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拉陵灶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2018-11-02魏国廷白生皓姜登峰安海西
魏国廷,白生皓,马 伟,姜登峰,安海西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00)
0 前 言
拉陵灶火金矿位于东昆仑山南坡俯冲杂岩增生带内,介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属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1-3]。自20世纪50年代,先后有多家地质单位和科研院所于该区开展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圈定多处水系异常和土壤异常,并于蚀变破碎带中控制一定数量金、铜矿(化)体,且对东昆仑成矿带的区域成矿地质环境、找矿远景和成矿系列等作了综合研究[4-6],为区内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奠定详实的基础和理论指导。2008年以来,通过于异常区内进一步开展槽探、钻探等基础地质工作,圈定含矿蚀变破碎带3条,金矿体13条,确定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1 成矿地质背景
区内发育有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变质岩、中上元古界万保沟群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奥陶系纳赤台组长石砂岩、泥盆系牦牛山组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熔岩、三叠系洪水川组砂岩和闹仓坚沟组灰岩以及八宝山组粉砂岩;褶皱构造常见,以苏海图河脑东侧向斜、拉陵灶火沟脑向斜和加祖它士复式背斜等为主,断裂构造发育,可分为近EW向、NW向和NE向三组,以NWW向昆中断裂、开木棋河上游—灶火河上游断裂和开木棋河沟脑—拉陵灶火沟脑断裂为主;元古代—中生代侵入和喷出岩浆活动频繁,以闪长岩、花岗岩、火山碎屑岩和安山岩为主,石英脉和花岗岩脉等脉岩发育,但规模一般较小且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矿区范围内出露有元古界万保沟群、奥陶系纳赤台群、中下三叠统及第四系(图1)。其中,万宝沟群在矿区范围内大面积出露,岩性以碎屑岩组砂岩和火山岩组粉砂岩、玄武岩为主,与区域金矿化关系密切[7],M7金矿体及多处Au矿(化)点均分布其中;奥陶系纳赤台群呈NWW向延伸,岩性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出露安山质凝灰岩;三叠系地层发育有洪水川组砾岩、砂岩和闹仓坚沟组粉砂岩;沟谷、山前等发育第四系冲洪积物、残坡积物,以砾石、中粗粒砂、细砂和粉砂为主。
2.2 构造
区内共发育9条断层,总体走向多为NWW向或近EW向,其次为NE向。区内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非常密切,以F1和F3断裂为代表,不仅是成矿的诱发体和载体,同时也是控矿构造。其中:F1断层为区域性F52断裂在区内延伸部分,贯穿矿区北部奥陶系纳赤台群,为挤压性质的逆断层,倾向北,倾角25(°)~52(°);F3断层为区域性F53断裂在区内延伸部分,贯穿矿区中部,没于第四系,西段近东西向,中、东段为北西向,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断层,倾向南,倾角30(°)~63(°)。二者皆具多期次活动特征和分支复合现象,破碎带宽10~30 m不等,碎裂岩、压碎岩、断层角砾岩发育,并见有黑色断层泥和石英脉,黄铁矿化、交代蚀变现象明显。
1 第四系;2 粉砂岩、生物碎屑;3 砂岩、砾岩;4 长石石英砂岩;5 火玄武岩;6 灰岩;7 粉砂岩;8 砂岩、粉砂岩;9 花岗闪长岩;10 石英脉;11 花岗斑岩脉;12 断裂及编号;13 地层界线;14 破碎蚀变带及编号;15 金矿体及编号
图1青海拉陵灶火金矿床矿区地质
2.3 岩浆岩
侵入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为主,集中出露于矿区西北部,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此外,受断裂构造影响明显,区内脉岩较为发育,以花岗斑岩脉和石英脉为主,其中花岗斑岩脉主要分布于万保沟群火山岩组中,并受F8断裂控制明显,石英脉多赋存于万保沟群的碎屑岩组,以灰色和灰白色为主。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蚀变带特征
根据区内矿化带赋存位置,将含矿蚀变带分为Sb-2、Sb-3及Sb-4(图1),其中:
Sb-2含矿蚀变破碎带位于矿区北部,全长约1 km,宽约150 m,NWW向展布,北倾,倾角35(°)~57(°),带内圈定金矿体2条(M1、M2),金矿体平行于含矿蚀变破碎带走向呈带状、脉状展布;
Sb-3含矿蚀变破碎带位于Sb-2南侧,与Sb-2近于平行,全长约1.7 km,宽20~80 m不等,北西西向展布,北倾、倾角55(°)~70(°),带内圈定金矿体10条,其中M4、M5和M6最具规模,金矿体沿蚀变带走向呈带状、脉状展布;
Sb-4含矿蚀变破碎带全长约2.0 km,宽10~40 m不等,岩性组合为浅黄色碎裂岩、浅黄色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长石石英砂岩及黑色—灰黑色蚀变碳质千枚岩;该带控制金矿体1条,长约1.3 km,发现金矿化体1条,长约1.5 km。
3.2 矿体地质特征
于3条含矿蚀变破碎带中发现并圈定出金矿体13条,部分金矿体特征见(表1),其中:
M3金矿体由探槽TC06、TC09以及ZK1901、ZK1101和ZK1103等7个钻孔控制,长约800 m,真厚度2.99 m,最高品位5.43×10-6,平均品位1.48×10-6;矿体北倾,倾角55(°)~70(°),NWW向脉状展布;含矿岩石主要为破碎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图2),矿化蚀变类型主要为碎裂岩化、硅化、高龄土化、褐铁矿化及黄铁矿化。
表1 拉陵灶火金矿床矿体地质特征
1 第四系沉积物;2 长石石英砂岩;3 炭质板岩;4 破碎蚀变带;5 石英脉;6 黄铁矿化;7 碎裂岩;8 钻孔及编号;9 探槽及编号;10 金矿体及编号;11 矿化带;12 钻孔深度
图2拉陵灶火金矿床03勘探线剖面
M7金矿体由TC08、TC11和TC12等4个探槽控制,长约1.3 km,真厚度1.85 m,最高品位9.86×10-6,平均品位5.40×10-6,NW向脉状展布,与围岩界线不甚清楚;赋矿岩性主要为硅质岩,矿化蚀变类型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
3.3 矿石特征
矿石以为硅化黄铁矿化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烟灰色细脉状石英脉;矿石矿物以褐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铁矿,其他金属矿物少见,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二者含量超过80%,其次为绢云母,含少量方解石;金矿石平均品位1~5.79×10-6,伴生银,品位3.95~84.0×10-6。
4 矿床成因
4.1 控矿因素
区内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体,均位于F51断裂以南的次级断裂形成的蚀变破碎带内。金矿(化)体的形态严格受到F1、F8构造控制,F1、F8断层及其蚀变破碎带为成矿空间及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通道。
4.2 矿床成因
区内金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金矿(化)体主要位于F52断裂及其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次级蚀变破碎带内,多组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空间。目前已知的金矿(化)体多赋存在纳赤台群的碎裂岩化、碎斑岩化长石石英砂岩和万保沟群碎裂岩化、碎斑岩化、强褐铁矿化硅质岩中,矿(化)体产状大多与岩层产状一致,矿石除金含量高、蚀变较强烈外,其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均与含矿母岩相同。金矿(化)体受断裂和走滑断层控制的特征较为显著,且岩石具有强碎裂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一般发生在构造破碎带中,其余地段上述特征不明显。综上所述,拉陵灶火金矿床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5 结 论
1)拉陵灶火金矿床地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2)通过槽探和钻孔等工程控制,矿区范围内共圈定蚀变破碎带3条,金矿体13条。
3)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NWW向和近EW向蚀变破碎带中,且受断裂控制明显,岩石具有强碎裂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