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盛中学是这样甩掉“薄弱学校”帽子的
2018-11-01陈茂林
文|陈茂林
通盛中学是侯马市通盛集团经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学校,1999年开始招生。开局几年还算顺风顺水,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校一波三折,命运多舛,校长换了又换,教师流动频繁,学生越来越少,到后来,几乎招不到学生。董事长裴本德初心不改,执意通过办学回报社会。虽然后来每年都要补贴学校二三百万元,但是学校仍然面临倒闭困境。
2016年,曾任清徐县第二中学校长的宋建文退休后受聘为通盛中学校长,挑起了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重担。经过调查研究,他首先确立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师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主导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一所过去默默无闻的学校,如今引来不少兄弟学校参观考察。由于连续两年中考成绩喜人,如今生源滚滚,怕流动、愁招生已经成为过去,薄弱学校的帽子被甩掉了,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
通盛中学是怎样甩掉“薄弱学校”帽子的?这还得从校长、老师、学生三个方面说起。
让校长的办学思想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让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学校的灵魂是什么?灵魂起主导作用,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宋校长不是把教育方针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认认真真落实在行动上。他的实际行动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先从改变校容校貌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根源在校长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直观的表现是校容校貌脏乱差,环境育人成了一句空话。先从治理校容校貌开始,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是他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第一刀。其实,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并没有太多太大的困难,只要校长肯抓,师生参与,克服脏乱差,保持优雅的校园环境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年,如今的通盛中学校园像一个人换了一身得体的新装,室内室外干干净净,布局陈设合理大方,漫步在校园里,让人心旷神怡,倍感愉悦。同时,学校还将闲置的房舍改造成了公寓,解决了教职员工的住宿问题;加强食堂管理,提高饭菜质量,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就餐问题;新建了澡堂,解决了师生的洗澡问题。一个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才有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第二,把校长的办学思想变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理念。一个好校长之所以能够成就一所好学校,是因为校长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变成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理念,教师有了认同感,才能把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点上,宋建文校长是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的。他提出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师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为先导,以全面发展为宗旨,最后达到师生共同成长。为此,学校摒弃了“关卡压”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为人处世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心里扎下党的教育方针的“根”,学校工作才能开出光彩夺目的“花”,学生成长才能结出全面发展的“果”。让党的教育方针成为教师工作的指南,不仅是改变“薄弱学校”的关键,也是所有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第三,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本人整体素质的展示,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做人、做事的榜样。宋建文校长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两年来平均每天听课都在三节以上,并且上午听课、下午评课,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会、家校交流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党的教育方针,转变观念,明确责任,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的通盛中学,课堂是向家长开放的,什么时候听课都可以进入教室;食堂是向家长开放的,就餐时可以随时评判学校的饭菜质量;学校工作是向家长开放的,一年一度的家校联谊活动,校长要向家长报告学年工作,并且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让“灵魂”流动起来。为了让自己的办学思想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宋建文很少在办公室工作,要么在教室里听课,要么在教研组与老师交谈,要么在校园里与学生聊天。他的办公室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工作作风与方法的改变,让校长知道了师生的期盼,让师生知道了校长的打算。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就在这频频的交流与沟通中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校长的办学思想成了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学生的努力方向,流动的“灵魂”激励着所有人努力向前。副校长王宝林对我说:“宋校长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善解人意的亲和力。因为有了明确的方向,老师们内心有了希望。”
让教师的整体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
在通盛中学,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通盛中学是豪爽大气、不惜工本的,即使在办学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培训的经费一分钱也没有少花。宋校长对我说:“因为教师成长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我欣喜地看到,通盛中学并不拘泥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原有模式,而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能够成为学生发展榜样的教师队伍。他们是这样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
第一,以关爱学生为重点,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点,职业道德又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再多的专业知识都是苍白无力的。在专业知识积累与职业道德建设上,通盛中学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期盼成功的欲望、遭遇挫折的心情、渴望尊重的内心;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付出,用尊重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每一位教师都要相信学生,相信只要教育得法,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通盛中学以“关爱学生”为具体导向,以“学生欢迎,家长满意”为评价标准,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从而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了实处。
第二,从更新观念入手,引导教师成为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目前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课堂教学上的满堂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德育工作的成人化、学生发展中的片面性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意等等,不是教师主观上不努力,不是教师知识上有缺陷,不是办学条件上的不适应,而是观念上没有及时更新,即使青年教师,也因种种原因被传统观念束缚着,急需更新观念。通盛中学把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作为观念更新的基础,通过学习讨论、外出参观、网络学习,以及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和听课评课,努力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教师。两年来,他们先后从省内外聘请了十多位教育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学校通过专题讲座、面对面交流、深入课堂听课等,心贴心、手把手地指导教师确立新观念。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他们特别突出确立了以下理念:一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理念。教师不仅是传承知识的“经”师,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人”师。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就是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行、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科学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负责,并且以自己的整体素质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理念。克服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注入式的弊端,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唯一的办法是让学生回归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在通盛中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革中的教育。通盛中学尤其重视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教育的本质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四是勇于创新的理念。教育是需要创新的,因为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教育教学内容在变,唯有以变应变才能适应发展中的社会和变化中的学生。学生中存在的枯燥无味情绪,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果。通盛中学鼓励教师创新,凡是被证明成功的做法,都会得到肯定,并在全校推广。
第三,把课堂当基地,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地方,教师必须先于学生成长,才能引领学生一起成长。在通盛中学,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高高在上,学生不唯唯诺诺,师生在互动中学知识、学交往、学合作。他们实施的“自主学习,小组互动,课堂展示,教师引导”四环节教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教师都要听别人的课,每个教师的课都要被别人听。听课后要互相评课,互评的重点是学生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思维训练是否到位。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果。通盛中学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两年内甩掉“薄弱学校”的帽子,以教师成长带动学生成长起了关键作用。
第四,给教师加压力,促进教师尽快成长。人不能没有压力,正是有了压力才有了动力,这一点在通盛中学已经成了共识。除了经常性的听课评课外,还有外出参观后要写出收获体会,专题讲座后要写学习心得,受邀到兄弟学校要能上公开课,中层干部能作专题讲座,每天一句古诗词写在黑板上供师生鉴赏,班主任工作每学期结束要有总结评比,班级学习成绩下降要有原因分析,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要调离教学岗位,年终奖金虽然人人有份,但档次区别也是一种压力。通过加压的办法,明显促进了教师的尽快成长。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现代教育的标志
成功教育的秘诀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教师的秘诀同样是千方百计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生的导师。这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旦教师除了“教”更重视“导”,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那将是成功教育的开始。通盛中学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
第一,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四环节教学”中,有三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是基础,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小组互动”是辅助、是合作,因为学习是需要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课堂展示”是激励,是对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动的肯定与赞赏,因为人是需要在被激励和被赞赏中成长的。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变成了现实,学生的思维、交往、合作、表达能力以及自信、敏感、接纳等心理素质,通过教学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历练,它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这种历练是需要吃苦的,但是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主动意识得到了调动,主动参与便成了一种自觉。教师变单纯灌输为积极引导,实际上是一种享受。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设法调动学生,用激情去激活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气。虽然这种引导需要苦苦探索,但是由于主导意识得到了激发,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积极引导便成了一种乐趣。于是,校长办学理念中的“解放学生”“师生幸福”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
第二,课堂外的自主管理。通盛中学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安排是十分精心的,比如有棋类、球类、曲艺、歌咏、朗诵等学生社团,各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班会以学生为主,内容自定,学生主持,班主任只作总结发言。每天早操结束后,各班有十分钟时间由班干部总结昨天的学习、卫生、纪律情况,提醒同学们注意事项。各班都有一块“文化墙”,内容自选,版面自定,插图自画,文字自写,定期更换,有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每周六下午有“道德大讲堂”活动,以班为单位,主题自定,通过讲故事、听歌曲、谈心得,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含义。以中学生守则为基准,各班经过讨论制定各班的班规。在班规的基础上,各小组经过讨论制定各小组的组规。班有班规,组有组规,内容是学生自己定的,抽象的变成了具体的,执行效果很好。早操、课间操、一日三餐以及全校性集会,都有学生轮流身披红色“值日学生”绶带巡视监督,维持秩序,并且评出优劣。我高兴地看到,校园里看不到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那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第三,让学生在赞赏中成长。通盛中学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在赞赏中成长。学校设有奖学金,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获奖,虽然奖金不多,但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学校还设置多种多样的项目,千方百计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表扬。比如设有道德高尚奖、助人为乐奖、优秀学生会干部奖、优秀班干部奖、优秀小组长奖、优秀团员奖、三好学生奖、单科优秀奖、综合优秀奖、进步迅速奖等等,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昂首挺胸活跃在课堂上、生活在校园里,充满自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