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价值分析
2018-11-02施丹
施丹
留置胃管作为常见的治疗措施,多用于患者的胃肠减压及鼻饲之中,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和日常营养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1]。而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在未经过医护人员的同意下,插管意外或人为的被拔出、脱落,其原因多分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者自行拔除等[2]。UEX作为一种护理意外,它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经济损失,还会耽误病情甚至于危害到患者的生命[3]。因此,为了预防这样的不良事件发生,本文对品管圈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9月期间进行胃管留置的康复科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试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3.2±6.2)岁;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5.7±5.9)岁。对比两组间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管道护理。试验组患者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由8名康复科护理人员组成品质管理小组(QC小组),选出圈长1名,其他7名均为圈员。在品质管理小组中进行头脑风暴法,对目前存在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问题进行讨论,并确定应对措施;(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胃管重要性讲解,并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性进行普及,提高患者依从度;(3)护理责任人进行留置胃管培训,改进胃管固定的材料及方法;(4)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等,判断患者是否具有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5)保证患者的口腔清洁,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6)胃管留置的患者通常会因咽痛口干等情况产生焦虑感,护理人员要多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7)加强留置胃管患者巡视次数,尤其在床旁交接的时候,接班的护理人员需要确认胃管的固定情况并进行记录,以免因了解不足而增加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
1.3 评价指标
由护理责任人负责收集两组患者的UEX数据,计算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护理责任人进行打分,采用100分制,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开展QCC活动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试验组评分(95.2±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86.3±4.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11.795,P=0.000)。
3 讨论
品管圈(QCC)又称品质管理小组,最初起源于日本,多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人员工作效率[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逐渐进入了医院的工作之中[5]。而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团队协作力,并且由于头脑风暴的进行[6],培养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7]。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n=62)
留置胃管作为脑卒中、肠梗阻、重症胰腺炎等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保障,在胃肠减压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胃肠道功能修复作用,防止了胃肠道的扩张以及吻合口漏,且在另一方面,通过管道鼻饲还能保证患者的营养补给[8]。因此,如果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再次伤害,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9]。因此,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十分的必要[10]。在本次研究中进行的品管圈活动,让相关的护理人员更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了留置胃管的相关知识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工作责任心,在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同时,也拉近了医患距离,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1-12]。
综上所述,品管圈的进行可以有效的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并且能够提升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推广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