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矫正路径分析

2018-11-01康菲菲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

康菲菲

摘要:道德冷漠实质上是对道德的冷漠与麻木,是一种善的缺失。针对此现象,首先,我们要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其次,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自我修养,提高道德能力;最后,要推动德法相互融合,以法促德,保障道德践行。

关键词:道德冷漠 道德行为 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18-02

道德冷漠的产生并非是因为道德主体对于道德知识的缺乏,而是对于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与道德践行的缺失,是一种道德责任的推脱与漠视。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对于道德冷漠的研究,各界学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论,本文主要从伦理学视角对其进行基本内涵的阐述。在伦理学视角上,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冷漠,它是指道德主体因道德认知以及道德情感等原因而引起的道德知、行不一,对道德行为的不作为和漠视,即道德主体虽然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对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认知,但仍然对所面对的社会道德现象以及社会道德要求和社会道德责任视而不见,对道德人际关系持麻木态度,对道德践行知而不行,是一种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模式反映了道德主体在心理层面的伦理困境以及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扭曲认识。道德冷漠实质上是对道德的冷漠,是善的缺乏以及道德感的丧失,人一旦丧失了道德感或者是道德的是非感,那么道德于他而然就已经死亡了,他不会相信是非善恶、应当与不应当、赞美与谴责,因而道德于他也就如同路人,没有了内心的波动,变得麻木不仁。道德冷漠的具体表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道德情感的缺乏。道德冷漠典型特征就是道德情感的缺失。道德情感是人道德品质的内在构成要素,是个体对于道德行为的认识以及情感上的敏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缺乏会使人们对是非、善恶等道德感受力下降,使得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虚化,未能内化为道德主体自身的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缺失会使道德主体对于自身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认识不清,使得道德认知向道德信念转变受阻,使道德义务和责任变得模糊。

其次,道德判断的不恰当与丧失。道德冷漠的另一点典型表现就是道德判断的不恰当,甚至是道德判断的丧失,对于各类道德问题和道德事件抱以不判断、不思考或者是明知应为而不为之的消极态度。道德判断是“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①道德判断有直观判断和理性判断,所谓的直观判断是指主体在遇到某一道德事件时,根据已有的道德知识而作出的不假思索和考虑的判断,而理性判断则是指依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基础,根据社会道德法则以及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况而作出的全面、综合的判断,无论是哪一种判断都会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感知。

最后,道德行为和道德责任的不作为。道德行为和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在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判断力的基础之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动力以及自觉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不作为多指主体在面对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时的一种麻木与漠视,是道德主体依照自己的主观思维做事,对于社会、他人的危险视而不见、无所作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成为“恶者”。道德行为和道德责任不作为主要有两个表现:首先,表现为个体利用自己道德意志和权利的自由,对自己应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行为不加作为,无视和违背社会道德秩序和伦理道德规范;其次,表现为主体将自己的行为看作个人行为,脱离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不去承担自己的各项道德责任。

二、道德冷漠矫正路径分析

(1)就社会层面,要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净化社會道德环境。首先,加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公德意识。人的社会性在本质上已经设定了人与人直接的道德联系。道德关联存在于社会关系中,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联系中。为避免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我们要不断改善“陌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隔阂,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道德联系。同时,要提高道德主体的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改善社会私利主义盛行的风气,大力提倡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规范。

其次,崇尚道德榜样的力量。社会道德榜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地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道德榜样对人的影响通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道德模范行为对个体内心的启迪、感染而发挥作用。在宣传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优势,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大众。从而使道德大众在榜样影响之下,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再次,不断推动以法促德、保德,保障道德践行。法律以及制度与道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道德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规范性特征,当前道德冷漠现象的发生与当前我国的道德保障救助制度与法律不完善密切相关。为此我们要加强相关层面的制度和法律建设,以此来保证道德践行。另外还要不断健全道德奖惩机制和法律规定,维护道德权威。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利用奖罚机制来促进人们的道德行动,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从而改变社会道德冷漠现象。

(2)就个体层面,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自我道德修养。首先,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道德认知。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道德个体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的有效途径。矫治“道德冷漠”,必须首先要强化道德教育,在全社会进行个体道德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吸收和汲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同时也要借鉴优秀国外成果,在当前社会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促使个体形成全面而正确的道德认知,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对个体道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塑造优秀道德人格,坚定主体道德信念。塑造优秀的道德人格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优秀、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是促使个体作出正确的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一个在道德上真正健全的人必然是具有优秀的道德人格的人,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道德个体才能坚定其道德信念,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与推脱。坚定的信念对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可以使得道德主体能够坚定履行道德义务,会使得道德主体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在道德信念的支撑下,道德主体会让善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在遇到道德事件时,能够使自己有坚定的道德勇气和意志,作出理性的道德选择。培养出“特立独行、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有担当、‘立于天地之间的道德人格”②,为善行、善举的沿承“保驾护航”。

最后,提高公民道德责任意识,践行道德行为。道德责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层出不穷,使得社会个体的道德责任不断弱化,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责任意识,促使公民践行道德行为迫在眉睫。我们要加强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中自我价值与自我责任的认识,让个体清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以及他人是紧密相连的,自己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和他人的发展,因此,必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激发主体的道德激情。个体在不断地承担责任,践行责任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得以体现。

注释:

① (英)杜蒙特.价值判断[M].马俊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② 于光.德育主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李海艳.道德冷漠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邱杰.当前治理“道德冷漠症”的理路探讨[J].道德与文明,2014(6).

[3]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陈伟宏.道德冷漠与到的能力的建构[J].道德与文明,2016(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道德
道德一论
学术道德实践过程中“知行合一”的相关路径讨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