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分析
2018-11-02林琼
林琼
与成人输液室相比,儿科门诊输液室最重要的特点是患儿不能积极配合相关医师加以治疗,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往往会哭闹挣扎,增加操作难度,导致相关家属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相关护理人员工作量造成直接影响。有研究指出,根据患儿病情实际情况,对患儿家属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教育内容包括治疗流程、注意事项、所用药物等,让患儿及家属能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护理人员治疗,最大化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患儿病情康复[1-2]。为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本院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接收的患儿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3.42±0.85)岁。所有患儿家属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8.76±6.24)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3例,专科学历有10例,专科以下学历有21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相关家属在治疗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教育前后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对比[n(%)]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家属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具体如下: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深入,儿科门诊室相应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加,相关护理人员首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对新药物的药性、配伍禁忌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了解掌握,通过开讲座等形式让相关护理人员能学习最新专业知识与技能[3-4]。另外,护理人员要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对患儿及家属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在输液前让患儿家属对患儿加以安抚,防止衣物将其头部或穿刺部位加以覆盖,在出现药液感染及输液反应等不良现象时要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加以治疗,同时将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儿家属,使其对用药事项能加以正确认知,不能擅自对输液速度加以调节,影响患儿病情康复[5-6]。
1.3 护理指标
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及预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
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统计教育前后患儿家属对所患疾病、所用药物及预防知识三项基本内容掌握情况,知晓率越高,教育程度越好。护理满意度:两组患儿家属在出院时填写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分为满意、良好以及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越高,教育程度越好[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数据,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对比
患儿家属经教育后,对患儿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教育前(P<0.05),如1所示。
2.2 教育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教育后(34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中,满意:良好:不满意各占比例为20:13:1,总满意率为97.05%;教育前(34例)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中,满意:良好:不满意各占比例为18:10:6,总满意率为82.35%。经教育后,总满意率高于教育前(χ2=3.9813,P=0.0460<0.05)。
3 结论
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门诊输液室相关护理人员与患儿具有较短的接触时间,不合理的操作可能对患儿家属留有不良影响。患儿在进行输液时往往会有恐惧心理,不能积极配合相关医师加以治疗,时常出现多次穿刺现象,对其血管造成损伤,使得相关护理人员操作难度加大,造成患儿疼痛感剧烈。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患儿在治疗期间对其及相关家属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能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让患儿积极配合相关医师加以治疗,使得静脉穿刺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确保整个输液过程能顺利开展[9-10]。护理人员首先要不断优化自身专业技能,同时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在患儿输液时要满足其自身及家属合理需求,采用报纸、杂志及电视等形式让患儿家属能对健康小知识及自身疾病或药物等问题加以了解,转移患儿注意力的同时,使得患儿输液质量得以显著提高,不断优化患儿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使得护患纠纷得以有效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输液满意度[11-12]。
本次研究中,患儿家属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患儿家属对患儿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教育前,总满意率也高于教育前(P<0.05)。由此可证: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能有效提高其自身对患儿健康知晓程度,同时显著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