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及高校就业指导改进分析
2018-11-01刘烨
刘烨
一、大學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自我定位不准确,职业理念不清晰
自我认知是对自我定位的分析,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行事风格、学习水平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长久坚持下去的工作。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不够深入,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由于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产生清晰明确的定位。
2.对就业形势认知悲观,态度消极
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即失业”,对就业形势呈现出悲观、消极的一面,把自己的失业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好,能够提供自己选择的职位太少。少数毕业生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自己放弃应聘机会,这种现象显示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误差,夸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进入社会求职存在畏惧心理。这种情况的产生是高校教学上的失误,没有给学生机会了解社会,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太少,没有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
3.“人职匹配”度有待提高
社会的职业千千万万,每个人都有许多选择职业的机会,换个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满足你所有的期待和愿望,无论什么职业总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之处是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匹配度,充分认识职业和自己需要具备的能力。多数大学生表示,我喜欢这个职业,我就想从事这个职业,但从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具备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水平。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策略
1.从政府的角度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情况也不同,以东北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为例来说,东北经济带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政府应该正确地利用东北经济带建设的巨大潜力,出台相应的有力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高校及时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构建就业的多元化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就业的机会。
2.从学校的角度
首先,学校要使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这是大学生将来在就业市场中占优势的基础。学校培养的人才现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其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这是旧式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的重大弊端,高校应该顺应新课改的改革理念,在重视学生理论传授的同时,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引入校企合作等新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学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一方面,了解政府的就业政策,与政府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并根据高校学生的现状提出相关的建议,切实为学生谋利益。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邀请知名企业来学校进行招聘,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最后,学校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创业扶持,设立专项的创业补助资金,使毕业生能够在创业初期缓解一点资金压力,同时要注意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追踪,并深入分析,为以后的学生就业传授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学生能尽量少走弯路,实现有效就业。
3.从高校学生自己的角度
首先,高校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未来就业的巨大压力。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不为将来找工作拖后腿。其次,高校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一要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条件,然后做出合适的选择。二要正确看待每一份职业。三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因为好的工作不是一时就能找到的,不要好高骛远,应先从实际情况来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熟悉市场的需求,再进行工作的变动,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往往会失去当前较好的就业机会。最后,高校生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21世纪最缺的人才就是创新性人才,而高校生作为国家未来的重要接班人,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创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秋余.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2]刘 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17):6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