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18-11-02刘慧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语文课堂教学层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教学时被许多条框束缚住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命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堂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要从教师、学生、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在减负的今天,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到育人目标。

一、 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 潛心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文本,更是要潜心研究。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 充分解读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备课时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备课就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身上,深钻教材,细研教法,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各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我常采用的有角色扮演、男女生大比拼、猜一猜、小组抢答等方式。我认为,类似于竞赛性质的游戏,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

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而善于思考成就了一代代有成就的人。孩童时期的小学生,好奇心重,最容易对不熟悉而又想知道的问题发问,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因此教师要努力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质疑,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 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课堂教学实行民主化的原则。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浓浓的民主气氛,让学生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

五、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

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语文课堂更加活跃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六、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此外,合作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但是,如果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让有差异的学生能在一起互相学习和讨论,就能达到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的效果。这样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是目前为止,适合我们教学现状的途径。比如阅读教学时我经常会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自身的不足,共同促进提高。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朗诵、背诵、讨论、辨别和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 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毛爱蓉.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250.

[2]葛文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03):176.

作者简介:

刘慧,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沈阳市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