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01安玉环
安玉环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培养智慧、塑造个性、交流情感、传授知识等方面做到兼顾和平衡。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必修科目,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对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但是,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变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环境因素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很大的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语文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趣,这成了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轻松缓和的教学氛围是最为有效的,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觉那么枯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改变环境因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交流。教师只有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由此可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改变教学环境最为重要的一步。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和学生进行交流呢?教师可以主动地和学生进行课前互动,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或者是做一些小游戏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放音乐或者视频让学生观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然后在进行讲课;也可以在不让学生翻书的情况下,教师提出一个关于本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了解或者解答,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教学环境的压力,还能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轻松和自在。
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学生自身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摆正自身的位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只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把学生当作主体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要讲一则故事,可以先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语气描述出来,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这虽然看起来有娱乐性,但是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越来越重要,教师应该重视优化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兴趣关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有着越远大的目标,那么学习的推动力就会越大;反之,学生没有兴趣,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追求,遇到困难就会半途而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改善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成为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兆山.试论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J].学苑教育,2017(11):30.
[2]杨子孝.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留学生,2016(9):54.
[3]郑持富.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因素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6):58.
[4]黄翠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途径[J].学周刊,2017(16).
[5]林景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