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丽江那座古城千年的梵唱
2018-11-01文图
文+ 图+
在东巴文化、象形文字的映衬下,丽江是一个充满了远古文明意味的地域。然而,丽江古城的灯光隐去,初升的阳光照向群山,在那些树林背后,却隐藏着一座座寺庙。深山、密林、香火、禅坐,让静修的人们,远远地与尘世保持着一段距离。只有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寂静的群山,微风里隐隐传来的风铃声,才会提醒人们,另外一个世界始终被另一些人坚守着,烛光摇曳,僧人垂目,诵经声隐秘。再贴近一些,与那些幽居寺庙里的僧人对坐,倾听他们低语,也便会发现,丽江其实是另外一个所在:佛、菩萨、喇嘛、金刚、大藏经、风马旗,一直在丽江的大地上存在着,如同丽江的草木花叶,几度轮回之后,初心依旧。在丽江,许多僧人到来与离去,出生与渡灭,都在时光里成为烟云,而那些寺庙与雕像几度重光,见证了藏传佛教在丽江的生生不息。
左右页图:尽管丽江是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宗教文化建筑却似乎鲜为人知,因此在丽江,除了游览各个著名景点,深入探访那些藏传佛教寺庙,也不失为一大乐事。
福国寺:噶玛噶举派第三大寺
丽江作为纳西族的核心聚居区,长期以来都由纳西族上层人物行使对这片区域的统治与管理权。历代木氏土司作为丽江世俗权力的行使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政治运行思路,使得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始终得以存在和发展。由于丽江地处滇川藏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纳西族历代木氏土司深知缓冲、融合、变通的精妙。于是,面对东方幅员辽阔的中央王朝,木氏土司多次接受封赐,为其驻守边疆;面对南方雄霸云南的南诏、大理国,木氏土司同样保持若即若离的亲善与合作;面对北方雄踞雪域高原的吐蕃王朝,木氏土司通过文化与精神上的融合,积极主动地把藏传佛教引入丽江,实现了沟通与交流。福国寺的存在,便印证了这一历史流变。
左右页图:左图为福国寺,作为藏传佛教中噶玛噶举派的第三大寺,它见证了丽江的历史风云。右图为指云寺,位于拉市海附近,尽管它诞生于一个传说,却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清静修行之地。
福国寺由木氏土司兴建,建成以后不断扩大,僧人和香客也不断增多,让丽江成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重要的根据地。在木氏土司把藏传佛教迎进丽江以后的日子里,历世大宝法王、二宝法王、三宝法王、四宝法王曾经多次到达丽江,传播佛法。丽江也曾经多次出现转世的三宝法王。数百年里,许多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高僧进入丽江,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福国寺里。在很多僧人眼里,福国寺是噶玛噶举派继拉萨楚布寺、四川德格八邦寺之后的第三大寺。
时光荏苒,岁月依稀。曾经的繁盛也会经历风吹雨打。福国寺在经历了辉煌时期以后,随着木氏土司在丽江的衰落,这座被视为木氏土司家庙的寺庙,也渐渐开始衰落。在那一张张灰暗的旧照片里,我看到福国寺殿堂毁废,墙垣倾颓,石阶沉埋,草树杂生,荒草滋蔓,枯藤缠布。岁月老去的时候,福国寺在人们的回望里,只剩下一个地名和断断续续的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放牧的人路过那片山坡,目光穿过蛛网,便看见密林掩映下的断墙残檐,即使有夕照辉耀,也看不清僧人早已离去的背影。
后来,我所见到的是一座崭新的福国寺。在原来的遗址上,福国寺开始从图纸走到地面。一场盛大的开光典礼过后,福国寺恢复了寂静,同时也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指云寺:传说中指云选址而建
一个黄昏,乘车从虎跳峡往丽江城里赶。路过拉市海的时候,车子离开公路,岔向海边,穿过一些村庄,向着指云寺而去。那时候指云寺一片安详,没有香客,没有行人,没有飞鸟,僧人回到房间,树枝和草叶都垂向地面,等待着晚露降临。在指云寺里逗留片刻之后,我们又离开了,身后是一片苍茫的夕阳。
其实指云寺在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如同我的踏访,有着太多的偶然性。在传说里,一位南诏国公主远嫁吐蕃,带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随行,途经指云寺的时候,佛像显灵了,她便把佛像留在拉市海边的山洞里,然后匆匆忙忙地踏上了远嫁之路。再后来,指云寺的开山祖师立相随大宝法王在楚布寺学佛深造,学成归来后,准备在丽江建一座寺庙。他原先的选址受到村民的抵制,恰好当时的四宝法王在丽江传法,得知情况以后,指向拉市海边秣度山顶的一朵彩云,说:彩云之下有莲花生大师的足印,可以在那里建寺。于是,立法在那里建成了寺庙,并取名为指云寺。
与指云寺隔山相望的文峰寺,一直是僧人们一路南下通往鸡足山的重要驿站。十四世东宝仲巴却吉旺丘活佛远道而来到文峰寺担任该寺的金刚上师,途经指云寺的时候,闻迅而出的指云寺僧人盛情苦邀,甚至躺在路上拦住活佛去路。就这样,原本打算去文峰寺的仲巴活佛,便成为指云寺的活佛。
就这样,指云寺从历史里走到了今天。在岁月沧桑过后,它在拉市海的波光里,伴随着一群群候鸟的到来与离开,一直端坐在秣度山下那片缓坡上。每年秋天,拉市海的苹果园里的果实一片接一片地成熟的时候,很多人沐浴在苹果的甜香里,沿着那条通往指云寺的路,踏进寺门,便听见诵经声迎面而来。寺里僧人们沉静的目光,让人们很快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文峰寺:传说中神秘的钥匙
丽江古城形如古砚,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纳西族人把它命名为“大砚镇”。大砚古镇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峰形如饱蘸浓墨的毛笔,纳西族人便给它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叫“文笔峰”。文峰寺就在文笔峰下面的半山腰上。
这其实是一个视野很好的地方,如果站在文峰寺静坐堂前面的平台上,整个丽江坝子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如果收目视心,却又可以隐身于文笔山茂密的森林里,凝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境地是非常适合僧人修行的。正因为如此,这里是金刚手菩萨(大势乘菩萨)的道场,第十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却英多杰多次在这里讲经,并把这里的灵洞授记为金刚亥母的圣地。在文峰寺,数百年来许多僧人以千万里而来,在这里闭关静修,静修的时间,据说是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按照藏传佛教的要求,一个僧人在这里静修结束且考试合格后,才能晋升“都巴”学位。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每一位造访者来到文峰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轻言细语,举止舒缓,生怕惊扰了某一位幽居在寺墙之内潜心修法的人。
文峰寺还是一些人途中必经之地。距丽江往南二三百里,便是佛教圣地鸡足山,在佛教中,那里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相传迦叶尊者曾经在文峰寺设坛讲经,迦叶临去鸡足山他的道场金顶寺之前,曾经用神通将开启鸡足山华首门的钥匙放入文笔峰下一块心形巨石内。从此,但凡去鸡足山朝圣的僧人香客,都要来这里取钥匙,朝拜之后再把钥匙还回这里。神秘的传说吸引无数的人,在文峰寺这块巨石面前虔诚地叩拜,取得钥匙以后,便满心欢喜地下山而去。迎接他们的是另外一段旅程,穿村过寨,跋山涉水,行路过桥,晨发夜宿。每一个脚印都是一段佛缘的接与续。
玉峰寺:“万岁院”和“万朵山茶”
玉峰寺是丽江境内一座相对热闹的寺庙。还没有踏进山门,便看见几位纳西族老妇站在那里,她们手牵着手站成一排,看到有人走近就远远地唱起了纳西族民歌,以示欢迎。
侧身跨进玉峰寺的山门,歌声渐隐。进而发现进入这座寺庙是要收门票的,卖票的却不是寺里的僧人。相比之下,到玉峰寺的人们,更多的是游客。他们来到玉峰寺,除了顺道烧香拜佛之外,几乎都是奔着一棵山茶花而去的。在玉峰寺大殿背后,便是茶花院。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茶花院也被称为“万岁院”。这个原本就比较狭窄的院落,正中央生长着一棵茶花树,院小树大,院子便显得狭窄起来。但是,即使狭窄,院子里这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茶花树,每年春天茶花开放的时候,便会吸引远远近近的人们蜂拥而来,流连忘返地欣赏。茶花分几次开放,每次有一两千朵,我们便称其为“万朵山茶”。三百多年的持续开放,让这棵茶花树的名声不断传扬出去,它也便跟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黑龙潭、丽江古城一起,成为了丽江的象征。
跟玉峰寺里这棵山茶花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叫做“那都”的人。据说,早年的那都是一个苦命人,生活十分艰辛,加之他自身也有相当的佛学修为,便在玉峰寺里居住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是在那个一场又一场运动层出不穷的年代,那都也一直住在玉峰寺里,与这棵山茶花为伴。在很多人眼里,那都视山茶花为自己的生命,许多次为了保护山茶花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死命护花。慢慢地,人们便习惯了把那都与这棵山茶花联系在一起,视为一体,那都在,花在,彼此相映成辉。那都去世后了,山茶花还在玉峰寺里,一年接一年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
左右页图:左图为文峰寺,坐落在文笔峰的半山腰上,环境优雅,每当清风吹过,枝叶微动,轻尘不扬,山野俱静。右图为玉峰寺,与文峰寺相比,这里就要热闹一些,无论是“万岁院”的“万朵山茶”,还是纳西族妇女的歌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人。
普济寺:铜瓦覆盖的正殿
丽江古城西侧有个普济村。这个村子在山脚下,浓密的树木掩映着门墙,沟渠环绕着菜地,果树从屋檐下伸出来,天上的云朵不时把村庄拢在怀里,鸡声在炊烟里时隐时现。每到夜晚,丽江古城的万家灯火与满天星斗相映成趣,更让这个村子显得异常宁静。根据史料记载,这个村子出过几位活佛。如此这般,这个村子便渐渐地让人另眼相看了。
普济村西面的山上,便是远近闻名的普济寺。据说,这座寺庙也是由普济村里的村民们捐资修建的。寺里曾经出了一位很有名的活佛,藏名叫“都世登僧旺波”,人们叫他“圣露活佛”。这位圣露活佛曾经被称为“呼图克图”。在蒙古语里,“呼图克图”是“圣者”的意思,在元朝和清朝时期,这个称号曾经被中央政府用来给藏传佛教的高僧们册封。在一个初春,我去普济寺踏青,在寺门口看到一块陈旧的石碑,上面写道:“国民政府册文:庄严净土,宏像教之宗,褒奖励勤,隆国家之令典,圣露呼图克图,累遣十缠,神超八解,夙游东土,志翊中枢,设坛而祈祷惟虔,护国则忠诚不懈,法财屡舍,僧俗颂其能仁,救国抒忱,瑞应昭乎胜利,著给予‘普善法师’名号。于戏万善同归,布中央之德化,十方普利,巩震旦之屏蕃,特锡纶褒,祗承册立。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二日”。国民政府在丽江的土地上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圣露活佛也已经成为记忆。但是石碑还在,圣露活佛的各种传说还在。在普济寺,每一个抵达的人,第一眼就会被寺庙里的铜瓦殿所吸引。那就是圣露活佛所为。在绝大多数的佛寺,镀金佛像、镀金佛塔极为常见,但是以铜作瓦建盖佛殿,却是少有的。在普济寺,圣露活佛四处化缘筹集善款,请来匠人,花费了红铜5700多斤,将普济寺正殿屋顶全部覆盖以铜瓦。从此以后,在群山密林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普济寺铜瓦殿如同一块沉寂于野的金子,让一个个有心人怀着虔诚之心去探访。
金塔寺:供奉莲花生大士
丽江坝子四周的很多山,都是以动物形象来命名的,比如象山、狮子山、蛇山,金塔寺便建在丽江城南面的蛇山上。天南海北的游客在丽江三义机场降落,乘车往丽江城里赶,途中要经过蛇山脚下,远远地便会看见金塔寺高耸的金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很多人都会误认为这座刚刚大兴土木建设起来的寺庙是新建的。其实,在丽江,金塔寺的历史并不比指云寺、福国寺、文峰寺等寺庙晚。据传,早在唐朝时期,这里便建起了寺庙。在后来的历史中,跟绝大多数寺庙一样,经历了各种突变,毁了又建,建了又毁。
进了金塔寺大门,便是一道台阶。台阶两侧是两排巨大的转经筒。沿着宽敞的大道,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金塔寺里的标志性建筑:东宝尊胜塔,也就是人们远远地就能看见的那座金塔。进入金塔,可以见到里面的供奉,第一层里面供奉着莲花生大士以及众多财神。莲花生大士是印度乌仗那国人,为利益世间众生而降临娑婆世界,就是他把佛教传入藏地,随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是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第二层里面供奉着第五世噶玛巴金身。噶玛巴又称“大宝法王”,是藏传佛教噶玛派极为重要的宗教领袖。
金塔寺的布局,远远不止于金塔。弥勒佛像、莲花生大师像、阿育王柱、白象白塔,在随风起伏回旋的梵唱里,让人在寺院各处的行走,充满了寂静与肃穆的感觉。千佛万灯殿和观音殿,融合了汉传佛教的深厚内涵,让人们在这里看到了众多的佛像,那些陌生的名字,似乎在告诉人们,佛教跟别的宗教一样,同样是博大精深的。每一尊佛像后面,每一个名称,都隐藏着太多的故事。
左图为普济寺,庭院中的山茶开得正艳,粉色喜人,似乎在述说活佛往来的旧事。右图为金塔寺,虽历经屡次毁建,但至今屹立,成为丽江的一个地标。