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宿迁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2018-11-01伟高华民潘光毓王露沙

治淮 2018年10期
关键词:泗洪县宿迁市平原

郭 伟高华民潘光毓王 露沙 朦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位于淮河水系中游尾部、沂沭泗河水系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km2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总面积8555 km2,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与平原沙土区。本文通过调查宿迁市水土流失及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出“一轴两片”的总体布局,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实现“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新宿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

1.类型与分布

宿迁市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坡面面蚀,分布在平原沙土区和丘陵岗地。截至2013年底,宿迁市水土流失面积528.16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17%。其中,平原沙土区208.00 km2,丘陵岗地 320.16 km2,分别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62%和39.38%。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 415.63km2,中度侵蚀 91.27km2,强度侵蚀 15.00km2,极强烈侵蚀 5.67km2,剧烈侵蚀0.59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78.69%、17.28%、2.84%、1.07%、0.11%。从表1来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泗洪县,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56.56%;其次是泗阳县,占27.40%;宿豫区占15.58%;宿城区和沭阳县最少。

2.成因与特征

宿迁市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是破坏森林植被、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开发建设项目施工等。

(1)丘陵岗地

丘陵岗地是宿迁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分布在泗洪县、泗阳县穿城镇和宿迁城区南马陵山地区,岗脊舒缓,地面标高20~50m(废黄河高程,下同),最高73.4m。泗洪县重岗山及宿迁南马陵山由上白垩系青山组安山岩和王氏组红色砂页岩组成,呈漫坡状蛰伏于冲积平原之上,其余多为垄岗,岗体由第四系粘、亚粘土组成,岗体舒缓。覆盖层主要有砂礓黑土、棕壤土和淋溶褐土等,质地较粗,结构松散,粘结力差,易发生水土流失。丘陵岗地地形相对复杂,山峦起伏,岗冲交错,汛期暴雨岗地表层土壤和山腰坡面易发生水土流失。

(2)平原沙土区

宿迁市平原分为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3大类。冲积平原分布在泗阳县黄河故道北侧及沭阳县柴南河以南地区,宿豫、宿城、泗阳的废黄河南侧,地面多为黄泛冲积黄色沙土;冲洪积平原分布在沭阳县新沂河以北地区和柴南河以北地区,还有宿豫区黄墩湖地区,由变质岩风化碎屑组成的山前洪积扇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颗粒组成西北粗、东南细,黏土颗粒含量高,地面低洼;湖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洪泽湖湖滨地区,地形向湖心区倾斜,主要由灰黑色淤泥质黏土组成,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但易涝。宿迁市平原沙土区地势相对平坦,东西高差10~15m,有坡度的地方面蚀和沟蚀极为活跃,由于降雨量多、雨强大、土质松散、粘结力弱,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差,在雨季易产生水土流失,造成河坡坍塌、淤积和淤塞,加之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使泥沙就近淤积,削弱了河沟正常的引水、排水、调蓄等功能。

二、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1.主要成效

近年来,宿迁市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灌区改造、河道治理等工程,有效改善生态及人居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一方面强化部门协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位,搞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河塘碧水、河道疏浚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针对水土保持监督、监测、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预防监督,做好综合监管工作。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矿山覆绿工程均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极大调动了群众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积极性,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宿迁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存在问题

(1)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需进一步提高

表1 宿迁市各县(区)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 单位:(km2)

宿迁市平原广阔,河网密布,植被较好,因此人们水土保持意识普遍不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目前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未得到全面控制,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项目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现象,有些项目即使办理了水土保持审批手续,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及时落实防治措施。

(2)城市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宿迁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防治措施滞后,导致生产建设项目对水土扰动的强度不断加大,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尚未完全纳入议事日程,水土保持项目审批及监督工作未全面展开,监管力度不够,监督检查尚未做到全覆盖,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总体偏软。

(3)综合监管亟待加强

宿迁市水土保持工作在体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间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机制尚未形成。各项水土保持法规及制度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公众参与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程序化监督管理、违法责任举报与追究制度建设不完备,现代化水平不高,“天地一体化”监督管理系统建设有待加强。

三、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1.总体布局

根据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突出“一轴两片”(黄河故道、泗洪西南四镇、宿豫西北两镇)的总体布局,加强“一岗、二湖、三河”(西南岗地、洪泽湖、骆马湖、黄河故道、新沂河、徐洪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土壤和耕地资源,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强河湖植被带建设和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展现“碧水良田星棋布,生态流域锦宿迁”的愿景。

2.水土流失预防

宿迁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涉及62个镇级行政单位,行政面积4445.85 km2,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44.42 km2;水土流失易发区面积1878.41 km2,涉及50个镇区行政单元。拟定重要水源地、脆弱生态区,在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地区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在集中式供水水库上游水源地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结合河岸两侧、水库周边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建设等,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大力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同时加强对取土、挖沙、采矿等活动的管理,减少对地表的扰动,防治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治理

宿迁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涉及宿豫区井头乡、晓店镇,泗洪县上塘镇、峰山乡、魏营镇和天岗湖,总面积为285.22 km2,占宿迁市土地总面积的3.33%。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分区分类合理配置治理措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林草植被建设,工程、林草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加大坡耕地的治理力度,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突出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沟道治理,突出河库塘水环境治理,突出村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4.水土流失监测

宿迁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监测网络和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监测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程度不高,管理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根据土壤侵蚀类型和地貌类型设立监测站点,在泗洪县双沟镇新建小流域控制站,泗洪县和宿豫区各设一个水土保持监测点;针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较严重区域,选择泗洪县魏营镇欧岗小流域、宿豫区六塘河小流域、泗阳县废黄河界湖小流域作为野外调查点,同时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设立监测点,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监测要素全面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

5.水土保持综合监管

水土保持综合监管是推动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建设,完善水土保持专管机构和人员配置,建立水目标责任制,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与推广,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与宣传平台建设,完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制度,依托高校等科研院所,结合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推广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特别是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在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中的应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现状,结合工作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提出了“一轴、两片”总体布局和“碧水良田星棋布,生态流域锦宿迁”的水土保持愿景。结合“两区”划分情况,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构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促进宿迁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的目的■

猜你喜欢

泗洪县宿迁市平原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那一片平原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宿迁市泗洪县:融入长三角助推工业经济大突破
平原的草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es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浪起山走
泗洪县彩叶植物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