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2018-11-01张洪娟
摘 要: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小学阶段六年十二册书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郭思乐语)。
关键词:单元导读;预习;导入
有幸结识了滨城区教研员宗老师,结识了他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并和我校老师一起参与研究这项课题。借由我校张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导读课,谈几点我的思考和看法。
一、 导入环节
背诵《语文帮》上两首古诗。这一环节不是单纯为了课堂导入而设置,而是紧扣读写诵一体化的要求,和经典诵读对接,形成资源之间的融通,提高整体效益。在学生背诵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引向诗的内涵: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诗以言志)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最后老师总结作者表面写的是动物,实际上给动物赋予了人的精神,表达了人生的志向。动物是有内心世界的,动物与人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一组课文,看看人与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尽量让这两首诗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运用这些诗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前面引、中间插、后面带的方式,将经典诵读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
二、 了解单元导语
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在此环节应注意如何教会学生准确的概括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老师要关注学生理解中的模糊点,引导大家讨论如何概括,讨论明晰后,再讨论谁概括得好,为什么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这一单元的核心。所以理不辩不明,辨析真的很重要!
三、 通览教材,梳理收获,提出问题,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这一环节,用圈画和提炼关键词的方法画出思维导图是关键。
四、 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设想
通览了这组课文,除了读课文写生字,你觉得还有什么事可做?当学生提不出来时,引导他关注教材中的有效信息,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 指导预习
明天要学《老人与海鸥》了,大家想想课前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呢?(如查背景,查作者的相关资料)
有几点需要注意:
1. 思维导图的确定要根据单元导语而设定。画思维导图的意义:在内容方面,提炼关键词。在我们细读文本概括主要内容时,指导学生怎样概括更好;在文章写法上,浏览时没关注到或模糊的地方,关于文章的写法有没有更新的认识;通过浏览产生的问题,这是细读文本时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带着问题和收获,再读这些文章,把原来思维导图中模糊的清晰化,原来粗略的精细化。有疑问的解决它,单元导读课就是进行粗线条的梳理,锻炼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明确如何读这篇文章,把握文中的关键东西,这是检视性阅读重点训练的能力,为下一步的精读指导课做准备。
2. 当学生提不出核心问题时怎么办?
课前准备:研读文本,搜集资料。课上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讨论哪些问题有研讨价值?让学生明确今后提问题要多提这样的问题。
3. 交流导图的意义:讨论如何提炼概括关键词,提升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文本的能力。
单元主题犹如一根红线,它贯穿着单元教学的始终,尤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上,它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隐形抓手。在这种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型下,学生主动奔向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这也正是教师努力上好这种课型的最大动力。
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我认为单元导读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的体系。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一種好方法。因此,“单元导读课”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曾玲莉.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J].江西教育,2007(24).
作者简介:
张洪娟,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