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函数
2018-11-02刘冬平
刘冬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 510635)
2018年3月,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了2018年的消费热点,旅游已经连续四年蝉联大调查消费热点榜首。大调查连续十年对中国人的旅游消费意愿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旅游意愿以44.52%的高比例再次绝对领先。事实证明,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人次突破50亿大关,相当于全国每个人一年旅游3.7次,稳居世界旅游市场榜首。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国国内旅游及出境旅游人次近年来一路飙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旅游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却是美好生活的体现。2018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显示,最想看世界的是年收入8万~12万的中等收入人群,按年代划分主要人群是90后和70后。大调查的数据显示,2017年亲子游比2016年爆增200%,毕业游增长50%,定制游增长220%。
我们知道,收入增加,消费就会增加。收入增加1元,消费会增加多少呢?花在旅游上的消费又会增加多少呢?选取2000—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旅游花费,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通过Word软件可以得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旅游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收入增加1元,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4元,旅游消费增加0.01元;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4元,旅游消费增加0.05元。
一、消费函数概述
凯恩斯(J.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认为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0+bY,式中,C为消费,Y为收入,C0为自发消费部分,b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b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一是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二是0<b<1;三是随收入增加,b递减。
弗里德曼(M.Friedman)在《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依据长期、持久收入,既包括前期收入,也包括以后各期期望收入。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为表示持久收入,Ytt表示t时刻收入。
此外,还有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以及霍尔(Hall,Robert E.)的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等等。
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和旅游消费函数
选取2000—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见下页表1),将表1中这两组数据输入Word软件,利用Word软件的图表功能可绘制出以下散点图(见下页图1),图1中,X轴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轴是人均消费性支出。从图1中可直观地看出,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Word软件的图表功能,在这些点之间可以画出一条趋势线,并得出方程:
这就是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其中X表示收入,Y表示消费,边际消费倾向为0.6426。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6426元,自发消费(收入为零时的消费)等于1 087.6,且大于0,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6426在0—1之间,符合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在统计学中对变量进行线行回归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时,R2为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可以由回归平方和解释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越好,模型越精确,回归效果越显著。R2介于0—1之间,越接近1,回归拟合效果越好,一般认为超过0.8的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从图1中可以看到,R2=0.9996,几乎接近1,这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模型精确,回归效果好。
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算法一样,选取2000—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旅游花费(见表1),可以得出中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函数(见下页图2)。Y=0.0118X+632.14
图2 2000—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函数
三、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和旅游消费函数
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算法一样,选取2000年、2003—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见表2),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2013—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是按新口径统计的,加上2013—2015年数据,画出的直线中,自发消费为负数,与实际不符,故没有采用。加上2001年和2002年数据,画出的直线中,自发消费也为负数,与实际不符,故也没有采用。
同上,选取200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旅游花费(见表2),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居民的旅游费函数:
表2200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消费支出和旅游花费
四、消费函数评价及促进我国旅游发展的建议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根据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函数算出的人均旅游花费与《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均旅游花费相比,平均误差为0.3%和0.7%,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函数模型的结果优于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函数模型,由于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基数较小,所以误差较大。直观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优于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函数模型,根据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算出的人均消费支出与《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均消费支出相比,平均误差为0.1,最大误差为2001年的3.5%,计算值为5 495.6元,实际值为5 309.0元,模型得出的结果最好。
按照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函数模型算出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0.64小于农村的0.74,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0.01小于农村的0.05。消费函数模型结果符合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收入增加1元,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4元,旅游消费增加0.01元;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4元,旅游消费增加0.05元。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中国旅游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效果会更大一些。200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226.6元,2015年上升到554.2元,同比增长145%,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增长45%。
收入增加1元,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增加0.01元,看起来好像很少。其实,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依据长期、持久收入。美国人口调查统计局、美国旅游资料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外出旅游度假活动与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旦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超过某一临界点,该家庭外出旅游度假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这一临界点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 000~5 000美元/年[1]。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74元,按当年汇率(6.4997~6.9526),折合成美元大概为3 700~4 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跨入这一国际公认的临界点,外出旅游的需求将快速增加,这也与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
2016年我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即每3户家庭就有1户家庭拥有汽车。2013—2016年我国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四年时间增长10.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开进中国的家庭,自驾游越来越得到人民的喜欢。据2015年《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自驾游人数达23.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次58.5%。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国旅游消费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继续火爆,民宿入住率爆满。随着旅游热的到来,各地政府要提升职工带薪休假满意度,真正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制度改革已在山西、河南、浙江等省试点,公众出行成本有望降低。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消费结构,“行、食、住、游、购、娱”六大方面,交通占20%~30%,占比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