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观察
2018-11-02陈贵斌
陈贵斌
作者单位:110041 沈阳,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女性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定义为产后24 h内顺产失血量>500 mL或者剖宫产失血量>1 000 mL的出血[1]。有资料显示,PPH发生率约为2%~3%,因PPH导致死亡的病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25%,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2]。长期以来,有关PPH的临床护理工作一直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护理路径概念的推广,其在PPH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涵盖了循证护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内容,使PPH的护理逐渐由传统的经验护理进展为现代的规范化护理[3]。为此,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针对PPH的护理工作,总结其对PPH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2017年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3例。本研究已履行告知义务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护理路径组年龄23~31岁,平均(27.4±5.2)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4例;孕周38~40周,平均(39.2±1.3)周;新生儿体重3.2~4.3 kg,平均(3.8±0.4)kg;身长46~52 cm,平均(47.4±3.6)cm。常规护理组年龄23~30岁,平均(26.9±4.7)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孕周37~39周,平均(38.6±1.4)周;新生儿体重3.1~4.2 kg,平均(3.7±0.5)kg;身长45~53 cm,平均(48.3±3.4)cm。两组对象的母婴各项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围产期护理,包括入院宣教、产前教育、产后病情观察等。1.2.2 护理路径组 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工作实际人员配置、业务水平及护理人员经验制定护理路径实施内容[4-6]。
1.2.2.1 分娩前 首先,对产妇的全身状况进行系统化评价,术前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对可能导致产后PPH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其次,对产妇进行分娩相关的健康教育,着重讲解PPH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在次,对产妇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消除其对分娩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最后,术前对产妇进行生活指导,包括围产期饮食、营养、哺乳等内容。
1.2.2.2 分娩中 重点监测产妇和胎儿生命体征,包括监测产妇宫缩、宫底高度、宫口扩张、阴道出血及产程进展情况;监测胎儿胎动、心率等。尤其是进入第二产程后,指导产妇合理使用腹部力量配合宫缩进行分娩。对于分娩困难者,医务人员可给予手法或者器械助产。
1.2.2.3 分娩后 产后当天: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观察宫缩、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注意是否存在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等导致PPH的诱因。产后2 h可嘱咐产妇少量适当饮水,热敷并配合按摩下腹部,促进产后子宫恢复。产后6 h可嘱咐产妇适当进食,食物应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宜少食多餐。此外,保持产妇外阴清洁,可用无菌温水擦拭外阴。指导产后早期进行哺乳,指导其进行新生儿护理。产后次日至出院:协助产妇做好乳房护理;指导产妇与新生儿共同生活;了解新生儿喂养情况。出院前,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定期检查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等。
1.3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6 h、12 h、18 h及24 h的出血量,并统计出血量达PPH诊断标准者的数量。出血量评估方法采用称重法,具体为使用一次性卫生垫湿重减去一次性卫生垫干重,然后评估失血量,具体换算比例为1.05 g为1 mL[7]。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血量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PH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2 h、6 h、12 h、18 h及24 h的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常规护理组达PPH诊断标准6例,占13.95%;护理路径组达PPH诊断标准1例,占2.33%,两组PP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8,P<0.05)。
3 讨论
PPH是阴道分娩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产妇分娩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导致PPH常见病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8]。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临床路径具体是由临床各学科专业人员以循证医学原理为基点,借助多样渠道采集到与某种疾病相关的有效资料,预先把医疗活动编制成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相关专家结合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精华,将护理活动和检查制定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其应用于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体现的价值是巨大的。
表1 两组产后各时间点出血量比较(mL)
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PPH预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组产后不同时间点,护理路径组各时间点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路径的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而且达到PPH诊断标准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护理路径组亦少于常规护理组,这说明护理路径进一步减少了PPH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我们推荐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在参照同行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单位专业水平、人员配置和周转情况,合理设置适合本单位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以期进行规范化的护理工作,预防PPH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