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里乌:95后肯尼亚少年的路桥梦

2018-11-01熊芳萍

大学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蒙内卡里肯尼亚

文/熊芳萍

卡里乌,肯尼亚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二在读学生

“就这么来到了北京交通大学”

2018年9月10日,晴。

记者在北京交通大学西门见到刚刚下课的卡里乌。他像照片里一样,个头不高,体型结实,一双圆大而有神的眼透着清澈和一点胆怯。

“抱歉,我刚刚下课。”

卡里乌尴尬地摸摸后脑勺,状态似乎还未从刚才课堂上紧锣密鼓的知识输入中抽离出来。就读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卡里乌正在学习路桥建设专业,这是他从幼年时就心心念念的专业,一年半以前,他和另外三十多名肯尼亚学生一起通过考核选拔,来到了中国。

卡里乌回忆起那场紧张的考核,对自己的幸运颇为感叹。

“500多个优秀的肯尼亚学生都来参加考核了,但是只录取35个人。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

卡里乌提到的这场考试是为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培养肯尼亚留学生项目做筛选,该培养计划旨在为肯尼亚蒙内铁路培养本土化建设、运营与管理人才,计划培养100名本科生。2016年开始招生,截至2018年4月,通过考核的100位肯尼亚学生已经分三批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卡里乌是第二批过来的学生之一,与他同来的还有另外34名肯尼亚同学。

对于卡里乌而言,如果没有这场考试,他会继续在内罗马的一所大学继续自己的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三年后和同学们一起面对“毕业即失业”的惶恐。

“我们的就业真的困难。”

卡里乌告诉记者,肯尼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即便是学了经济管理这个最热门的专业,毕业后的求职也十分艰难。就拿卡里乌的姐姐来说,从实用性非常强的护理专业毕业后,她也花了三四个月才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这在肯尼亚很常见。”卡里乌咂摸了一口芒果汁,说道。

“但是我很幸运,能够通过这个项目实现我从小的梦想,还不用面对毕业找工作的烦恼。”

卡里乌的梦想有两个,萌芽在很小的时候。一是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二是成为变魔术一样的路桥工程师。“医生是很了不起的人,能够救助生命,在肯尼亚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路桥工程师很酷,我从小就对连接点与点的路和桥很感兴趣,它们的结构非常巧妙。”卡里乌从小就喜欢搭建模型,那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但为了方便找工作,高中毕业后卡里乌顺从了社会的主流做法——选择就读最红火的经济管理专业。他以为这辈子和路桥建设的交集只能停留在模型上,直到去年朋友告诉他一家中国企业和北交大要在肯尼亚招收路桥专业的学生。

“只有成绩B+以上的学生才能申请考核,虽然我得知这个消息比较晚,但还好符合申请条件,笔试的微积分又是我的拿手科目,整个过程很顺利。”

卡里乌面露喜色继续道,告知他消息的那位朋友也通过了考试。现在,他们的同窗情谊从肯尼亚延续到了中国。

蒙内铁影之梦

肯尼亚地处东非沿海,是整个东非海陆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以蒙巴萨港尤为重要——该港基本承担着通往肯尼亚、乌干达、南北苏丹、卢旺达、刚果(金)、布隆迪等东非国家的物资运送,其首都内罗毕也是运输途中必经的城市。

然而将素有“东非领头羊”之称的肯尼亚放在世界这个大坐标轴上,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更不必说其余大部分非洲地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发展。

肯尼亚前交通、基础设施、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副部长伊伦谷·尼亚凯亚(Irungu Nyakera)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基础设施落后是东非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成员国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顺应甚至阻碍一体化的进程。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则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更明确的期待——“我们肯尼亚人,乃至非洲人的梦想,就是用铁路联系各个国家。”

过去的十年,在这位重视基础建设的总统带领下,肯尼亚一直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2017年5月,由中国路桥公司修建的蒙内铁路全线贯通,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肯尼亚第二大城市蒙巴萨连结了起来。这条铁路全长480公里,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躺在它附近的是英国人百年前修建的米轨铁路,宽1米,杂草丛生,多年运行下来已经被磋磨得厉害,基本停用。这也导致当地人在蒙内铁路建成前的交通选择十分有限且低效——如果想在蒙巴萨和内罗毕之间往返,只能在8小时的长途汽车和近1小时的飞机之间二选一。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不难理解卡里乌下面的感慨:“来到中国以后最大的感受是这里交通非常方便,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很多,飞机、火车、高铁、地铁、公交等,它们有准确的运行时刻表,有的快有的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而在我的家乡,人们外出总是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等车,因为它们不太准时,上了车又要花很多时间在路上,除了飞机都很慢。不像中国的交通这么方便,尤其是高铁。”

蒙内铁路的建成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肯尼亚境内尴尬的交通运输局面,这只是东非共同体打造铁路网的开端工程,按照规划,这条铁路还将继续修往卢旺达、乌干达、南苏丹这三个内陆国,等到全线贯通之后,将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商业物流需要,彻底改变东非六国仅靠公路连接的窘境。

蒙内铁路完全采用中国资金、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想实现更长远的建设,还需要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引入,于是中肯双方之间有了卡里乌所参加的订单式路桥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路桥公司出资,北京交通大学培养,肯尼亚政府承诺就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非常幸运,毫无顾虑地来到中国学习。”能学习自小就向往的专业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卡里乌谈起这一年学到的路桥建设知识时,神采飞扬,眼里带光。“教授们非常厉害,全英文授课。”卡里乌是个爱思考的人,在课上经常和教授们互动,教授们也总是耐心解惑,他感觉自己越学越喜欢。“我不太懂(‘一带一路’)战略,但是我知道,(中国政府)这样的做法会让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好。我在慢慢变得更好,未来我将回到祖国,帮助我的祖国变得更好。交通更方便了,对中国的商人们和游客们也非常好。这(‘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想法。”

学在中国

“这学期真正开始接触专业课了,会学物理、地理等基础知识,因为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路桥建造联系在一起,课程又难又有趣。”卡里乌介绍道,全英文教学让他很快就进入了专业学习的大门,“为我们上课的中国教授们非常厉害,在路桥建造领域有很高的成就,而且英文讲得特别流利。这样的教育资源在肯尼亚是无法想象的。不过有时候课上我也会跟不上教授的思路。”卡里乌又摸了摸后脑勺,说,“课堂互动上我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授们会很耐心解答。来到中国的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并非卡里乌生活的全部,他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

周末的时候和老乡们一起去教堂做祷告,平时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聚餐。“课少的那一天会去踢踢足球,这是我擅长的。因为入学的时间和中国同学不太一样,错过了校队纳新,明年打算申请试试。”卡里乌不无遗憾地提起错过校队纳新的事,转而道,“好在跑步是一个人的运动,我很喜欢长跑,经常在学校田径场跑步。流汗让人觉得很轻松。”但是今年夏天的一次跑步差点让卡里乌中暑,“北京的夏天太热了,没想到比我的家乡肯尼亚还要高温。肯尼亚虽然在热带地区,但最高气温一般在29度左右,不会超过30度。”卡里乌调侃道,“我以前在youtube上看见过有人在中国的公路上煎鸡蛋,一会儿就熟了。还有像我一样的黑人小哥,经历过中国的夏天之后被晒得更黑了。来了这边才知道一点也不夸张。”卡里乌一边说一边憨笑。

卡里乌喜欢在中国的生活,学习井然有序,生活处处充满新奇。寒假时路桥公司为他们提供了回肯尼亚的机票,卡里乌为家人准备了他在中国发现的挚爱之物——筷子。“起初我用不习惯,不管吃什么总是先去找勺子,但慢慢地,我发现筷子比刀叉勺都好用。”开餐厅的卡里乌妈妈非常喜欢儿子带回国的小礼物。

在中国学习到的路桥建设知识在肯尼亚是接触不到的,卡里乌感觉自己好像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回忆起一年半之前准备前往中国的前夕,妈妈为他举办了一场家庭宴会,亲人和朋友们都来向卡里乌道喜,“他们为我感到自豪,也非常羡慕我能拥有这样的机会。有的东西就这样被改变了。我正在实现我的梦想,希望未来也能帮助我的祖国实现路桥建设的梦想。”

猜你喜欢

蒙内卡里肯尼亚
卡里没钱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安娜·卡里纳及她的说明书(组诗)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大选登记
微波技术在肯尼亚蒙内铁路临时通信项目中的应用
被风景遗忘的角落
蒙内铁路33kV长距离贯通线电容效应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