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8-11-01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李文婷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7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苏教版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李文婷

随着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非连续性文本”在当前社会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具体阅读要求:从文本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减少阅读障碍,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从多个方面强化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呢?

一、利用教材,图文结合

在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不足,大多数都是文学作品,而与之相对应的散文、诗歌、故事等也都属于连续性文本的范畴。在课堂教学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并有效渗透的,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训练:

1.阅读文章,寻找信息

在文本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海底动物的种类不同特点也不同,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项练习:(出示图片)你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吗?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找出它们是哪种海底动物,并完成表格。

动物类型 动物特点海参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章鱼 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 能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深水鱼 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这一组练习除了考查学生对图画内容的观察和表述外,还需要学生像读说明书一样去阅读描写海底动物特点的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达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目的。

2.图文对照,整合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现文本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需要结合非连续性文本来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情味十足的美文《爱如茉莉》时,文章用清新、朴素的语言叙述了妈妈生病,爸爸去医院照顾、互相关怀的这件小事,凸显主题:真爱就像茉莉般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怡人。这篇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人物才活起来。文中“直奔”一词,凸显爸爸焦急的心情,“爸爸没有吃饺子”而是“直奔”医院,焦急之情可见一斑,同时也可以发现他与妈妈平时是如何一诺千金,以至于爸爸并不相信“我”的谎话,而“每天都去”又是一种怎样持久的关怀,“紧握”里的深情先从爸爸的睡说起,“坐”“紧握”“伏”,这是并不舒服的姿势,而为了妈妈,他却乐而为之,更凸显父亲对妈妈的关爱,握的不仅是手,还有妈妈的心,看似平淡,却从平淡中折射出真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心相印” ,又是一种怎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教学目标也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如何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结合多媒体呈现洁白纯净的茉莉花图片,联想茉莉缕缕幽香,看似平淡,却芳香怡人。

二、整合材料,提取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常常是碎片化的,不是所有信息都是重要的,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本的特点逐项细读,提取关键、实质、可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加以分辨、提取、整合。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且找出文中的三个关键人物:九色鹿、调达、国王。学生围绕着这三个关键人物,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研究。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过不同小组成员的介绍,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九色鹿,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调达,知错就改的国王就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人物性格变得更为丰满了。

三、重点研读,简单推论

《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里有一个新词——“推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向读者描述了小主人公看到王大伯在桃园里修剪多余的枝条并产生了疑问,王大伯告诉了他剪枝的原理,第二年园子里的桃子果真获得了大丰收的事情。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把道理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需要学生根据王大伯及主人公的行为表现推论出: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联系比较,学会归纳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后,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是阅读资料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比较、分辨异同,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构建意义。通过不同的学生丰富的个性认知与表达,丰富完善比较归纳这一策略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出击,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策略,结合“非连续性文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学生主体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素养,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苏教版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连续性
联合疗法治愈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