬻爵的工具,失去了选拔英才的功能,反而让读书人成为时代的笑柄。现代社会,中学生应该发扬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立志为国成才;但成才的道路千万条,只要能够服务于祖国和人民,不分职业的高低贵贱,都能够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做好传统文化的“开发”工作,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增加传统文化的“时代特性”,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荣瑞.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吴军兰.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径[J].课外语文,2014.

作者简介:

周明波,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市四中义教部。

猜你喜欢

初中生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