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研究

2018-11-01唐欣芸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唐欣芸

摘要: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开创者,他的工具理性批判理论在整个法兰克福学派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进行工具理性批判的重要依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霍克海默批判了工具理性,在此基础上,他也对文化工业的缺陷进行了批判,并且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了科学技术。他认为工具理性会使人思维程式化,人类想象力丧失,事物标准化,以至于导致极权主义的产生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 工具理性批判 霍克海默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98-02

马克斯·霍克海默(M.Max Horkheimer) ,1895年出生于德国,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开创者、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启蒙辩证法》对工具理性批判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十分不满,并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他的理论也影响到了今天。

一、霍克海默对理性的划分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首先运用理性,摆脱了神话,人类自身得到了解放。进而,霍克海默把理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自身解放及人类事业服务的理性,另一类是工具理性,它是一种计算工具,以利己主义为目的。霍克海默在《工具理性批判》一书中,把理性分为了“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主观理性即工具理性,它只关事情所达到的目的及其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对于目的自身的合理性却极少关心。它遵从理性的批判原则,但不是运用理性进行批判和反思。客观理性,即批判理性,是主体对于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能力,并且把最高的目标设定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关心至善及如何实现至善的价值目标。主观理性成为启蒙理性运行的重心,并逐步代替了全部理性。

霍克海默认为,人们平时所理解的理性是主观理性。主观理性强调的是物体的实用性,认为理性的东西是用来满足人的需求的。人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断地去寻找各种工具来满足和实现自身目的。理性行为是人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各种手段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当人不再关注自身目的,转而关注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时,理性就工具化了,成为工具理性。目的的重要性被达到目的手段所取代。因此,工具理性的核心就是手段成为人们追求的一切。客观理性是对最高的善的追求,把人类至善状况的价值目标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是大多数哲学家追求和提倡的观点。我们不能凭借个人目的和需要去评价它是否有价值,而是必须根据客观理性来判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理性的客观内容逐渐被工具理性取代,工具理性成为人们判断的标准。

英国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由于受到了工具理性的影响。科学技术作用于自然,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运用工具理性摆脱了束缚,获得了人类的解放。然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注重实际效用,使得价值理性日益衰落,于是人的精神和本性发生了分离,人类的思想丧失了批判的作用,人变成了科技的仆人。造成异化的原因,即资本主义威胁理性,使之变成制造一切的工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人类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异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在计算的作用之下,产生了唯科技主义的工具理性。

二、工具理性造成的危害

(一)使思维程式化

人们为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先进的设备,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人类为了能胜任工作,对自己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为实现这种要求,人类越来越雷同于机器,像机器一样工作,成为机器的奴隶。工具理性把一切变成了数字,人类的思维开始像程序一样具有固定的思考标准,以前具有批判眼光的人,现在看待一切现象都觉得是合理的。人的本性在工具式的物化过程中越来越堕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演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对利益的追求和计算也渐渐取代了人类情感的积淀。

技术的统治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霍克海默认为,科技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方式产生,“在这阴冷的光线背后,新的野蛮种子正在生根结果。”这里所讲的“新的野蛮种子”将会导致人的思维因为重视科技的效用性,而轻视对人自我的追求,同时,也使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丢失了自我意识和自由。因此,技术的高度复制的后果,就是使人类理性变成纯工具化,工具理性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世界一切事物是可被精确计算的,这就导致了数学程序成为思维的程序,人忘记了理性自身的超越性和批判性,思维越来越程式化,人类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符号化。思维的客观化成为工具的化身,以至于以后,机器能彻底替代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不再是实现真理、发挥个人潜能和实现自由,而是如何与机械化协调一致。“思维把自身客体化为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我推动过程,客观化成一种机器的化身,这种机器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以便最后思维能够被这种机器彻底替代。”人类的工作不是利用机器,而是补充机器的不足。由此可见,机器正在利用人类。

人类的创造力在享受商品的过程中被压制了。当今,人们的想象力渐渐萎缩,市场中一切商品都抑制着消费者的创造能力。其中,书中提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有声电影,它虽然能使观众快速理解它想表达的思想,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具体细节,制约了观众的思维,抑制了观众的想象力。工具理性把娱乐变成谎言,带来的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盲目的心满意足。

工具理性使人类丧失了自我意识,“因为在今天,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意识形态被事先安排好,“不管是在权威國家,还是在其他地方,装潢精美的工业管理建筑和展览中心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不由让我们联想到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工人在流水线上像一台机器一样工作,劳动的过程使工人们养成了像机器一样的机械反应。人在劳动中忘却了自身,心中只有劳动,只有财富的不断增加。劳动丧失了人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然而,霍克海默认为,“让劳动者软弱无力不只是统治者们的策略,而且也是工业社会合乎逻辑的结果。因为工业社会竭力想摆脱本来的命运,最后却还是落入了这一本来的命运。”人类必须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有思想有肉体的人,要像机器一样去思考和工作。统治者不强求每个人都依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工作,人们可以自由地思考,但是,如果人们这样做了,那么这样做的人将会成为异类而被世界所排斥。

充裕的物质生活,充满了对人的操纵和控制,压迫着人们,以至于使人成为技术的机器、商品的奴隶。人像机器一样去思考、去工作,颠倒了人和机器的关系。人类从感性与理性的复合体、心灵与身体的统一体,变成没有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只知道一味顺从的奴隶。异化了的理性使精神压抑住了,这类似于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性的人”。工具理性把有关技术和经济的东西放在首位,把一切创造、意识的存在驱逐得无影无踪。精神世界的分离,使人的本体意识、批判意识、道德意识等等也随之逐渐消解。这类似于福柯直言的“人之死”,在他看来,人类作为意识和认知的主体,正在走向死亡。

(二)导致极权主义的产生

工具理性的产生务必会导致极权主义的产生。统治者对于垄断和统治不再有意回避,暴力的剥削制度变得越来越公开化,统治者的权利也越来越膨胀。统治者对人的压制导致了人类的反叛。但人类自身并不知道,人类认为,这种压抑给他们带来了幸福。正如书里所说,“有一种情况堪称无可救药,这就是:最真诚的改革家用支离破碎的语言主张革新,而连他们都接受了精致的范畴机器以及背后的糟糕哲学,从而强化了现存制度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他们想要打破的。”而人类这样的认识导致了统治者对人们的控制越来越多。世界上,除了统治者本人外,任何人的权利都失去了保障。统治者将自己假扮成为救世主,将自己描绘成为人类美好事物的化身。然而,他们却坚持着“谎言就是真理”“自由就是奴役”的统治真谛。

《启蒙辩证法》在奥德修斯的故事中也提到,奥德修斯以“无人”来否定自身而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奥德修斯对众神欺骗,并且把欺诈和牺牲当作欺骗手段,获得了自己的统治意识。霍克海默以奥德修斯狡诈的形象来比喻资本家,认为他们对人类的欺骗已被神圣化了。人们听信于他们,坦然接受了社会的不公平。工具理性集权力于一身,并不断扩大和推广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使人类丧失了独立决定和判断的能力,人类生活越来越依赖科技。人类也因此以伤害自己追求幸福和自由的能力换取生存的基本功能。

纳粹主义利用工具理性的野蛮殖民性,把它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异化为极权主义。“在强制统治下,人类劳动已经摆脱了神话;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强制统治下,人类劳动却又总是不断落入神话的魔力之中。” “人民在期待,这个毫无结果的世界,将被一种总体性置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已经成为这种总体性,并且在这种总体性面前他们已显得无能为力。”它向人们许诺,跟随他们的结果是幸福的。人们相信了他们的谎言,成为极权统治的社会基础。

(三)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

人们用科学技术弥补了人类器官的不足,或者说科技是科学理论和技术生产的中介。可以说,科技应当被看作人类生活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人们所最求的目的。但是,《启蒙辩证法》中提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工具理性完全取代了理性啟蒙,人类对自然的操控的程度也随之增加,科学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中性的选择工具,或者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工具,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

因此,霍克海默认为,自然把启蒙的异化过程完全呈现了出来。工具理性在改变人类的活动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这是人们不曾预料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奥林匹亚宗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一直到资产阶级无神论这些西方文明的转折关头……对内在自然和外部自然的征服就会成为人类生活的绝对目的。”

由此可见,人类在选择臣服于自然还是征服自然的时候,选择了征服。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一直没有停止,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欲望和权利的膨胀,极大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造成了各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2]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M].柏林:费舍出版社,1967.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