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2018-11-01季敏
季 敏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胃镜室,江苏 南通 226000)
胃肠镜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诊断检查方法之一,但胃肠镜器具使得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产生疼痛、恶心以及血压、呼吸变化等一些的不适反应[1]。无痛胃肠镜检查是用轻度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减轻受检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减弱患者吞咽、咳嗽等保护性反射,使患者能够在无痛和安静的状况下完成整个胃肠镜治疗或检查[2]。同时,对护理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12月至2015年6月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21例,其中男68例,女53 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5.2±13.9 岁。排除患有哮喘、心功能不全、麻醉药物过敏史等。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2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循证方法 通过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亲身经历所反映的感受,和资料、文献及网络提出的问题,再将无痛胃肠镜检查问题与护理干预相对应,并对可操作性做全面综合性评估后作出循证护理方案。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痛胃肠镜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如下征询护理方法。(1)循证问题:循证护理首要步骤是治疗性沟通,优先考虑尊重患者的愿望和要求。在护理中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及年龄有的放矢,给予亲切和恰当的语言沟通,向患者提出是否有恐惧焦虑情绪,是否下颌关节脱位,麻药的疼痛、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等问题。(2)循证支持:根据患者所诉说的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方案实施。(3)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耐心给患者讲解、说明,告知患者检查的操作步骤,麻醉方式,麻醉药品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诊治,提高检查及治疗效果。(4)术中监护:协助患者卧于检查床准备检查,左侧屈膝卧位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放好一次性咬嘴,麻醉师给予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待患者全身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胃肠镜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即刻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如发生舌后坠,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双手托起下颌,以保持气道通畅。无痛肠镜检查时要循腔进镜,动作轻柔,遇有阻力时变换角度后再进,也可给予外力下体位调整。完成胃肠镜检查退出时应抽尽积气,以免患者腹胀[3]。(5)术后监护: 苏醒室应有专人护理,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前,应取平卧或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床两边应加护栏,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待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在家属陪同下方可离开。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对循证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进行评定,全自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2 结果
2组患者循证护理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和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中、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焦虑情绪(SAS评分)情况比较
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方法,是把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价值并可操作执行的对应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现代化的医学护理信息的实证为依据,科学性地提出护理措施,针对性强而效果显著。
无痛胃肠镜检查要求高端医疗设备、熟练的操作技巧,还需要护理人员的精细护理,才能顺利完成检查目的。本研究以临床胃肠镜受检患者所遇的实际感受为循证问题,采用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证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专业能力和整体护理水平。本研究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进行了分析比较,表1可见,患者在检查过程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变化较明显,两组检查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无痛胃肠镜操作不良反应,在降低临床检查风险和医疗隐患[5,6],保证患者安全和检查效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顺利完成检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