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级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2018-11-01张海华
张海华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同时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吉林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目标,吉林省于2011年启动了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试点工作,探索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12年成为吉林省首批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地对人才培养的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种切实可行的“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即能级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下面针对以上试点专业,介绍能级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汽车机电维修技术人才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共同培养目标,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在培养对象和培养规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各自的课程体系来看,二者有一定的重合性和互补性。因此,当二者进行衔接时,要考虑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一贯性和层次性,能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遵循了上述思想和专业系统化的设计原则。
二、职业能力体系衔接
我们围绕汽车机电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对中职—高职一体化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目前国内的普遍观点认为,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高职主要培养策略层面的能力,策略层面的能力包括应用能力、统筹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以上能力分级,结合汽车机电维修职业能力体系进行进一步重构,为下一步课程开发和衔接作铺垫。
三、課程体系的衔接
每一门课程都以汽车机电职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为依据。不同的课程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每一门课程都贯穿整个中职和高职学习始终,不管是公共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在内容上都考虑中职到高职的延伸、深化和拓展,以专业课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为例,在中职期间重点学习和掌握电控系统基本结构、部件更换等简单的工作任务,到高职以后主要培养电控系统故障逻辑化诊断,并能使用车间的设备进行复杂的操作和检测的能力,强调工作完成的独立性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具体以模块形式体现。
每个模块都由若干个项目组成,根据在校学习时间安排,主要分八个学期实施,以底盘和制动系统检修为例,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在长春机械工业学校完成,并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第七学期到第八学期在我校完成,项目的复杂程度、难度和要求的能力随着学期逐渐增加,并且学生在完成每个学期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学习之后都能独立完成一些具体工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就能够“学以致用”。
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不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简单的衔接,而是两个教育层次有机的匹配,能级递进的整体化课程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优势:
(1)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教学条件弹性安排课程、模块和项目的实施学期。
(2)能和和企业订单项目相互配合,将企业认证课程有机融合到课程体系中,在第六和第八学期进行企业技能认证。
(3)以国家职业能力证书和企业技能认证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有利用同一中高职衔接接口标准,可移植性和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范爱民,张晓雷,覃 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5-58.
[2]温福军,黄俊刚,郭海龙.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