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1年:刘少奇的调查研究

2018-11-01潘敬国

湘潮(上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刘少奇林区主席

★ 潘敬国

刘少奇在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开展调查研究,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忧国忧民的胸怀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给调查地人民留下了至今难以忘怀的印象。

刘少奇同家乡的农民座谈

★ 国家主席的情怀

在刘少奇家,一直摆放着一台苏联“和平鸽”牌收音机,这是刘少奇家20世纪50年代的一件“奢侈品”。1959年4月28日,刘少奇的家人就是从这台收音机里听到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消息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报告一个重要新闻,……选举结果,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中听到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的消息后,刘少奇家人立即行动起来,准备等他回家乡时搞一个小小的庆祝。可是,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刘少奇一进门只是有些奇怪地看了大家一眼,一句话也没说,对十几张脸上的笑容也毫无接受的表示,这确实挺令人尴尬的。

国家主席这个崇高的岗位,对刘少奇来说既是很高的荣誉,更是重大的责任。在他看来,国家主席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走上国家主席岗位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后果已经显现,到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生产下滑,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走出困境的出路又在哪里?作为国家主席,作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同毛泽东等一起开始艰难的探索。1961年初,中央宣布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首先从农村开始。

要作好调整工作,就要摸清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调查研究。1961年初,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毛泽东的号召得到全党高级干部的热烈响应。刘少奇率先回湖南老家进行调研。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和陈云等也纷纷深入农村,了解情况。

★ 赴湖南宁乡调研

1961年4月2日,刘少奇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宁乡。当车行至离老家花明楼炭子冲不到8公里的王家湾时,刘少奇突然叫停下车来。

刘少奇卫士许永福后来回忆说:当时坐着车到了王家湾万头猪场,下来少奇同志就说咱们就住在这里。我当时一看,好家伙,这墙上这么湿,这么潮,另外还有味儿,乱七八糟的。我说:“这怎么住啊?”他说了一声:“打扫打扫可以住嘛!”

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后来也回忆说:因为当时农村刮共产风,搬来搬去,都合并住屋。住老百姓家怎么住啊,所以他就找了一个猪舍。所以那回也是真心想知道,到底农村什么样,我们就睡门板铺禾草。

在王家湾猪场,刘少奇一住就是7天。在王家湾,刘少奇到田间地头与乡亲们攀谈聊天,在老乡屋场和社员们一起座谈,或者自己实地察勘,从中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

许永福后来回忆说:他就自己散步。在田埂上,他是有意识地观察。他一看有大便,到底大便里头有没有粮食?他走过去,捡一个棍扒开看。他没说话,后来我们一看,没有粮食,净是菜和树叶。

离开王家湾,刘少奇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生产大队进行蹲点调查。在这里,他住了18天。刘少奇选择了天华大队大队部简陋的房子做宿舍,在这里办公,在这里做饭,在这里开会。

时任湖南省长沙县县长的李满成后来回忆说:他就问了我一个问题,到底食堂怎么样,我说我们所写的简报,你都看到了,那是群众的呼声:食堂不好办,不能办了。他说这个事情,原来我们不太清楚,一直讲食堂都很好,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集中搞生产。他说,现在从你们所反映的情况,群众的意见来看,不是这么个情况。

时任天华大队秘书的彭腾奎后来则回忆了一个这样的细节:开座谈会时,刘少奇主要是讲,农村要买布买不到,买副食买不到,人民生活非常困难,中央有责任,他主席有责任,说完他站起来鞠了一个躬。

刘少奇诚恳的态度让乡亲们说了实话。乡亲们口中的实话,深深震动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了解了老乡们的真实生活,刘少奇久久不能平静。

5月3日傍晚,刘少奇回到阔别40年的老家——炭子冲村,住在少年时代睡过的房子里。第二天,刘少奇请来邻里乡亲,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开场便说: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了,很想回来看看。这次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很苦,心里难过。这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不起你们。在场的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令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主席老乡,竟会讲出这样的开场白。

宁乡县炭子冲大队社员欧凤球后来回忆说:主席问我食堂好不好,我回答说好。后来我说我给你讲实话,食堂好,但我们每个人肚子吃不饱。主席这样回答:既然肚子吃不饱,食堂可以解散。

许永福后来回忆说:然后他就找社员谈,一位记者也主动要求发言,检讨如何搞浮夸、“放卫星”。他说,原来采访亩产700斤,他嫌少,就加了一个“0”,报社总编辑还觉得不过瘾,又加了一个“0”。报道出来,就成了“亩产7万斤”。

听到这里,刘少奇轻声感叹:“不多嘛,才多两个零,全是空的。”很少开玩笑的国家主席,这一次开了一个玩笑,但是他的脸上分明又多了一层忧虑。

座谈会快结束时,刘少奇果断地表示:食堂没有优越性,这样的食堂要散。老百姓的东西要退赔。赔清以后,立块碑,要子子孙孙传下去,以后再也不犯这个错误。

座谈会开完,刘少奇一宿都没睡觉,连夜赶写调查报告。凌晨一两点钟,刘少奇完成了调查报告后直接派人赶回北京送交毛泽东。

刘少奇在报告中详细叙述了在湖南调查研究的情况,并提出解决社员住房、退赔社员财物等处理意见。刘少奇在湖南的调研为党中央制定农村调整政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从4月2日至5月16日,刘少奇蹲点调查44天,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写了数万字的调查笔记。他走进社员家,打开油盐坛子和炒菜锅,亲口尝了农民吃的野菜,倾听了老百姓的心里话。

在家乡调研的最后日子,刘少奇抽空看望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刘绍德。和王光美一起,刘少奇来到母亲坟前深深地鞠了3个躬。1961年5月9日,刘少奇没有惊动下田劳动的乡亲们,悄然离开了炭子冲,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刘少奇的这次回乡调查,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回到北京后,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代表中央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承担了领导责任。他说:“现在,各方面的矛盾,都集中表现在粮食问题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现在要下决心。农业方面好转了,工业就可以好转,市场就可以好转。整个国家的情况好转了,就会出现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

★ 到东北考察林区工作

在回湖南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刘少奇曾与东北局第二书记、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有个约定:在适当的时候,到东北考察林区工作。当时,全国“大炼钢铁”,造成木材生产极端紧张,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刘少奇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解决林业经济问题。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刘少奇踏上北去的列车,对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的林区进行调研。1961年7月20日,专列开进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

刘少奇卫士长李一民后来回忆说:上山下坡下着雨,他有时候连伞都不打,就那么去了。他几乎每天都是一身泥。

时任伊春市委第一书记的王钊后来回忆说:没有路,小毛道,我就劝他不要上山来,在山底下看看就可以了。他没有接受我的意见,也没有理会,自己带头上山去了。

调查中,刘少奇发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东北林区采取高强度过量采伐,特别是经过“大跃进”,森林资源急剧下降。仅1950年至1960年的11年间,黑龙江林区的林木蓄积量就减少10%左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少奇踏遍青山,寻求答案。

在一些林场采伐过的地方,散落着的许多小径木、梢头木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

王钊后来回忆说:他讲中国是一个少林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地方搞一个镰刀把都很困难,咱们不能把木材浪费掉,应该把山上的木材尽量地利用起来,为人民造福。

时任伊春北列林场党支部书记的杨俊后来回忆说:我们就回答说,工人搞计件工资,他愿意拉大的,大的出米数,小的一棵出的米数少。他当时就插话说,你们不能把拉大的价格低一点,拉小的价格高一点?这样他就都拉了。

在视察工人居住区时,细心的刘少奇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如小山般的当柴火用的木头拌子。当时刘少奇调查了解到,100万立方的木材,往往要烧掉一半,刘少奇表示:应该惜木如金,应该少烧好的木材。以后国家提出要求,凡是能利用的都要利用。后来,带岭的职工烧火做饭国家给每人一个小火车皮树枝,林区的职工们再也不允许烧成材了。

要惜木如金,要综合利用,这就是刘少奇给出的一个答案。他对林区干部反复强调:一方面山上有资源,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各方面都很需要,如何把资源和需要结合起来,这就是你们的工作!

走在林区的小路上,刘少奇不时抬起头来望望树的高度,并不断询问身边同志:这树长了多少年?为什么有高有矮?为什么山上的阳坡不长树而阴坡却长大树?在一棵刚刚被伐倒的红松旁,刘少奇停下了脚步,俯下身来仔细地数起了年轮。他对林场领导说:林子长成要100年,我们砍起来很容易,电锯一开,树就倒了,再长起来就是100年以后的事,这怎么得了?现在国家需要木材,你们砍伐木材,但是你们要想办法把林子再补上,一定要保持青山常在。

在视察中,刘少奇还听到,有人说采伐是硬任务,更新是软任务,人们对树木更新的热情远没有采伐的热情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少奇反复思考。他发现树苗栽下的多,成活的比较少,林场采的多、育的少,这样下去,森林保留住很有危险。他在考察中不断地讲:既要后继有人也要后继有林。他举例子说:吃大米要种稻子、吃白面要种麦子,用木材要种树。

怎么样才能让树苗栽得多活得多?刘少奇提出,东北林区可以考虑建设专门育林护林的营林村。此后不久,按照刘少奇的指示,黑龙江省先后建立起150多个营林村。建了营林村以后,每道工序,采伐给采伐的钱,造林给造林的钱,岁数大的也可以干活,参加劳动的多了,收入多了,调动了积极性。林子长得越来越好,林木的生长量终于开始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

几年以后,朱德和董必武又视察了带岭林业实验局,当汇报到试建营林村的情况时,朱德说:这个办法好,要好好办。

刘少奇这次视察林区,原来是要解决林业经济问题的。事实上,在这次调查研究中,刘少奇提出的思想远远超出了这个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北的林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东北、内蒙古林区1965年的木材产量比1957年增加了780万立方米。林业生产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 强调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从南方到北方调查的基础上,刘少奇对国民经济的困难情况有了更为切合实际的判断,对如何进一步做好调整工作充满了信心。196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思想,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刘少奇受中央委托负责起草大会报告。会前,毛泽东提出,大会的报告已经酝酿多时,不用专门宣读了,他请刘少奇对大会报告做一个补充发言。

在这个补充发言中,刘少奇表示实事求是的作风是很重要的:要实事求是,就要调查研究,就要从实际出发来拟定政策、拟定计划、拟定措施;要实事求是还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真理。他对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做了具体分析,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1个指头和9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

刘少奇的报告和讲话在大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人们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进一步解放出来起了重要作用。人们重新燃起了生产的热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工农业生产开始复苏,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向前发展。

1963年的春节,北京著名的集市厂甸重新开市,走出困难的人们在这里汇聚成欢乐的海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刘少奇和他家人的身影。

猜你喜欢

刘少奇林区主席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主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