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江县双季早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18-11-02赵玉和卢限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庐江县绿色

赵玉和 卢限东

摘 要:该文结合庐江县早稻生产实践,对双季早稻旱育机插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科学育秧、移栽密植、移栽后的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为庐江县双季稻的推广种植、提高早稻绿色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双季早稻;绿色;高效栽培;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33-02

双季稻是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区重要的作物种植制度,对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双季稻中,最容易产生波动的是早稻,稳步推动双季稻中早稻的绿色高产,提高水稻全年综合生产能力,对农户的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1-2]。近些年来,各育种单位不断推出了一些超级稻早稻新品种,实现了双季早稻产量的提高,涌现出一些超高产典型。但是与中稻、晚稻相比,早稻还存在产量相对低且不稳定等缺点,尤其是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上的研究不够深入,栽培技术的规范程度不够,超高产模式的重复性不高,因此需要在此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

庐江县位于安徽省的中部地区,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均温在16℃左右,年降水量近1200㎜,年日照时数平均超过2200h,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近些年来,庐江县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在早晚稻品种上进行科学的搭配,实现了对当地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在早稻品种的栽培上,通过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活动,积极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庐江县双季稻早稻的绿色高产创建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软盘旱育抛栽技术、旱育机插技术、软盘湿润育秧抛栽技术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旱育机插技术。本文结合庐江县双季稻中早稻栽培的实际,对早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的旱育机插技术进行介绍。

1 品种选择

双季稻栽培要充分地考虑早稻和晚稻的茬口安排,在品种搭配上确保早稻成熟的时间与晚稻适栽的时间衔接起来,以保证在早稻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又不影响晚稻的栽植及生长繁育。早稻适合机插品种要求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兼顾穗数及籽粒、熟期中等、苗期及生育中期有很强的抗寒能力、生育后期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目前庐江县适合旱育机插的早稻品种有中嘉早17、浙辐203、早籼108等。

2 科学育秧

2.1 育秧时间及方法 在庐江县的气候条件下,早稻机插秧的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近些年庐江县普遍推广了大棚育秧的暗化处理方法,此种方法容易控制育秧过程中的水分及温度条件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避免温湿度发生过大的起伏而影响了育秧的效果,使种子出苗速度加快,一般秧盘播种后2~3d种子萌发的芽长可达到5~10mm,而且可使种子出苗齐整。庐江县推广了水稻秧苗的暗化处理后,有效地解决了机插秧存在的出苗速度慢、长势不齐等问题,为提高秧苗移栽后的长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暗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播种后将秧盘集中叠在一起置于室内,上方覆盖1层黑膜,以进行遮光处理,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对种子的萌发有利,促使种子尽快出苗;需要注意的是秧盘叠放的高度不可过高,一般最多为30盘,各秧盘堆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堆放1~2d后即可发现60%以上的种子萌芽,此时可将秧盘转入提前备好的秧田中拉线摆放整齐。

选择大田育秧方式的,控制秧田与本田面积在1∶50左右。秧田选择向阳避风、土壤肥力水平好、排灌条件良好、便于运输秧和田间管理的地块作为育秧地,并提前7d左右带水犁田,将地充分耙细耙平,开宽40㎝左右的秧沟,做宽1.4m左右的畦。育秧的方式可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浸种,选择使百克等药剂溶液浸泡种子,对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选择大棚旱育秧方式的,要提前准备好过筛的营养土,按照1hm2大田需要1500kg营养土的标准备足。播种之前在秧板上分别施入壮秧剂、复合肥90g/m2,然后将软盘按照横排2行的顺序整齐地平铺在畦面上,秧盘底部与秧床贴紧,相邻秧盘的飞边重叠。早稻秧盘的播種量一般为干谷120g/盘左右,具体的可结合种子的粒重等性状适当调整,做到精量播种,避免发生漏秧等情况,秧盘准备量为525盘/hm2左右[4]。

2.2 秧苗期管理 播种后覆膜,保证膜内的温度及湿度条件,以促使种子尽快萌发齐苗。秧苗进入2叶1心后可结合长势及天气情况适当揭膜炼苗,以促使秧苗健壮生长,适当喷施尿素100倍稀释液作为断奶肥。膜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不可过高,以免出现烧苗等现象。秧田期秧板上保持湿润状态,不可灌深水,防止根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产生烂根现象。移栽之前的4d左右再次炼苗,提高秧苗长势,便于机插时提起秧块不会发生断裂现象。移栽之前的5d左右于傍晚施入尿素60~67.5kg/hm2作为送嫁肥,具体的施肥量要结合秧苗生长情况而定,施肥后适当浇水冲洗秧苗。进入2叶之后容易发生立枯病,要根据症状使用敌克松等药剂进行防治。秧苗带药移栽。

3 移栽密植

移栽的时间要适当,一般当秧龄达到20~25d,苗高12~18㎝时即可机械移栽,秧苗的标准为长势健壮、没有病虫害发生、根系粗壮、长势均匀、密度分布合理、质量均衡一致。移栽的密度结合水稻品种等综合确定,适当密植。机械插秧之前先整地,充分沉实土壤后(一般沉1~2d)进行机插。不同的早稻品种,机插的规格不同,以常规早稻品种为例,其株行距一般在(10~12)cm×25cm,插植密度平均为33万~40万丛/hm2,基本苗控制在90万~120万/hm2。机插时要在确定好的行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适当地对株距进行调整,控制插秧时每穴的秧苗数,进而相应地计算调整机械取秧量,保证大田的基本苗达到高产要求。秧盘平均插植525盘/hm2左右,机插时要确保机械行走速度均匀,降低漏秧率,一般不得高于5%。插秧结束后及时浇入扶苗水,为秧苗的提早返青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移栽后的肥水管理

为了促使机插苗的快速生长,需要加强肥水方面的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秧苗在本田期对肥料的要求量:纯N210~24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底肥施入氮肥中的1/2及全部磷肥。移栽后3~5d施氯化钾90~120kg/hm2、尿素120~135kg/hm2。晒田之后复水,施入尿素75~9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作为穗肥。早稻机插后的水分管理主要保持湿润灌溉,当秧苗第2片新叶长出后田间保持浅水,当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成左右时进行晒田,晒田的标准为田边产生较小的缝隙、田中秧苗根系变白,田间土壤脚踩不陷为度,达到晒田标准后即可复水;之后田间水层保持较浅即可,维持到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稻穗勾头后田间的水分管理保持干湿交替状态即可,断水的时间不可过早,水稻收割前7d左右进行即可。

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插秧后在分蘖肥施入的同时进行田间杂草的防除,此时的除草效果较好。结合往年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当年早稻实际情况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农户提前预防进行科学的指导。病虫草害的防治上提前做好农业预防,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田间水稻植株的长势,增加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必要时实施药剂防治,选择效果好、毒性低、持续性好的药剂最佳。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容易发生二化螟,防治上,可在中心受害株数达到1500株/hm2以上时施入24%~26%双虫双水剂3~3.75L/hm2等进行防治。进入孕穗期后容易发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上,可選择48%~52%杀螟松乳剂900~1125g/hm2等进行防治。纹枯病的防治上,可在发病初期时施入已唑醇600mL/hm2,也可在病情的快速扩展期时施入已唑醇825mL/hm2。刚进入破口抽穗时容易发生稻瘟病、稻飞虱等,要重点防治。稻瘟病的防治,可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适时喷药,抓住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科学用药,一般常用的药剂有18%~22%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4%~76%丰登可湿性粉剂、38%~42%稻瘟灵乳油等。稻飞虱的防治,要注意对其天敌进行保护和利用,少施化学药剂,尽量选择毒性低的农药类型,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即可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8%~12%大功臣可湿性粉剂、48%~52%二嗪磷乳油等。进入灌浆期之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要重点防治。

参考文献

[1]赵小明,王晓宏.庐江县双季早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82-84.

[2]许德稳.庐江县砂泥田土壤水稻高产栽培效应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81-82.

[3]石庆华.江西双季早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南方农机,2015,46(2):26-28.

[4]冯骏,徐秀娟,余友玲,等.安徽沿江双季早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集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23-892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庐江县绿色
小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金牛山上“春笋”绿:记庐江县金牛小学关工委副主任吴文生
『孩子的事无小事』:记庐江县泥河社区关工委主任邢晓红
一个和雷锋握过手的老兵:记庐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